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充实的工作生活一不留神就过去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1
这学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又一次跨年级教学,我承担的是初二年级2个班和初三年级2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初三年级这学期要面临上海市统一结业考试,教学任务比较重,但是通过自己合理统筹安排,一切都比较顺利地结束了。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吸取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情况
1、认真备课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必须要打有准备的仗,所以认真备课是首要环节。每次备课,我都仔细研究教学大纲,根据重难点,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同时我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设置相应的问题抛给学生。
2、严肃课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往往都是在看着老师的眼色行事。老师的松懈放纵,会使整个课堂处于无秩序状态,这样再好的课,效果也出不来。所以我的教学风格首先是严谨的,我的眼睛会注视到每个学生,我会用的眼神告诉他什么是表扬、什么是提醒、什么是责备。同时我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观念的分歧是允许存在的,但必须言之有理,可是行为习惯上的散漫是绝对不可以被默认的。
3、勤学多问
虽然今年已经是自己教学的第十个年头了,但是我在教育教学方面仍很欠缺,对知识的把握能力还不熟练,对“备学生”这一做法还不熟练,所以这个学期我继续向经验丰富的包老师请教,认真做记录,及时做总结。除此之外,认真听862节课中所有的历史观摩课,从中获得教学经验,获得教育启发,并从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总结中不断纠正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完善。
4、辅导到位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教研情况
1、认真参加教研活动
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积极参加区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教学之余,我还积极阅读有关教学杂志,深钻教学资料,力求自己的教学艺术更精湛。
2、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写论文、做课题可以提高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科学认识、理解和运用,并将这些认识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使两者相辅相成。本学期我顺利完成了一个课题的结题报告——《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获闵行区第十四届教育科研课题类成果评选合格奖,撰写了一篇教学论文——《博观而约取,后积而薄发》获闵行区第四届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
三、经验教训:
我从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不能一昧的传授知识,应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对知识总结分析能力欠佳,教学方面能力不够,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2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
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明确内容进度: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3)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①专题的设计:
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
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
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
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
(1)知识欠缺。
(2)能力欠缺。
(3)审题失误。
(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3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4
时光荏苒,转眼201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xx年xx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xx年xx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
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xx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xx年高考样卷,以及20xx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xx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xx年考试范围和20xx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
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情况如下:
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
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
3、39题与20xx年相比,第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
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xx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xx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xx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
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
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三、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
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
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1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xx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
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新坐标》,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在复习选修四和选修三以及后来的二轮复习和考前复习是没有征订资料的,除了十二套文综试卷(由于时间的限制后面的六套文综试卷只做了三套,而且只是前三套的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在做之前就把答案印给学生了)其余的资料都是网上查找山西省各地的一模二模和月考试卷等进行整编的。
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我的作业量不多,基本上是两天一套。但是在后来的一个月则变为三天一套甚至四天一套,目的只是保持学生做题的状态,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看教材,所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那些日子就给学生预留看书的作业。
另外但凡笔头作业一率批改,而且批改后基本上每份都统计,我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尤其是对不起我的眼睛,但是我对得起我的学生,在批改中培养了我和学生的感情。并且在我的强调之下形成了一支小型队伍:就是做完作业后总有一些学生及时拿来叫我当面批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答题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中有利于教学相长。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
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记得刚教学时一个老师讲过一句话,教师水平的提高很简单,“就是多做题。”多年来我顺着这个老师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答题能力。但是如今在一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又悟出一理,即光会做题顶多是个教书匠,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学会研究题目,出题目。我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我将朝着第二个阶段努力。而要想学会出题,出好题,前提就是广泛的阅读,我相信在广泛阅读中我的教学能力会提升。
【高中历史教师学期工作总结】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总结05-24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08-05
高中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09-15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精选21篇)07-08
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6-08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2篇03-23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5篇)01-12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8篇12-12
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15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