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原文赏析

时间:2024-08-29 16:05:23 海洁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原文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原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

  【注解】:

  【鹤注】此宝应元年十一月往通泉时作。《全蜀总志》:野亭,在射洪县治东北,杜诗“亭景临山水”,即此地。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①。异方同宴赏②,何处是京华。亭景临山水③村烟对浦沙④。狂歌遇形胜⑤,得醉即为家。

  (上四,写景言情,乃感伤语。下四,逐句分应,作自解语。亭临山水,承江流。烟对浦沙,承日斜。遇此形胜,则异地相忘。醉即为家,故旧京莫问耳。)

  ①谢脁诗:“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陌。”北齐卢询诗:“别人心已怨,愁空日复斜。”②曹植诗:“离别各异方。”③刘孝威诗:“为贪止山水。”④鲍照诗:“漠漠村烟起。”李百药诗:“前阶枕浦沙。”⑤徐干《中论》:“被发而狂歌。”徐悱诗:“表里穷形胜。”

  【赏析】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是杜甫的一首诗作,此诗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场景中的情思与感悟。

  诗中开篇描绘了通泉东山野亭的自然景色,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优美的基调。野亭处于山水之间,周围的环境清幽宜人,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陪王侍御在此设宴,既体现了社交活动的雅趣,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在这样的环境中,杜甫的心境也变得格外宁静。他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着眼前的景象,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雅相结合。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 “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江水的纤细和湓城的小巧,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

  这首诗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与王侍御一同宴饮于野亭,既是一种社交活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困苦与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乐。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杜甫一生坎坷,历经沧桑,即使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也难以完全摆脱内心的忧虑。这种忧伤与诗中的美景相互映衬,使诗歌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诗作。杜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宴饮活动的记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的忧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也为我们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原文赏析】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送柴侍御原文及赏析03-06

送柴侍御原文及赏析(精品)12-19

送柴侍御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送柴侍御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1-09

《上元侍宴》原文赏析09-19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原文及翻译赏析01-28

送韩侍御之广德原文及赏析09-05

侍宴咏石榴原文及赏析12-28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赏析08-14

《送李侍御赴安西》原文及赏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