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实验诊断实验课教学改革毕业论文
【摘要】对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最新实验方式引入教学环节并以多样化的形态学教学内容补充到手工实验中,结合理论课中循证医学的思路,探讨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突出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实验课是实验诊断学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思维,直观地理解实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实验室诊断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在《诊断学》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检验科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是继承了医学检验系的授课模式,该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如手工项目比重较大、新项目与新技术介绍较少等,已严重制约其发展[1-2]。鉴于此,本校在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同步对实验课进行了调整,以期实验课教学能够与时俱进,配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1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陈旧,目标不明确
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已在近年来不断改版的诊断学教材中得到体现,然而很多诊断学实验课大纲仍然停滞不前。如血液检查仍然使用牛鲍计数板进行手工计数细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计数细胞的含义,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其教学应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核心在于通过实验了解实验诊断学项目的临床意义,并会根据诊断需求选用合理的检测项目,并通过实验知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从而综合分析诊断病情。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整合,传统的临床基础检验手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正被逐步压缩和取代,基本的自动化检验仪器和信息化数据系统在很多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或卫生院都已比较常见[3],临床医学生所具备的实验医学知识必须同步更新,而在现阶段教学中对新项目介绍内容较少,对这些检验项目的适用范围、特异性和敏感性也很少涉及,由此产生学生知识培养提升与实际临床应用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这一矛盾将导致临床医学生未来不会使用或很少使用新项目辅助诊断,可能会限制其医疗服务质量,阻碍相关专业的发展。
1.2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形式单一,多采取的模式是“复习-看挂图-实验”,作者在以往教学时曾经使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手绘挂图教具,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很多教学使用的显微镜保养不好导致形态学内容无法进行。理论课采用填鸭式教学,大部分项目来不及消化,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效果也不明显,导致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理论课也缺乏兴趣。而如今循证医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实验室诊断的短板势必会影响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必须对实验诊断学及其实验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实验课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但目前的实验诊断教学仍旧以理论课为主,学生普遍反映实验课课程设置学时数不足,理论课与实验课衔接不够紧密,部分实验课操作对其临床学习毫无帮助,而且内容陈旧,还停留在理论的重复叙述上。已在部分医学专业开展的互动教学、讨论教学等优秀的教学方式在实验课上使用滞后,仅是安排一次到检验科的见习课,直接影响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4-5]。临床检验技术及手段发展迅速,缓慢的知识更新不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培养[6]。
1.3实验课教师队伍年轻且不固定
目前实验诊断教学通常由检验医师兼职,大部分实验课由青年讲师承担教学任务,虽成立了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也按学校要求进行了教师配置,但并没有编制专职人员而且实验课教师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实验课的教师更难以固定;检验医师虽然精通检验技术和方法,但缺乏临床医疗经验。兼职教师临床工作繁忙,授课经验少,备课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有应付任务情况的发生。优秀的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兼职教师平时工作使用的大部分是自动化仪器,授课时又回归到手工操作,从而对教学质量和管理造成影响。
2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2.1重新制订实验课教学方案,增加实验课课时
目前本教研室实验室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已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根据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结合理论课授课内容,贯彻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病案为中心的授课思路,进行实验课备课。各实验课教师在备课前要熟悉理论课授课知识要点,重点将检验方法学实验转变为以临床项目为基础的实验,从教学对象今后的工作需求出发,弥补理论课授课内容较难涉及的部分,如用形态学来改革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中也采用问题为基础式教学,而且问题的提出方式更具体于理论授课,例如在尿液常规检查中通过对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回顾,既帮助学生理解尿胆原和胆红素的检测意义,同时也复习到生化检测肝功能的部分项目,结合平时积累临床病例分析能够使理论知识点串联于一体而便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调整实验课课时,由原先的9~12课时增加到20~24课时,专业设置按体液、血液、生化、微生物、免疫和综合案例分析,使知识点分布更加精准,从而以点带面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2.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增加微信群发布消息
青年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随着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工作中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和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成为现实,将数码显微互动教室与网络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现有数码显微互动教室基础上,通过建立实验诊断学分享群,利用QQ群和微信群发布课件、试题及最新的实验诊断学前沿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2.3形态学教学内容和最新医学前沿知识点的补充
学生往往对医学前沿知识更感兴趣,作者通过增加教材以外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床旁诊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及质量管理和认可等新理念通过实验课加以补充,使学生们认识到实验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前沿知识的补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诊断学课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7]。同时让学生们掌握选择使用合适的实验室项目,使教学质量能跟上实验诊断学的发展。在基础(血液和体液)检验和微生物检验中增加形态学教学内容,通过尿沉渣涂片、血常规制片及典型的微生物染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大量直观的形态使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医学专业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很难再学习这些形态学内容,而部分形态同疾病的诊断息息相关,例如通过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就能为从事肾脏疾病专业的学生打下一定基础。在补充知识点和形态学内容同时对老旧项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内容相近的实验项目进行合并,将过多倾向于检验原理的内容进行删减,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
2.4授课教师的安排和资质考核
为了较好地完成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改革任务,在每学期制订教学任务准备会时,所有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师都必须集中备课,授课内容需兼顾各个专业交叉的知识点。实验课教师首次授课前需要进行试讲,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打分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后才能实际授课,并根据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及授课方式,对于不满意的课程则进行二次备课。总之,实验课促进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实验课教学上不应片面追求内容的多和全,把实验课当成了是理论课的简单重复,不能一味强调背书。以开阔视野的临床思维角度出发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综合能力,为以后工作中会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检验结果,与检验医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凡,万海英,李冬,等.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8):1133-1134.
[2]宋伟,魏书杰,付玉荣,等.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42-243.
[3]洪俊,李艳.以临床思维为中心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新模式的建立[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36-939.
[4]李桂玲,多丽波,刘彦虹,等.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79-80.
[5]郭素红,李正祎,孙可歆,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初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1):71-72.
[6]张继瑜,杨春莉,周芳,等.检验医学专业教学内容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302-305.
[7]武文娟,梅传忠,李玉云,等.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328-331.
【实验诊断实验课教学改革毕业论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实验课作文08-13
有趣的实验课作文10-23
难忘的实验课作文09-27
12-22
夜晚的实验说课02-18
有趣的实验课作文03-16
上好化学实验课方法07-31
科学实验课作文09-15
11-14
有趣的实验课叙事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