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1
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哲学和约翰·杜威研究学会前任主席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书中,作者以“幸福”的另类视角为切入口重审了教育的目的,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将幸福与教育相关联,全新阐释幸福的内涵和外延,探究了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打开了教育研究新的视野。
作者在书中写道“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感染自己的学生,也会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从而潜移默化地,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做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学生。同时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我们的精神要融入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幸福尺度,滋养学生的未来生活。我们更要有宽容的心态,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走近孩子,走进幸福教育,让幸福感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2
国庆期间,潜心细读了一篇文章《教育为了幸福》。文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幸福。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和我们自己实现人生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价值。”读过之后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实现幸福呢?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真爱都源于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也在于把学生看成有理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差生,由于他们或学习成绩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编入“另类学生”名册,很难被一视同仁。人们往往对好学生倍加宠爱,对后进生都是挑剔多于宽容,刻薄多于尊重,训斥多于照顾。“差生心灵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产生了矛盾。实际上差生的心灵深处往往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师和同学不信任自己,由于他们较少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一般都比较敏感、多疑。心理学家指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会向病态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堕的露珠一样。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许多教育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意味着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所谓”差生“,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倾注更多爱心、耐心和信心,其实这些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护。班级中让活泼的孩子多练篮球,让文静的孩子勤于写作,要求班里的孩子每人有一项特长,家庭富裕的学学乐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练练跑步、乒乓球,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变得自信、变得幸福快乐。这样的培养,将来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想来定是有益无害的吧。
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与尊重中,《教育为了幸福》这篇文章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启发!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力争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同时改变心态,更多地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坚信学生的未来繁花似锦,自己的未来也会璀璨生辉!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3
放假前,学校为每个同学发了一本《学生幸福教育自助读本》。
我拿到以后非常开心。我打开来的第一篇是关于粗心大意的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我。因为每次考试,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的我往往都是因为粗心二字而失去不少分数。因此我对这篇文章非常感兴趣。
这里就有一篇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小孩在考试时粗心大意的例子。东东平时做作业的正确率总是不高:不是少写个小数点,就是多写个零;不是看错了题,就是抄错了答案。考试时,各门功课都会因粗心而失分,所以尽管他头脑挺聪明的,可成绩总是不理想。
粗心大意是不少孩子共有的缺点。从电脑上查出,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粗心就是指自己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作为一种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粗心成了一种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障碍。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觉得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就形成了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所以粗心很容易成长为一种习惯,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只是在平时做作业时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答错,所带来损失还不算大.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科学研究等,那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所以每当我们做完作业或考完试卷后,一定要认真的地检查每一道题,精神要集中,这样反复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所以这篇文章不管对将来还是现在都有很大的帮助。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4
幸福是什么?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物质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有的人则认为品味成功的喜悦时最幸福……幸福是我们渴望的,然而,也有许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却毫不察觉,特别是我们的学生。
有幸拜读刘次林先生的德育专着《幸福教育论》,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首先,刘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接着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然后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感受颇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应该把握的应是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从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是为了学生更幸福地活着?说到底,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当然,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必须要知道孩子们的幸福是什么?虽说,孩子们各自的幸福感也不尽相同,但总是存在一些他们共性的东西,要找出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师用心去爱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断地思索怎样的教育才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快乐,更高效。“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适的鞋,造鞋匠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说,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会是适合他们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兴趣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就能在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
最后,我想引用两句话作结尾:“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让我们与刘次林先生一起创造幸福的教育吧!
【《幸福与教育》的读后感】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09-13
《让人幸福教育》读后感04-01
关于幸福教育论的读后感02-27
幸福与教育优秀读后感想心得感悟07-20
幸福教育作文02-01
教育随笔-久违幸福09-15
享受幸福教育作文03-04
《幸福》读后感12-28
幸福读后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