- 相关推荐
关于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纲领,不仅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而且对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当前城市规划缺少现代意识与整体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对城市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的方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当务之急。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与已经获得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与工程进行严格审查,批准与核发城市项目建设所需的“一书两证”,并监督和检查城市规划内容与建设项目是否与规划许可内容相一致的行政管理活动,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编制管理等内容。
1. 2 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及规划,并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控制,才能确定城市最终发展方向与发展格局。同时,城市规划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批准,具备法律效力,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许可,其结果不能任意地进行更改。因此,城市规划的实施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不可变更。所以对于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而言,城市规划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不健全
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例如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和违法行为相互不协调,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对违法行为处罚缺乏力度等。同时,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权责不明,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双重领导,这使得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不断,不仅影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不利于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2. 2 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不合理
很多城市规划管理没有依法进行审批,其合理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很多城市项目违规建设,出现超建与违建等情况。同时,城市规划的管理职能模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使得城市规划建设无法贯彻落实,而城市规划管理所需的投入经费不足,使得这种问题更为凸显。
2. 3 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
很多城市规划的决策权集中于政府领导在手中,而政府领导的决策主要听取规划专家的建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不够全面与翔实,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其合理性有时难免受到公众的质疑。
3、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3. 1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规划实施管理工作需要逐步地规范化和体系化,行政决定依据要明确合理,自由裁量权需要进行充分的节制,使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城市规划和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者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逐步完善与创新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实城市规划的技术性标准与规范,使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和规划技术标准趋向法制化。在城市规划立法中,政府要建立其城市规划审批和法定规划及法定通则之间的制约性关系,使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规划的技术标准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结构严谨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法制化。同时,政府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许可的审批程序,依据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审批,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以规划申请、资格审查、部门报批、凭证核发与批后管理等环节的流程进行,以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管理,杜绝审批工作中的随意性与滥用职权情况的出现。
3. 2 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
传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协调纠纷和项目审批等繁琐任务中,忽视了城市规划的战略研究和宏观决策能力,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管理部门要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政府参谋的作用,提高其在政府中的行政地位。同时,管理部门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要以城市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消除既得利益的不良影响,坚持以条为主的条块结合策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统一性,严格按照法律赋予权限开展管理工作,既要明确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执法主体地位,保证规划权的集中,又要将强制执行权下放给各行政执法部门,消灭城市违规违章建筑,体现城市规划权威性与法律严肃性。
3. 3 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3. 4 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构建了蓝图,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对城市发展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雷峻.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xxxx,02∶ 98.
[2]杨光伟,姜峰.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xxxx,07∶ 279.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关系的调节
一、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分析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城市的未来发展、资源管理、布局规划、以及各类工程建设规划等内容.所谓城市设计是把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作为目的,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的社会生活、城市中居民的行为以及空间艺术而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的形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意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卫生、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所谓建筑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目标.通过对施工中以及完工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或者当前存在的一切问题作出预先设想,提前就此类问题进行应对方案的设计等,并以图纸、文件的形式予以体现.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个具有较强科学性与专业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目前正处于逐步完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共同性在于:二者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都区别于其它项目,是相对独立的.前者主要是对城市点、面问题的解决;后者是对城市面、线问题的解决.
二、 合理调节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间的关系
1. 正确看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更加综合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更具包容性.相对于以前的单一形态设计,现在更多注重的是综合性的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线路以及设计的建筑物的体量、比例、尺度、造型、色彩、材料与空间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高则城市的建设好,反之则城市建设差.所以,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二者之间有直接联系.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又是建筑设计的依据.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规划经过审批之后需要执行长达十年之久.所以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认真.现在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了法律性,已被纳入法制化范畴中,具有了继承性、连续性.
2.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依据
建筑是一个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主要在于建筑本身的历史性、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的外观等因素.建筑在建造之前需要建筑师的设计规划,而目前的建筑师过于注重方案本身,则忽视了人文和环境因素.
国内的大多数城市建筑面临整体形象模糊不清、没有重点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建筑设计师忽视了整体环境因素,对于周边环境不了解,过于凸显个人想法,难以与整体相融合.所以,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设计前提,建筑师需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作为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无论建筑是单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大环境与建筑范围内的小环境这两点问题.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的审美观.
对建筑物的评价好坏,不能单纯看它是否独一无二,是否新颖奇特.大家应该相信,有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指导,同时设计时对周边环境的考虑,建筑设计肯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3. 建筑设计应以城市设计为指导
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土地与空间两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对各项建设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所做的全面部署与安排,因此城市规划更为注重社会整体的平衡.城市规划不以个体的突出为重点,意在总体协调.
目前的城市建设多是由多个并不一定有关联的个体项目构成,这样的设计没有考虑到整体与个体的联系.实质上,这样的建筑设计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取向.若是直接用城市规划对一些建筑设计或是微观的项目建设作指导,很容易导致彼此脱节,最终影响到环境品质.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连接两者的纽带,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4. 设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所以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更应该尽快确立.专家对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评审主要有两点:第一,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二,其方案本身的设计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符合,通过评审对建筑设计进行好坏的评定.在最后进行决策时,还应该对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两点进行考虑.因此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确保正确的价值取向.
5. 促进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1)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融合
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多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重视视觉效果.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忽视建筑设计与大环境的相互融合.新设计的建筑要做到:整体轮廓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要有所呼应,色彩与环境的协调,考虑它的线条是否与环境的肌理相符;建筑物本身细微环境的处理;对所设计建筑物的空间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要把城市的的风格体出来
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其建筑设计的风格也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每个城市都要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的独特风格,这也是对城市的文明发展的体现.为了符合居民对于城市的审美要求,建筑结构需要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在视觉上先对人们产生冲击.
(3)建筑设计要科学、合理的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很多内容,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有了更多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的空间分配也加强了要求.因此,建筑设计要依照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耀东.建筑设计规范中术语注释统一表述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xxxx(7):72-76.
[2]周可.山地建筑设计的困惑--对部分涉及山地建筑设计规范条文的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xxxx(7):41-43.
[3]叶力.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教育[J].理论界,xxxx(9):177-178.
[4]杜耀东.建筑设计规范中术语注释统一表述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xxxx(7):72-76.
针对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意见
1 城市规划的含义概述
城市规划,就是指为了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模,开发各种建设项目,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及环境资源,来完成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安排、规划和部署。而城市规划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化的定义,不如把它看作是一种更长远更高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没有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重要地位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崛起,使之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垃圾,而为了城市化发展的加速,使得更多的农民工被雇佣,城市的人口出现急剧膨胀,致使生活垃圾的规模数量越来越大,这些垃圾得不到有效、合理地安置与处理,那么必然给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让人们的生活空间不再温馨舒适,干净清洁,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设计,所以,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去,遵循生态自然规律,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严格控制环境污染,让城市规划设计中多一些“绿色”,使环境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才能使规划与环保和谐发展,否则将会给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比如: 某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尽管其考虑了环境的因素,却仅仅针对的是住宅小区的施工、运营等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外界环境对小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住宅小区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地点,在其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选择好建设地址,以防受到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由此,城市的建设规划设计中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其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
3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因素的考虑方向
( 1) 人工环境的设计考虑。无论是城市规划这种大项目的设计,还是个人房屋的布局安排,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实施,所以,城市规划设计中少不了人工环境因素的考虑,在其设计中应该利用美学原理,参考园林建设的方法,使用高超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平面、绿化、路网规划等设计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布置,进而达到既推动社会良好地运转又创建出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 2) 社会环境的设计考虑。而除了要考虑人工环境之外,还要全面意识到社会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必定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 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行政机关的规定要求,区域规划的设计标准等都有可能对规划设计带来影响,因此,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尽量去满足适应这些要求与规定,协调有关部门的配合与管理,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具合理、实用化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4 针对环境因素的城市规划设计意见
( 1) 构建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立在大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若不加以及时治理,无论对于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是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所以,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规划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应该在依靠大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构建出城市的生态系统,让城市的建设多一片绿色,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模式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变的时候了,否则当环境污染达到无法补救和挽回时,在进行转变和处理已为时过晚,所以,对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进行,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并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使环境和发展不发生矛盾和冲突,例如: 城市规划部门与环保等单位要及时沟通交流,协同合作,一起商讨发展与环保的规划设计问题,对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做到有效的人工处理销毁,防止其挥发、堆积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同时扩大城市绿色植物的栽种面积和规模数量。让城市免受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打造全新绿色环保城市,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圈已成为发展趋势,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继续推行完善。
( 2) 重新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尽管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营业利润,但是随之产生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却是长久而难治理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其结果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从前的惨痛的教训已经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布局首先应该从改变产业格局、分布现状开始,长久以来,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所以是时候对工业体系进行一次彻底地分析、反思及结构调整了,抓住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方向,将一些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市转移到郊区,远离城市中心,并且注意污染废弃物的控制和治理,同时加快建立新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将不同工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合理分区规划,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细化统一管理,另外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全面倡导企业实行无污染、低功耗、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 城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旅游、科教、商贸等第三产业进行扶持与大力发展,如此,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 3) 维护基础设施,增强规划执行力度。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辅助与供应,因此,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支撑城市中各生产企业的稳定运转,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而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种工业污染和废弃垃圾与日俱增,所以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安装构建显得尤为必要,它们是保障工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增强城市环境垃圾污染的处理能力,才能使环境基础设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比如: 可以建立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把大量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同时,为了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要增强规划执行力度,确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后,要避免因为经济和市场环境等原因影响规划设计的正常执行,否则在合理正确的规划得不到真正实施也是空谈。
5 总 结
总之,面对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必须加以重视并想办法解决,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环境因素的考虑要求,从而使城市的建设多一份环保的意识,为构建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一飞. 基于可拓学方法的城市规划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xxxx.
[2]徐小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D]. 东南大学,xxxx.
[3]张大玉.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观念与对策[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xxxx( 01) .
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和机制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世界发展有两个趋势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城市的空间扩展,地理学认为城市扩展是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即城市在地表上实际范围的扩展。城市自产生之日起,空间的扩展在任何城市几乎都概莫能外,只是不同城市因受不同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扩展模式及特征。分析研究城市空间扩展能够发现城市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并为实现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较早,不同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政治经济学派、社会学派、空间组织学派等。国内学者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城市土地扩展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空间扩展模式与动力机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呈现出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研究。从选择的地域来看,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研究较多,中小城市和城市群、城镇密集区的研究较少。烟台是山东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是渤海海峡“桥头堡”,具有发展成为连接东北、华北、华东以及长三角、珠三角枢纽的潜力,城市发展的前景很好。因此,本文借助历史资料和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的历程和机制,以期通过长时间的检测,揭示城市空间扩展规律,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研究区概况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36°16′~38°23′N,119°34′~121°57′E),东邻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南两面分别濒临渤海和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望。明代朱元璋为防海盗设奇山所(狼烟台),这是烟台最早的居民区。1861年开埠,大量外国官员、商人和传教士蜂拥而至,外国商船也大批在此停泊,从此这个商业小镇逐渐兴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4年成为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烟台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烟台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中国经济20强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烟台地貌类型复杂,属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平原、洼地主要分布于河谷西岸及滨海地带。全市土地总面积13746.5km2,行政上共辖12个县市区,xxxx年底总人口650.3万。本文的研究区域为烟台市辖区,包括芝罘、福山、莱山及牟平4区,面积2722km2,人口180.3万。
2、数据与信息提取
本文数据以LANDSAT数据为基础,包括1973与1982年的MISS数据、1990和xxxx年的TM数据、xxxx和xxxx年的ETM+数据;另外还有1974年1:100000地形图、DEM(30m)数据,以及《烟台五十年》(1949~xxxx)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辅助资料有烟台的历史图片、1949年老烟台街巷全图(分区图)、出版的纸质地图、《xxxx年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等。
为获取烟台的城市空间扩展信息,首先在ENVI4.8中对遥感影像进行彩色增强处理,发现MISS数据7、5、4波段组合,TM和ETM+数据5、4、3波段组合更容易识别城市空间信息,并以1974年1:100000地形图为准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矫正。然后在ArcGIS10.0中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并结合实地考察以及地形图和相关的辅助资料提取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图层,再利用空间统计工具计算出建城区面积,借助叠置(Overlay)工具获取各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面积。
3、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
根据建成区面积、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和方向特征,并结合历史资料、城市发展政策、城市规划等,将建国以来烟台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城市空间缓慢扩展阶段(1949~1984)、城市化加速阶段(1985~xxxx)、城市空间快速扩展阶段(xxxx至今)。
3.1城市空间缓慢扩展阶段
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国家一直坚持“不搞大城市,勤俭建国”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1979年的《烟台市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城市建设要注意节约用地,向高空和大海要地。受国家政策和城市规划等的影响,这一时期烟台城市空间扩展比较缓慢。到上世纪80年代初,市区建成区面积加上福山、牟平也不过41.72km2,比建国初仅扩展了约20km2,但城市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伴随着蓝烟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西沙旺工业区的定位,居住区的一些工厂开始搬到西郊,不仅有效改善了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的局面,还促进了城市空间向西扩展,逐渐形成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图1)。城市各区的功能也开始定位,西郊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区,中部重点发展为居住区,环境优美的东郊则成为旅游区。
3.2城市化加速阶段
1983年地级烟台市成立,原福山县成为烟台的一个区;1984年烟台被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福山区北部滨海成立,翌年动工建设;1994年莱山区成立,牟平撤县改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开发区的建设,推动烟台的城市空间加速扩展。开发区是这一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一大亮点,到本世纪初已向东扩展至夹河岸边,南部基本与福山建成区相连,沿长江路向西扩展得最大,新成立的莱山区和老城区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滨海北路的拓宽整治、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烟台山至东炮台一带成为充分体现烟台海滨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区域,彻底改变了市区“有滨无海”的历史。
芝罘区北部的平原区几乎全部被城市化,城市空间已扩展至海滨。到xxxx年烟台建成区面积已达113.22km2,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71.52km2,年均扩展3.76km2,年均扩展速度比1973~1982年快2.22km2。但这一时期各区的联系较少,交通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3城市空间快速扩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烟台城市空间快速扩展,xxxx~xxxx年扩展了191.44km2,年均扩展面积是1982~xxxx年的3.62倍,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304.66km2。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与交通的改善分不开。市区南部的山体是芝罘区与莱山区之间的天然屏障,严重阻碍了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扩展,塔山隧道的开通使这一屏障不复存在。南山隧道、魁星楼隧道、黄金顶隧道的打通以及夹河大桥的竣工,使莱山、芝罘、福山三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的贯通促进了各建成区的组团发展,改变了各区独立发展的局面。目前烟台已形成芝罘、福山、开发区、莱山四个成熟的组团以及养马岛、八角两个正在发展的组团。福山、开发区组团已连成一片,并与芝罘组团隔夹河相望、以桥相连,芝罘组团与莱山组团也绕山相连,逐渐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的城市空间格局。
4、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的机制
4.1自然条件是城市扩展的基础
城市发展始终无法摆脱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城市总要在地球表面上占据一部分土地,总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生物质、能量等的交换。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植被、土壤、水文、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而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速度、模式等。
地形对城市扩展的影响最为明显,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对外交通便利,适合城镇建设的土地较多,因此建成区多沿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扩展。在ArcScene中提取烟台市区的20m、50m和70m等高线,然后借助ArcToolbox获取不同高程段的城市空间扩展面积,发现1973~xxxx年烟台扩展的建成区绝大部分都在70m以下,其中近90%在50m以下。不同时期扩展的建成区大部分也都在海拔50m以下,但地势较高地区的城市面积增加较快,海拔在50m以上的建成区1973~1982年扩展了3.41km2,1982~xxxx年增加了6.64km2,xxxx~xxxx年又扩展了21.99km2。海拔70m以上的建成区总量较少,但也呈增加趋势,1973~1982年扩展了1.33km2,xxxx~xxxx年则增加了5.98km2(表1)。这种现象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有关,城市建设总是先占用海拔较低、便于开发的土地,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应的日益紧张,城市便会向海拔较高、较难开发的地区扩展。
4.2经济发展是城市扩展的决定力量
(1)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各种能量流、人口流、信息流在城市中畅通流动,促进城市职能向外疏散,城市用地不断向周围扩展烟台城市空间进入了快速扩展阶段,这与市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本世纪初,烟台市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不到400亿元,xxxx年市区的GDP已达到2300多亿元,年均增速近20%。
将烟台的建城区面积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87,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目前,烟台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达1300多亿元,房地产业发与展迅猛,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超过400亿元。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城市居住用地、道路、绿地等的增加,从而推动城市空间向外扩展。
xxxx年末烟台市辖区总人口168.45万人,xxxx年底增至180.30万人。本世纪初烟台市区职工年平均工资不足13000元,目前已超过4万元。十余年来,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由6.9m2增加至18.89m2,人均绿地面积扩展了一倍多。
(2)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互动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的演进,将会带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形态与性质的变化。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集聚不经济和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城市的工业、人口便会向外扩散,推动郊区及周围乡村地区的土地城市化进程。城市周围的耕地、林地等农业用地逐渐转变为工业、住宅、交通等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空间向外扩展。烟台的建城区面积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936,说明城市空间的扩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紧密相连。上世纪90年代中期烟台市辖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近10%,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下降,目前占市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3%。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二产业是烟台的第一大产业;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目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40%。
4.3交通成为影响城市扩展的关键因素
交通线路以其经济集聚性,影响着城市空间扩展方向、速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建构。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并改变城市外部形态,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牵动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烟台城市空间的扩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同三高速公路、红旗路、机场路、滨海路、观海路等烟台主要交通干线1km的缓冲区分析,发现1982~1990年沿以上主要交通干线扩展的建成区占这一时期总扩展面积的97.12%,1990~xxxx年新建城区有92.22%沿这几条交通干线建设。xxxx年以来,塔山隧道、南山隧道、魁星楼隧道、黄金顶隧道打通以及夹河大桥竣工后,红旗路将莱山、芝罘、福山三区紧密联系起来,烟台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城市空间进入快速扩展阶段。这一时期烟台城市空间仍然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xxxx~xxxx年82.34%的建成区在距离交通线1km以内扩展,近5年新建城区66.76%沿烟台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图2)。
4.4政策成为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城市受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法律和规划的影响较大,有时这种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以及城市发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空间的扩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改变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导向作用,控制作用更为显著的就是政府的城市规划。1982年以来,烟台建成区快速向周围扩展,年均扩展面积是1973~1982年的5.5倍。
5、结论
利用遥感影像和历史资料进行长时间的城市空间扩展检测,以揭示城市扩展规律。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受国家政策、城市规划等的影响,烟台城市空间扩展缓慢。
1984年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在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开发区建设的推动下城市化开始加速,目前城市空间正处于快速扩展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烟台作为我国的早期开埠城市和当前的沿海开放城市,其城市空间扩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自然条件为城市的空间扩展提供了基础。低海拔平原区是烟台城市扩展的主要区域。1973~xxxx年扩展的建成区有近90%在海拔50m以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拔较高、较难开发的环境脆弱地区的建成区增加较快。(2)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扩展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两个重要因素。(3)交通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关键因素,1982以来新增建成区绝大部分沿交通线扩展。(4)国家政策、城市规划成为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素,烟台城市的扩展与城市政策和烟台的城市规划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徐东云,张雷,兰荣娟.城市空间扩展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xxxx,(6):168-170.
[2]曲玉萍,李丹,王晓燕.武汉市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xxxx,13(3):42-44.
[3]许彦曦,陈凤,濮励杰.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xxxx,27(2):296-301.
[4]张荣天,张小林.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J].中国科技论坛,xxxx,(8):151-155.
[5]刘志玲,李江风,张丽琴.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xxxx,23(11):1018-1020.
[6]陈青,宋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xxxx,34(2):28-32.
3S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测量工作
1、前言
本城市在近些年内,工业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城镇化速度在逐步的加快,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大量增多、机动车以及基础设施等等。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将现代测绘技术给应用过来,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测绘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测量则是每一项城市规划的基础。具体来讲,现代测绘技术指的是将它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以及服务功能给充分发挥出来,构建一个辅助决策平台,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信息化测绘技术则是将网络化技术给利用起来,以便将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提供给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它可以对地理空间信息快速的获取和实时的更新,有效融合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以便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
2、本城市某片区的规划
一是工程概述:为了对本片区的生态环境有效的保护,以便顺利开展综合改造工程,对发展规模合理的控制,形成一个新的城市标志区域,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有着较大的范围。片区规划功能定位为城市客厅,具有多种功能,有商务办公、修建度假以及文化娱乐等等。
二是现代测绘技术在本片区规划中的应用:利用三维影像地形图可以对几个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量测,仿真比选工程设计,也可以进行其他的一些工作,如建筑选址、容积率计算、日照分析等等,可以更好的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在GIS3D软件上,可以判读和分析规划区地形地貌坡度、坡向以及高程和地形走向之间的关系,对规划区建筑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辅助分析。
3、城市信息化测绘内容
一是信息化测绘:具体来讲,城市数字化测绘指的是将一系列的现代测绘和信息技术给利用起来,如GPRS、RS以及GIS技术等,采集处理城市的地物地貌、建筑物以及道路等地理信息,以便更好的开展城市建设、环境及灾害监测和城市规划管理等工作。城市信息化测绘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将网络化技术给利用起来,以便将实时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提供给城市规划行政管理,它可以对地理空间信息快速的获取、实时的更新以及智能化的处理,从而更加顺利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利用GPS技术、RS技术以及卫星探测技术等,可以有效采集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则可以做好数据处理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成功发布测绘成果。在本个城市,利用航空摄影技术,来对1比1万的地形图进行测量制作,促使全覆盖得到实现,更好的开展区域宏观规划和决策工作。在决策区内,借助于工程测量、竣工测量以及航空摄影测量等技术,对有着较强现势性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制作,借助于数字三维地图,就可以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是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应用:通过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可以将基本资料提供给本片区城市规划工作,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获取多样化的测绘服务内容,产品也用可测量实景像5d替代了原来的4d产品,借助于相关软件及交互程序,可以对虚拟三维的可视场景进行构建,浏览、分析以及查询功能都是事先的,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直观的信息,并且我们可以空间分析、属性编辑显示出来的三维地图,可以对现实中的实际建筑物进行模拟,并且相应的数据资料可以被获得,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料。比如,本片区的某广场商业综合体项目,项目占地在15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在50亿元以上,利用信息化测绘技术来进行三维影像地形图测绘、房屋基础定位放线、验线以及建筑竣工测量等工作。
4、3S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测量工作
借助于先进的GPS测量技术,可以扩充和改造升级本城市测量控制网,并且在城市大比例地形图的图根测量、碎部测量等方面,也可以采用本项技术。借助于RS技术,可以更新地形图,进行城市国土资源测绘,采集相关的城市道路信息等等,并且可以对本片区地形地貌、湖泊水系以及绿化植被和景观资源等动态情况进行迅速采集。可以将城市地理信息实时提供给城市规划部门。借助于先进的GIS技术,结合一系列的规划数据,如道路红线、规划用地以及管线等,可以构建数据库,道路勘测设计利用RS技术来实现,可以将基本的宏观交通信息提供给本片区的交通网系,利用GIS技术,合理规划和引导路网密度、出行距离和时间、交通可达性、公交服务半径等,促使规划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环境模拟道路方案,比如在本片区某条道路的景观改造中就应用了GIS虚拟技术,可以对道路景观改造规划方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合理性进行预测和评价。总之,利用3S技术,可以科学预测分析和评价规划区内国土资源分布、城市环境以及规划区土石方填挖平衡以及城中村房屋拆迁量等,对比多种方案,促使确定的目标得到最优实现。也可以将GIS技术利用归来,对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及信息建库的电子报批系统进行构建,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开展规划工作,提高规划工作的效率。
网络RTK指的是将传统传统的数字传输电台方式转化为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对差分信号进行传输,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仪器的使用寿命、传输距离和抗干扰性。可以对常规城市控制网全面取代,可以将GPS差分信号提供给GPS测量、定位、导航以及变形监测等。
对无线控制网系统进行了构建,可以将地面点、房屋特征等准确实时快速的提供出来,可以将更加精确的城市地形现状图提供给城市规划工作。
5、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相较于传统的技术方法来讲,现代测绘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促使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显著提升,规划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得到提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现代测绘技术,做好基础工作,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以便动态管理城市规划,促使城市规划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包月长.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地球,xxxx,2(12):123-125.
[2]龚振文.论现代测绘技术在昆明城市规划中应用[J].山西建筑,xxxx,39(29):44-46.
[3]张磊,程丽.传统与现代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xxxx,2(13):55-57.
[4]张俊波.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xxxx,2(6):144-146.
3S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运用与实践
1 概述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规划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城市战略的发展方向,涉及到人居环境的诸多层面,并且以城市层次为主导的空间规划,有效协调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科学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所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规划的难度和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如果不能够对城市各方面的信息有着非常丰富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就很难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
3S技术的出现,能够快速获得城市多元化的信息资料,能够获得多维、多平台以及多波段、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巨量空间信息数据,并通过3S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空间信息的深度分析,从而为城市的科学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正是如此,目前3S技术已经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用地规划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2 3S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运用分析
2.1 GPS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运用
GPS是当前全新的一种现代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主要基于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了空间的准确定位,能够在全球的任意区域为任何用户提供即时的三维定位和测速服务.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其定位的精度越来越高,而且观测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操作简单、全天候作业等诸多优势.当前因为GPS测量技术的出现,测量速度和经济效益增长开始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很多城市都构建了GPS控制网,这样就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而且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其精度也满足了当前测量的需求,还不断向小型化和广泛化方向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RTK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让GPS技术在城市野外的数据测量也变得更加快捷而高效,所以在城外的控制测量以及放样和地籍要素测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基于GPS技术用于城市车辆的监控导航的应用也开始普及,而这更是当前GPS应用的重要市场之一,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RS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RS技术又被称作遥感技术,主要指的是远离被测物体或者对象的位置上,采用仪器仪表通过发射电磁波信息,然后对反射出来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物体或者被测对象的性质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变化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随着RS技术的出现,有效拓展了人类对空间环境的认知能力,而随着RS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遥感测量获得信息就会更加准确,所以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地学、环境军事以及测绘等诸多层面.而RS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于城市空间布局分析.由于RS技术所获得的数据具有宏观、综合以及动态和多源、重复等属性,并且能够获得更加广阔范围且具有高精度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所以能够通过RS技术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已经进行具体运用的主要包括城镇的结构体系分析、城市内部用地规划分析以及生态绿地面积分析和建筑容积率分析等.
第二,运用于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现代城市规划除了对城市内部的多元化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外,还要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和控制.而利用RS遥感技术则能够对遥感数据图像进行动态数据分析之后,再结合具体的工程实施情况进行配准叠加,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得到各个工程项目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以及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从而对城市规划做好进一步的决策分析,充分发挥RS动态监测的实时、动态和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势.
2.3 GIS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所谓GIS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其核心内容是收集、存储和管理以及分析描述整个和地球表面甚至包括大气层在内的空间以及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地理信息技术,其应用于城市规划主要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在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导致了我国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用地和规划布局都在不断变化,新建和扩建以及改建的项目也同样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城市规划,从而促进城市功能完善,经过数年的努力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始逐步实用完善.
当前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六个方面:其一是构建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其二是规划信息查询和管理;其三是辅助城市规划并进行各项专题的分析;其四进行三维展示和漫游;其五对规划的成果进行网络发布,促进信息的传递速度;其六对规划方案进行筛选和分析.
3 3S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实践
3.1 3S技术的综合运用分析
3S技术实际上就是将GPS和RS以及GIS三种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这也是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必然发展,同样也是目前空间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其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在线的链接和实时的处理.经过数年的发展,3S技术的融合和集成经历了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发展的整个过程.
最初这三种技术相互独立发展,但是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样就开始出现了相互补充的两者相互合作,后来随着这三种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三种技术的相互结合,进而实现取长补短,高度融合.这三种技术的集成利用形成了一个整体且实时和动态的对地观测以及分析和应用系统,这就有效提升了整体的应用效率,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GIS和RS以及GPS三种技术的一体化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直接的数据服务,并且能够快速追踪和观测以及分析和模拟的被观测对象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加精确地描述这些变化;而且这三种空间技术的集成融合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实时和准确而且还能够经济地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各种需要的空间信息以及辅助决策信息,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3.2 3S技术在某城市中的具体运用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极快,再加上体制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其结果往往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中长期规划更多侧重于统计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制定,却忽略了空间布局和产业建设项目布局的科学合理性.这就需要运用3S技术来解决城市空间布局方面的矛盾,下面就对某城市运用3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是规划系统设计流程.
该城市使用3S技术主要是在ESRI公司的ArcGIS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主要应用了ArcMap、ArcCatalog以及ArcScene模块,在此系统环境下,应用ArcGIS内置VBA进行客户化,并根据城市规划的设计需求添加相应的功能菜单和工具条,提升城市规划的实用功能,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3 应用3S技术的优势分析
该城市运用3S技术进行城市规划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其一是空间数据采集和运用实现了数字化.主要通过GPS和RS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数据,同时以数字化形式存储,所以有效地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和分析效率.
其二能够对各种规划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因为GIS系统能够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从而在这个平台下进行数据分析.
其三有助于规划方案的空间分析,通过辅助设计对城市规划进行局部修改.
其四对城市规划的成果进行网络发布,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规划很容易发布到网络平台,从而为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这也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4 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因此搞好城市规划工作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在城市规划中3S技术的深入应用,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无疑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当前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已经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点,这就更加凸显了3S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字化技术存在着不断融合的趋势,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前亮,庄云.城市规划测量中3S技术的应用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xxxx1,(4).
[2] 李鹏山,孟相彩,李敏,张超.基于GIS和RS的海口市建设用地时空扩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xxxx,(3).
[3] 杨洋,王海荣,徐明珠.3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综合应用[J].技术与市场,xxxx,(8).
中小城市的规划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的城市发展以及规划面临着众多变化,比如说: 经济变革、城市扩张、经济体制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这些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城市,可以促使中小城市规划进行相应的转变,并且不断的探讨相应更加适当的解决方法,制定更为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措施,从而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推动城市事业以及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1 规划管理对中小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管理对我国城市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就如一只无形的手可以为城市建筑提供诸多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信息,比如说: 政府效率以及国家政策等等.城市规划管理是无形的手的主要原因是:
其进入城市建筑市场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组织的公平竞赛投标以及严格把关城市建筑设计的质量等,在这种手段中其并没有进行直接的控制,但是却能够对城市建筑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为展开城市建筑工程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要想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所谓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指:
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市场管理方法、审核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及提供规划设计的条件等措施以及途径等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是被建筑商直接进行支配的,因此他们一般会为了使建筑商相应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而不顾其建筑设计所带来的众多不利影响,甚至有时会使用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
2 规划管理实施中问题分析
( 1)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规划建筑的空间实体没有得到逐一的落实.由于没有划分明确的中小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使得政府和规划间的双向交流较为缺乏,并且由于政府没有将宣传城市规划的工作做好,使得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就使得规划工作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缺乏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在我国中小城市建设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如: 众多中小城市在进行紧张的新区建设,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候,同时也给公共设施预留了一定的空间,然而事实上,在新区的住宅完工之后,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这就使得有时居民要花费多余的时间以及精力去那些老城区,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 2) 我国中小城市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建设和规划都还在初级的建设时期,城市基础以及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使得中小城市容易出现建设与规划不健全、不完善以及不科学等问题,并且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功能配套设施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 3) 不能够有效的开展环境建设和土地规划工作.在中小城市规划中由于无节制的用地,使得城市绿地以及绿化隔离带的面积不断减小,进而导致城市出现日益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由于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房屋建筑群密度的不断加大等的影响,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些中小城市实施发展工业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使得废气以及污水的排放大大超出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对居民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 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能,使得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中难以具有足够的权威,进而导致了城市规划建筑难以协调其与其他各个专业的规划,更甚者部分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尽管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但是仍然没有在规划建设管理、房地产行业管理以及土地管理等问题上形成一致的看法.
3 中小城市的规划建筑管理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3. 1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筑信息系统
众所周知,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现在,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建筑部门在中小城市中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部门,其可以宏观调控整个城市社会经济中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土地资源.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顺利进行城市规划建筑与众多信息的支持是不可分割的.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为了给规划建筑决策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城市政府部门不仅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对规划建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责惩,更重要的是努力建立一个较为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规划建筑部门提供相应的保证.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将其助手以及参谋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并且尽自己的努力的劝说政府领导对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
3. 2 借鉴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
最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导致很多人怀疑城市建设的时会功能和作用.但是就根本上进行分析,逆城市化倾向出现的原因,正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加大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是和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的,而其与城市发展的规模没有多大的关系.目前我们总是将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就是由于人们已经对工业生产的聚合效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中小城市相比,大城市要在人才、信息以及产业的聚合协作上有一定的优势,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城市的投资效益要比中小城市多出至少一倍.目前在我国规划建筑中对大城市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城市就可以不追求建筑的建设规模,而是说要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其中心城市的进步发展,要使得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学习,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筑方面,中小城市应该在利用土地规划上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产业结构的升格进行更多的考虑; 将基础设施以及老城中心区的改造工作做好.
3. 3 进行多学科融合协作,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调控能力
在规划建筑设计中要想取得进步,就需要规划师,因为其是规划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人才,这些规划师很多是建筑行业出身,因为具有相应的专业性的制约,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规划师大多知识面较为狭窄,在一定程度上着对城市规划建筑部门在部分重大社会经济决策中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规划建筑行业从业工作者的相应知识面不断的进行扩展与提高.并且还要与经济计划部门加强相应的协作,与城市规划建筑部门相同经济计划部门也是研究以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只不过经济计划部门更加侧重于研究经济社会的内涵.使得经济计划部门以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将会使得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断增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对我国现在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有清醒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规划管理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努力使得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进而使得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得以实现,不断实现城乡统筹相协调的管理目标,使得城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得以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建栋,李晶,周黎明. 关于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J]. 城市建筑,xxxx.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浅谈生产材料采购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论文11-27
绩效管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08-03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论文11-27
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4-29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应急救援预案11-26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论文11-27
安全管理改进措施(通用10篇)03-22
企业供应链管理改进措施03-24
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改进措施论文11-27
临床路径改进措施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