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
一、村情简介
x村位于x乡的东北部,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村民小组x户,x人。
x年,脱贫攻坚活动开始,统计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低保户x户,五保户x户,其他贫困户x户。
二、主要工作成绩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局“脱贫攻坚”工作组与村两委共同努力、集思广益,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六大工程”制定相关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
一是安全饮水工程。
在x新建集中供水设施一处,其他平困户则采取维修水池,架设水管,解决安全饮水工程。
二是扶贫安居工程。
结合国家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为x户贫困户新建住房。
三是基本生活水准提升工程。
对需进行基本生活水准提升的贫困户,通过“阳光超市”八大件资助,合作医疗报销等形式解决。
四是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工程。
进行道路改造,采取国家项目补助以及村集体和村民自筹形式解决。
五是家庭子女成长培养工程。
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采取村民自筹,村集体以及帮扶单位慰问形式解决。
六是户户增收工程。
采取劳动结业培训,扶持发展特色养殖,景观植物种植等形式增收。
经过村集体和驻村工作组共同近两年的努力,现成功帮助其中一半贫困户脱贫。
三、扶贫攻坚工作难点
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全村脱贫的工作目标,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程度低,致富技能少。
未脱贫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2、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x村位于x县最北端,与南x交界,距离x乡二十余公里,距x县城五十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车往返。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3、抵御灾害病残风险能力差。
部分贫困户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有的贫困户家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还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难以脱贫。还有的贫困户由于家中子女正接受高等教育,学费、生活费数目大,导致家庭负担重。
4、劳动力匮乏,收入水平低。
现有贫困人口很大部分为户口与子女分离的老人、残疾人、常年病人等,大多年纪大、身体差,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生产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比较困难,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下一步做法
1、加强就业培训。
一是介绍有条件的贫困户参加县人社局及相关企业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就业技能。
二是结合村民实际开展各种短期技能培训,采取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3、是加强产业扶持。
坚持特色种植、养殖,大力扶持农户香菇种植和黑山鸡养殖,采取村集体提供种子、种苗、技术等手段帮助贫困户进行种植和养殖。
将有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到黑山鸡养殖合作社中来,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扩大销售范围,确保贫困户增收。
4、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二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2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月7日11日,xx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xx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xx村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离xx圩镇约5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该村20xx年共有在册贫困户71户267人,经20xx年11月10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66户 261人,其中20xx年已脱贫35户137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20xx年计划脱贫7户25人,确保实现20xx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全村在册贫困户66户261人,其中缺劳力 10 户33人,缺资金35户142人,因病16户70人,因残5户16人。贫困户分布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其中上村小组8户41人(缺劳力4户17人、缺资金2户12人、因病2户12人),社光小组10户38人(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6户27人、因病1户3人、因残1户2人),新屋小组5户19人(缺资金2户10人、因病2户5人、因残1户4人),田塘小组10户43人(缺资金6户 23人、因病4户20人),长坑子小组9户32人
(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5 户20人、因病1户5人、因残1户1人),东山下小组7户28人(缺劳力1户3人、缺资金1户3人、因病4户16人、因残1户6人),岌下小组8户30人(缺资金6户21人、因病1户6人、因残1户3人),老屋小组5户13人(缺劳力1户1人、缺资金3户9人、因病1户3人),社母小组4户17人(缺资金4户17人)。
20xx年,全村已脱贫35户137人,其中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22户88人,因病9户37人,因残2户6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其中缺劳力7户25人,缺资金11户48人,因病4户22人,因残2户4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共安排各类项目14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变更,村史馆、文化广场20xx年兴建,20xx年完工),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11个,正在实施项目工3个。一是已完工项目11个,分别是:
(1)安装上村至新屋、东山下小组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项目;
(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
(3)硬化xx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
(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
(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
(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
(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
(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
(9)兴建xx村仿古文化广场;
(10)兴建xx村史馆;
(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
二是正在实施项目3个,分别是:
(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4公里,完成工程量90%;
(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
(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柑橘产业。高位推进柑橘黄龙病防控,重点打造了xx村野猪坑柑橘黄龙病群防群控示范点,示范点果园面积亩,其中蜜桔亩,脐橙亩,共有110余户果农自发组织了综合防控理事会,
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30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300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1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100余头,蜜蜂养殖6户,生猪养殖6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19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19笔92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2、就业扶贫方面。通过雨露计划、安排就业、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全村共提供公益性岗位15个,为15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350元
以上;为1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9000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3名19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人次5000元,学前教育补助1名1000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1人次7750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4户,新农合报销127452元,大病救助报销35330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24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二、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20xx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xx扶移字〔xx〕49号文件要求,共8大项指标,16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2%,此为刚性
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xx年全村计划脱贫24户9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元。20xx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7户2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米以上(含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xx村老屋小组有1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50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
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900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400平方米,还有500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15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
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xx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xx已成立2个合作社(xx县春胜果业合作社、xx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100%:下
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集中在古村风貌打造项目、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及路灯安装项目上。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主要是因为河边两旁新建房屋大部分已花较多资金进行了外墙装修(贴瓷砖),一部分群众认为在瓷砖表面粉刷、喷漆,时间长了,墙面会脱落,还有一部分人要求资金补偿,但目前无补偿资金,该项目已启动。松树下桥梁建设项目主要为王培生、王培芳家族与老屋小组村民针对桥梁及今后道路走向各执一词,双方斗气,王培生、王培芳家族认为村干部偏袒对方,存在优亲厚友行为;老屋小组村民认为对方故
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的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方面做的不到位。比如扶贫信贷通财政贴息方面,县里还在复核过程中,村民却认为镇村干部拖拖拉拉,此外镇村干部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上做
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66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
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疑惑、困难等等,关心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贫困家庭产业验收、产业行情分析等群众关心的事宜。
二是开展好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结合当前进村入户听诉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及镇干部开展一次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好群众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相关台账,明确专人包干,实行销案负责。
三是开展好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
上访户、牢骚户、纠纷户等群体,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做足前期工作,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曲线方式尽可能做通其思想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四)开展好系列工作
一是开展好三同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三同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梳理贫困户的建议与意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做好省、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好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好党建+扶贫工作,认真挑选一批觉悟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威信较高的党员,尤其是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一对一地与思想较落后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好人情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
三是开展好春节慰问前期工作。一方面,加强与省建工集团公司的沟通汇报,该公司已计划年终开展一次慰问
活动,积极与该公司协商,争取尽可能增加慰问家庭户数,让贫困户及未列入贫困户且有意见的较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单位的温暖另一方面,谋划好春节慰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酝酿讨论好相关慰问人员的慰问名单,争取扩大春节慰问受益面。
四是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围绕第三方评估硬指标,加强与县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重点加快老屋小组道路硬化、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村卫生室等项目的进度,确保指标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围绕满意率这个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好松树下桥梁建设纠纷事宜,力求双方诉求得到较好处置。针对古村风貌打造项目,计划分期实施,一期计划在年前尽量完成村中心主道两旁农户的风貌打造,二期积极争取资金向周围延伸。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3
根据《民盟**支部**年工作计划》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对**市**镇实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冯忠指导调研。通过对**镇立英村核桃母本示范园、立英土鸡养殖场、立英林下辣椒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场等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与**镇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就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贫困现状
**镇现有贫困村3个,其中一类贫困村2个(坛厂村、复兴村),三类贫困村1个(华阳村);已出列贫困村2个(立英村、同联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46户4813人,其中,**年脱贫549户1850人,**年脱贫165户700人,未脱贫人口732户2263人。732户贫困户中,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致富的“两有户”459户1758人,占现有贫困人口数的78%;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两无户”273户505人,占贫困人口的22%。
二、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镇立足传统产业,心得体会按照一村一特、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抓好红高粱种植。种植红高粱4000亩,年增收640万元,涉及贫困户200户758人,户均增收3690元;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林下养鸡示范点2个,养殖土鸡30000羽;发展50头规模以上养牛示范户12户,200头以上规模养牛示范户1户;发展100只以上规模养羊示范户5户;养猪、养鸡散养户897户。畜牧业涉及贫困户925户,年增收388.5万元,户均增收4200元。三是改良传统核桃产业。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做强做优核桃产业,嫁接改良传统核桃产业2000亩,规划总投资2200万元,**年已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核桃母本产业园1个,完成核桃高杆嫁接5万余株,新栽植2.3万株。核桃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8300元;四是配套发展辣椒产业。建成林下辣椒基地一个,集中流转土地,发展辣椒1000亩,涉及贫困户87户263人,每户土地流转、务工增收3400元;五是发展黄豆、罗汉果等林下套作业500亩。六是大力发展特惠贷助推脱贫产业。其中发展畜牧水产及家禽养殖业183户,发放特惠贷915万元。
三、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镇立足自身3万亩核桃产业发展基础,坚持长远规划、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走大项目为引领、政策推动,利益联结、复式发展的脱贫途径,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
1、党群齐心,支部为核。在**镇立英村,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镇派出农技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干部下派到村,任支部书记,与镇党委签订责任状,热门思想汇报驻村打造示范点。镇党委在规划、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公司、农户多方签订发展协议,为脱贫攻坚建立组织保障,党群上下齐心,农户集中心智,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打造为名副其实的项目村、致富村共同发力。
2、突出品改,产业复苏。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通过引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果业公司,对原有核桃产业大胆改良,利用原有成片核桃产业基础,将多年不挂果的2000亩核桃,通过支部核心推动,建立“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四川天保果业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对原有核桃进行改良嫁接。今年3月初步完成全部嫁接工作,公司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实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次年采收。
3、以短养长,多种经营。利用**镇原有核桃产业杆高林稀,实行林下套作。集中二次流转农户土地,建立合作社,发展订单辣椒、种植黄豆、罗汉果等套作产业,从土地流转金、务工、收益分红等,让农户多渠道创收。如林下辣椒产业,农户土地流转后,既有辣椒产业收入,又能拿到核桃分成,实现产业复式增收。
4、利益联结,合作共赢。始终围绕为农户创收为核心目标,通过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赢的致富发展道路。在立英村,个人简历四川天保果业公司看好**立英村产业基础好、核桃品质优的资源禀赋,以镇党委政府牵头、村支部为纽带,对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交天保公司经营,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项目前7年,公司高额投资用于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务工,农户实现务工增收的同时,还能增加短期套作创收;次年开始收果,第三年进入盛果期,至第7年,公司和农户以8:2比例分配。第8年后,公司成本基本收回,投入少、产量稳定,公司和农户按2:8比例分配收益,农户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公司下决心,农民放下心,长期合作、共赢发展。
5、多种模式,能干快上。立英村采取“支部+”的模式,大胆引进大公司的同时,因地制宜,利用大坪子坡面宽阔,采光、气温、通风、供水等相对较好的优势条件,鼓励何明凤等16户农户(贫困户5户)贷款120万元创办养鸡场,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规模养鸡30000羽,将传统养殖做大做强,效益显著。采取“支部+农户”模式,在海拔落低、水源集中的街上组,工作总结政府投资70万元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鼓励何兴虎等10户贫困户贷款50万元发展养鱼业;在立英村桥上组鱼跳河,利用九仓河优质天然河道生态水利资源优势,政府投资50万元,引导赵文勇等8户贫困户贷款40万元,发展“鱼+旅游”产业,房屋、鱼塘等基础设施已初见雏形,前景向好。
6、用活政策、贷款助贫。充分动员贫困户,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大力鼓励民众干事创业,努力用足用好特惠贷优惠政策,着重以点带动、全面发展,有机结合、长效脱贫的融资助贫思路,发放精准扶贫特惠贷183户,贷款915万元,发展水产、畜牧养殖、家禽养殖、经营等多种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形成了亮点突出,全面开花的脱贫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扶贫攻坚战略,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以**核桃产业为主,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同时,考察组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产业发展受资金等条件制约,开发和发展规模小、开发空间大。全镇核桃产业总量近3万亩,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挂果的只有5000亩,仅1/6,而嫁接改良每株需要百余元,目前开发的母本基地,也只能是重点发展,剩下的2万多亩核桃产业收益很低,开发空间很大。
2、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国家扶贫政策只能在贫困村投资,在非贫困村得不到项目资金支持,**镇共有7个村,其中非贫困村有2个,涉及贫困户482户1624人,由于政策原因,导致2个非贫困村项目争取难。
3、项目时间和季节性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大,而项目评审工作滞后,乡镇实施项目信心不足。
4、项目资金到位不足,许多项目推动全靠镇村组织资金和垫资建设,基础建设资金缺口量大。就**而言,按“五个一”的脱贫标准,全镇需资金约1.1亿元,目前投入仅3260万元,资金缺口达7000多为元。
5、项目配套设施不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度低。规模化经营受到限制和制约。如大坪子的林下养鸡项目,配套圈舍不足、供水、保暖、防疫等相关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安全不能有力保障。
6、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乡镇产业技术力量缺失,特别是**核桃嫁接,如全靠公司运作,高昂的投资农户无力承担。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农民技术水平不能突破产业革新。
7、产业发展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防控不力,相应机制和政策缺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五、意见和建议
围绕考察调研,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以来,硬化泥泞道路40公里,乡村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但是,许多路段弯急坡陡,路面狭窄,安全隐患大,建议加设错车道,设立安全警示标示牌;通讯方面,许多区域通讯信号覆盖不到位,建设进度慢,建议相关部门增设通讯基站,加快建设进程;**葫芦坝水库是**镇急需的水源水库工程,希望得到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支持,早日立项建设,为全镇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2、**核桃产业品质优良,产业基础好,但是,要真正发展壮大,还必须得到市委市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帮扶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品质,迅速形成大产业、树品牌、上规模,让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3、要在产业深加工上作文章、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创收门路,一业多行,深度发展;要在品质优化和检验认证上再做工作,为品牌树牌贴签,走科技含量高、质量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4、强化技术革新,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建议建立针对性强、覆盖全镇核桃产业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队伍。
5、相关部门探索建立项目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范文参考网为产业生产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4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深入包抓帮扶的XX镇xx村和xx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590户2231人。耕地面积2880亩,以葡萄种植和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 xx村位于XX镇中西部,辖6村个村民小组,现有341户1371人。耕地面积3078亩,其中978亩承包给当地企业种植葡萄,剩余2100亩以小麦、红薯、杂果种植为主导产业。
二、调研前期情况
按照“大走访、大排查、大清洗”活动的安排,我局共派驻两个工作队分别对xx村和xx村进行地毯式排查走访。目前,xx村共590户,走访492户,剩余98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113户。xx村共341户,走访341户;长期在外务工和人户分离30户。
三、致贫原因初步分析
(一)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教育成本过大。心得体会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近万元,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大病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四是遗传病导致贫困是顽疾。在调研中发现,xx村一户因智障遗传导致该户5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
(二)基本种植业产值不高,收入水平低。多数群众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业,这些种植业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不高,费力不挣钱。再加之,收入主要靠人工劳力,大部分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三)受教育程度低,脱贫致富意识薄弱。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四)地理位置偏远,范文写作自然环境条件差。调查发现xx村北邻北仲山,属我县旱腰带偏远村,距离县城较远,信息相对闭塞,居住环境较差、资源贫乏。年轻人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内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主,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
四、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详细摸底筛选脱贫户。对包扶村、组、户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面精准掌握包扶村情、户情,在原有贫困户识别的基础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再核查再识别,不留死角,彻底摸清贫困村以及贫困户的底数,把“真贫”挑出来,把确实需要扶持的、能够扶持的贫困户精准筛选出来。
(二)制定措施解决如何帮扶问题。根据村情户情,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紧贴实际制定脱贫规划。在深入掌握村情、扶贫对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政策要求,做好包抓帮扶村的精准扶贫下步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联系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引导帮扶贫困农户学经验、学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五)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同镇政府协调沟通,把教育、医疗、社保、保险等优惠政策及时宣传到每村每户每个人当中,使贫困户在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灾害救助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减轻农户经济负担,减少因学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5
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农工委组成人员及部分县人大代表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取进村入户实地走访、观摩扶贫产业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741户,贫困人口36603人,贫困村22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22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12455户32785人已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2.7%下降到去年的0.31%。特别是20xx年,我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面对落后,理清思路,上下齐心,夯实基础,扎实苦干,务求实效,在20xx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在全省70个县(市区)排名第14位、39个非贫困县排名第3位,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打赢了脱贫攻坚工作翻身仗。今年以来,以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的韧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攻坚责任,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切实提升脱贫质量,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确保完成全年2957人脱贫目标任务。
二、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成效不稳定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乏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的村虽然已经发展一批产业,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致富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三基短板还比较薄弱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投向明确精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贫困村的基层班子建设也得到了有力加强。但受资金瓶颈的制约,绝大部分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部分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不足,个别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强。
三、两点建议
(一)突出产业扶贫确保稳定增收
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及时调整充实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扶贫项目谋划,因村因地因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积极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三是鼓励支持本地能人和打工返乡小老板,充分利用村部、学校闲置土地、房屋,大力发展服装加工等来料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在企业赚钱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
(二)夯实三基基础助力脱贫致富
建议县政府一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不断调整释放的机遇,持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电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促发展。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6
为了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确保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真正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近日,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调查贫困现状,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状,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渭滨区现辖3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2万人,耕地6.22万亩。38个后山村地处秦岭北麓和西部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土坯房较多,安全性较差,山区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截止20xx年底,全区贫困人口4117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坚持“专项扶贫注重产业发展,行业扶贫注重社会保障,社会扶贫注重结对帮扶”的精细化扶贫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2亿元,其中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拆除土坯房3078户,新建住房1105户,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累计脱贫1。3万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脱贫难度增大。截止20xx年底,全区尚有近4000余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后山区,由于人口数量较多、分布广、底子薄、条件差、发展难度大、贫困程度深,真正成为扶贫中的“硬骨头”。
二、公共服务水平低。我区原晁峪乡的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个别村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三、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集中的.后山区,基础条件普遍较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我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抗灾减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普通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而返贫的现象突出,脱贫与返贫呈拉锯式状态,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
五、基础设施建、管、用制度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但是实际生活中,基础设施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有损坏,使用率偏低,有些甚至未曾使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依然突出,亟需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制度。
几点建议
一、精准识别,切实做到“扶真贫”。
要认真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区政府《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方案》的精神,坚持“十不进”的原则,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优先”的方式,精准识别监测脱贫对象,建立贫困人口明细台账,确保户有表、村有薄、镇有册、区有电子台账,做到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和脱贫时间“一表清”。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接受监督,让同村群众按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要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真正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改善民生,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完成厥湾村千亩桃园道路工程、八角塬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后山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贫困地区互联网全覆盖,完善贫困地区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季节性农产品储存和销售能力。
2、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协调发展家园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四美”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巩固石嘴头村、高家村、晁峪村、坊塘村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深入推进中岩山村、石坝河村、大散关村、邵家山村、符家村、新安村等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农民增收。
3、强化教育培训。扶贫应当先扶智,教育扶贫是基础。要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加大基础教育事业投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对贫困劳动力实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四步走的能力提升脱贫工程,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职业技能,确保2750名贫困群众都能得到一次免费实用技能培训。
4、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力度。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阻止再次返贫,巩固脱贫成效。充分运用低保、五保供养等民生政策,对建档在册的1188人(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差额补助,实施社会保障财政兜底脱贫。开展助学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正常入学就读,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三、多措并举,实现困难群众真正脱贫
1、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高家镇太寅河以西重点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秦岭北麓沿山及台塬地区主要发展猕猴桃、大樱桃、油桃、草莓、养蜂等产业。依托秦岭北麓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资源,加快弓魚国小镇建设,尽快启动炎帝陵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古道秦岭﹒乡约清姜”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石鼓现代农业园二期,启动固川、枣园20xx亩时令水果产业园建设,打造晁峪十里油菜花海新景观等项目,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实施异地搬迁。坚持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集中为主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坯房改造,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先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拆除土坯房1211户,新建住房700户,实现两年消除土坯房目标;完成四家坪村整村搬迁,确保年底前入住;完成水泉路村、段家磨村、甘庙村等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群众幸福指数。
3、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产业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扶贫”模式,支持有意愿的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通过自建大型种植生产基地,联合农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生产,创新性实施“平台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线上预订”等销售策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政府救济与社会援助相结合,引导各类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各类慈善机构及非政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捐资捐物直接支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扶贫,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增加收入。
四、加强领导,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1、强化组织领导。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强化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资源调配、推进落实等工作,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做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推进“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为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等工作,选出能帮农民脱贫致富的村级班子,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共建美好家园。
3、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台账和责任清单,依据脱贫攻坚任务,实行逐级督查、交叉检查制度,严格进行考核,确保脱贫项目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效果明显。强化责任担当,对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先予以通报表彰、提拔重用,提振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打赢重返全省五强区攻坚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7
一、全村基本情况。
菁芜洲镇江口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120人,总面积91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4.56亩,林地面积5284.5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324人,20xx年底贫困村出列。20xx年―20xx年已脱贫户67户318人,至今未脱贫3户6人,20xx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54%。
二、 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
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是我县精准扶贫脱贫最前沿力量。其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实施产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生态补偿、就业创业、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抓好扶志扶智工作,做好贫困群众激励动员、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发展集体经济,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准发展路径,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办好为民实事,抓好便民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办事;经常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知识有文化、懂扶贫政策、临近居住、方便交流的优势,发挥经常性联系作用;上门了解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保障、房屋安全、身体健康状况、小孩上学等,使其反映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因此,开展如何充分发挥“四支队伍”集村部优势,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返贫的问题调研势在必行。
三、 四支队伍集村部面临问题。
(一)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完全到位。
(二)不同程度存在多层级、多部门、多行业在村里扶贫各唱各调的“独角戏”。
(三)有的干部出征不实战、出工不出力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四、充分发挥四支队伍集村部优势工作建议。
(一)队伍力量集中下沉到位。全体联村县领导、牵头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第一时间下沉到乡到村、到组到户,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严格落实“早上签到,白天走访收集问题,当天碰头研究解决问题,做到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
(二)驻村工作时间保证到位。严格执行驻村集中办公时间要求,确保结对帮扶单位党组织书记、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每月按照规定时间驻村开展工作。
(三)涉贫问题排查解决到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深入排查人均收入、住房安全、医疗保障、学生辍学、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基础工作、重点人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补齐工作短板。
(四)民情恳谈答疑释惑到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贫困户代表、非贫困户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收集社情民意,帮助答疑释惑,化解心理疙瘩,增进理解认同。
(五)暖心关怀上门走访到位。深入开展帮扶群众“微服务”行动、“暖心行动”“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坚持“结对认亲”,送去暖心关怀,做到重要节日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遇重大灾害困难必访、遇重大矛盾纠纷必访。
(六)民生微小项目实施到位。统筹各方资源,想方设法,解决好贫困群众最急需、看得见、效果好的小项目、小设施、小困难、小需求、小心愿,提升群众满意度。
(七)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到位。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鞭策并重,对工作不力的干部严惩实督,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得力,长期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通过政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纪律上严管,充分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凝聚决战决胜的关键力量,最终兑现好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八)“两头”政策吃透到位。吃深吃透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因村因户因人综合施策,及时有效解决有关问题。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8
6月份以来,按照《市xx年大调研、大整改、大提升脱贫攻坚月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我作为全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一边认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各村开展工作,一边深入村、屯、户进行走访调研,通过实地踏查、入户走访、与贫困群众集中座谈等方式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解析全镇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形成调研材料。
镇属市郊区,位于市南3公里,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8公顷,总人口16524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6人。辖1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5720户。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116户203人,其中xx年底已脱贫71户126人,未脱贫45户77人;在这些贫困户中,稳定脱贫户有36户,脱贫边缘户有57户,深度贫困户有23户;低保五保户101人,残疾人53人,享受残疾补贴的41人;xx年以来,为符合条件的31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村是省级贫困村,该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98亩,有4个村民小组,共410户、1160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户41人,其中已脱贫10户17人,未脱贫9户24人;在这些贫困户中,稳定脱贫户有2户,脱贫边缘户有15户,深度贫困户有2户;低保五保户20人,残疾人6人,享受残疾补贴的3人;xx年以来,为符合条件的10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几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我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促使脱贫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等“七有”脱贫标准,确保实现今年贫困村摘帽、xx年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一、减贫成效
1.贫困村工作情况。村是我镇的唯一一个省级贫困村,xx年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01%。村屯路已全部硬化,村主路全部铺设沥青路面;今年为全村270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水质安全达标;村民用电覆盖率达到100%,满足农村生活用电需求;今年10月前完成、2户贫困户房屋改造,实现安全住房比率100%;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执业村医1名;广播电视户户通、通迅设施村村通;有文化活动室且正常运转,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贫困户全部在扶贫增收产业中受益,xx年每人分红3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村部办公场所200平方米;逐步将其他非低保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符合参保条件(45周岁以上人口)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贫困人口脱贫情况。镇党委、政府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对象落实精准的脱贫举措。截止目前,全镇实现贫困户脱贫71户126人,村脱贫10户17人。
3.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一方面,整合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资金,助推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对全镇13个有贫困户的村实施重点帮扶,充分利用好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组织、林业、水利、交通、建设等行业部门资金,加快推进村级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边沟等基础设施以及绿化亮化美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一年来共争取安排村级项目23个,资金105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3850人。另一方面,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积极争取市帮扶单位的支持,动员全镇通过支部对接、单位帮扶、企业支持、党员干部帮扶等方式筹集扶贫资金全力帮扶。通过协调争取,市建设局为村香菇种植扶贫项目区提供方砖3000平方米,为村环境建设提供垃圾桶20个,为贫困户新建猪舍用红砖4万块、水泥10吨,其他建筑材料沙子、山毛、钢筋等保证供应。市包保部门和干部为村贫困户孟范君家共投入6万元,对孟范君家进行棚顶保温、厨房改造、室内墙面刮大白等,购置了储物柜、桌凳等用品;新建猪舍50平方米,xx年7月购买了100多斤的育肥松辽黑猪2头,根据孟范君家庭院情况,进行了栽花、栽植观赏草莓等庭院美化项目;为孟范君儿媳妇张绍莲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小孙女孟玲秋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费、车费和午餐费1940元,并争取了大孙女孟玲凤高中就学补贴每学期1000元。为刘长君、刘士和、孔庆海购买大榛子苗共1100棵,共种植10余亩,预计三年后开始产果,五年进入盛果期,每亩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根据刘长君、刘士和2户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的意愿,共投入1.2万元,为他们修建了制式鸡舍,首批购买了40多只蛋鸡,逐步发展蛋鸡养殖项目;我们为其算了一笔帐,在保证每年养殖蛋鸡30只的基础上,饲料全部使用贫困户自产的玉米、蔬菜,避免大量使用精饲料,每天按照收25只笨鸡蛋计算,年产蛋期按8个月算,每个鸡蛋按1.2元的销售价格,年产值7200元,饲料成本2200元,年可增收5000元。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积极发挥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促使包保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为加强扶贫工作力度,年初对包保村的扶贫工作队进行了调整,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市交通局、林业局的3名干部安排到村任职。市林业局、农业局、发改局、农广校、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6个单位,在我镇建立了13个脱贫攻坚工作队分别包保全镇有贫困户的13个行政村。今年以来,每个工作队利用双休日时间入户,到每个贫困户家中认真宣讲扶贫政策、发放干群连心卡,耐心询问并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填写贫困户基本情况台账,认真做好走访日志,针对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为下一步精准脱贫打下良好基础。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三保障”及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情况。一是安全饮水。经过市水利局xx年对自来水改造提升工程,为村新打120米深1眼机井,建设了引水泵房,安装了净水设备,铺设送水管道4800米,解决了270户农户引水问题,经检测水质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今年上半年,为全镇涉及小井吃水的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了小水处理设备,免费为艾家村贫困户幕吉成、宋满昌打2眼30米深水井,为村贫困户孟范林、刘元凤和王全荣实施了自来水入网。二是危房改造。xx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同胜村谢有家房屋进行了C级改造,市民生银行组织全体员工捐款8000余元,为红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祝洪学家房屋更换了房瓦,并做了房顶保温。三是教育扶贫。协调市教育局为全镇3名贫困学生申请了包括伙食费、校车交通费和自费书费等学生资助费用3000余元,为1名建档立卡贫困高中学生申请了在校救助,每学期1000元。四是健康扶贫情况。成立了健康扶贫领导小组,镇卫生院健全医疗服务制度,在全镇贫困户中广泛开展健康服务工作,完成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全覆盖,使全镇2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签约,使医疗措施、健康服务精准落实。
2、产业扶贫情况。镇党委、政府根据全镇各村的实际情况,把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精准到扶持13个有贫困人口的村。xx年初,争取扶贫资金100万元,实施了村香菇种植扶贫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9.8亩,建设香菇种植大棚9栋,新建香菇制菌养菌室890平方米,办公室5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投产,产出香菇3万多斤,增收3万余元;今年,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村合作社将香菇种植基地承包给黑龙江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该公司是xx年3月成立的,注册资金3000万元,公司主要业务是进行食用菌菌种研发、生产、批发及种植,具有国际标准化的种植、经营和销售能力,在黑龙江省、辽宁省和省都有分公司。目前企业已经在村扶贫项目基地开始木耳种植,第一批木耳已采摘。五人班村青年农民曹国利xx年创建香菇种植合作社,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解决了资金不足、土地租用、技术欠缺等问题,新建350平方米香菇种植大棚40栋,年种植香菇40万棒,实现产值200万元。合作社也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阵地,安置了20名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今年年初,市财政拨付非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32.4万元,经镇党委会研究、金燕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同意、各村“三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贫困户签字确认和公示无异议后,镇政府把扶贫项目资金全部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金燕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肉鸭养殖基地进行生产经营,3年为一个合同期,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底分红第一年不低于投入扶贫资金的6%,第二年不低于投入扶贫资金的8%,第三年不低于投入扶贫资金的10%。金燕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肉鸭养殖入股扶贫项目位于镇同胜村,占地面积35亩,企业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鸭舍7栋共70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xx年实现养殖种鸭35000套的`养殖能力(每套1:20,即1只公鸭配20只母鸭的比率),年孵化鸭雏1000万只,生产饲料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300万元,安置就业45人。
3.资金投入情况。严格按照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科学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和项目资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将资金使用到刀刃上,落实到贫困户帮扶上,努力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一是镇财政一年来投入资金900余万元,解决了全镇13个有贫困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新建文化广场5个,铺设村、莲花村沥青路面5.5公里,硬化边沟3500延长米,庭院硬化120户,种植花草80万株、栽植各种树木5000棵,全面整治了贫困人口所在13个村的村屯环境。二是包保部门投入。市林业局、建设局、农业局、发改局、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和农广校等包保部门积极支持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解决了包括村香菇种植项目区的硬化问题,为2个村配备了制式垃圾箱,为全镇贫困户在春耕生产、秋收等季节送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物资,在各个节日为贫困户送去温暖关怀,慰问物资包括米面油、肉蛋鱼及慰问金等,发改局还为、莲花2个村贫困户送鸡雏鹅雏,大力支持了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项目。三是组织爱心募捐活动,共筹集善款18000余元为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要强化思想认识。“树立打持久战思想,切实把工作重点聚焦到落实精准要求、提高脱贫质量上来”是省委、省政府当前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二要要保证扶贫实效。定期召开全镇扶贫工作月调度会议,针对全镇贫困户116户203人和有贫困户的13个村,定期调度扶贫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措施,建立扶贫进展台账,把村、户、人的扶贫进展数字表格化。通过精准掌握、量化分析和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全镇扶贫工作进度,确保扶贫工作任务的完成。三要要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包保责任,建立包片包村保户制度,充分挖掘包保帮扶村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增加收入,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扶贫产业格局。全体党员干部要做好扶贫对象“调查员”、扶贫政策“宣传员”、扶贫项目“指导员”、扶贫措施“服务员”和扶贫成效“检验员”,确保脱贫措施得当、政策落实到位、扶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率高。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一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是比较低,农民用于生产的投入少,绝大多数农户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二是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农村环境差,生产生活条件达不到全面致富要求。
(二)自我发展能力弱。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由于劳动力不足,很难组织群众参与。
(三)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
五、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扶贫考核,将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纳入全镇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明确镇村干部均承担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完善项目审批、验收手续,强化贫困档案管理。
二是深入推进“党员集中奉献日”帮扶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力度,指导、督促帮扶工作队深入开展驻村入户帮扶工作,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利益和发展问题,帮助实现其“微心愿”。并定期跟踪问效。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帮扶到户工作交流会或现场会,推广经验作法,确保贫困群众得实惠、帮扶工作有实效。
三是强化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包保帮扶村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增加收入,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扶贫产业格局.不断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金燕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种鸭养殖。以安乐盛昌食用菌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木耳种植。莲花村、村利用退耕还林地块,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威灵仙、玉竹等中草药。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方式。积极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建立贫困户、扶贫产业和电商的链接机制,大力培养电商扶贫人才,鼓励和引导贫困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就业,增强扶贫造血功能。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社,采取贫困户土地、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使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9
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xx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xx乡贫困现状
xx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489人,其中:20xx年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目前全乡仍有2个深度贫困村和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6人尚未脱贫,20xx年计划脱贫摘帽77户330人,20xx年计划脱贫摘帽85户306人。xx村委会共有14个小组234户农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58人于20xx年全部脱贫,xx贫困村于20xx年脱贫出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xx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xx乡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乡情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抓好传统农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xx村“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等养殖,养殖大户达297户,生猪出栏14130头,牛出栏2242头,羊出栏9840只,家禽出栏13.5万羽。
二是培强特色生态产业。特色种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药、果蔬为重点,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目前已落实种植魔芋9400亩、果蔬3000亩、中药材3000亩、小米辣1500亩,示范种植羊肚菌5亩;特色养殖方面,发展黑山羊、野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积极培树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培强乡集镇电商体验店和6个村电商站点。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xx村特色旅游体验区为重点,发展xx种植650亩,规划落实一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储备、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一是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涉及20xx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3条44.28公里公路和2座桥工程量核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xx0.53万元的2条28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xx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项目核验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完成2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
四是加强互联网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互联网覆盖面,完成37户农户农村“互联网+”工程,实现33个小组连接光纤网,新增526户网络宽带用户,全乡村组实现4G网络覆盖达90%以上。
(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精准脱贫四级规划,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扶贫成效,抓好xx、xx2个贫困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实施完成2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到户项目和发放1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完成20xx年度60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和补助资金兑付工作,抓好20xx年度63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三、xx乡脱贫攻坚经验做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硬件水平。针对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落实,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
(二)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贫困群众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创新“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改变传统的产业帮扶模式,采取“先补后做,以奖代补”的方式,避免部分贫困户“套利”的侥幸心理,极大削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化。
(四)多措并举扶贫济困,提升帮扶成效。促进贫困户脱贫退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xx乡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贫困帮扶多措并举,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脱贫能发展。
(五)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科学化管理。xx乡持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挂包帮扶及一户一档科学化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动能。多年来,xx乡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以马龙河流域的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强化引领带动,为我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xx乡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xx地处山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增收困难,经济“造血”功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偏少,项目整体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群众致富条件受限。多年来,xx乡人口高度分散,项目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项目整体偏少,导致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明显,制约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
(三)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xx乡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化困难,产业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市场不稳健,产业发展风险难以预估等,都严重制约了我乡脱贫攻坚推进步伐。
(四)群众生态意识不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由于我乡基础设施整体配套不完善,导致人居环境项目落实困难,加之群众意识不强以及政策指引、宣传不够,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暂未全面养成,目前部分村组脏、乱、差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改善。
(五)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由于xx乡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样,整体发展不均衡,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扶贫项目、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任务落实困难。
五、深入推进xx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教育,强引领。一是强化教育引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明确和清晰贫困群众增收、发展、脱贫的思路和方向。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到户产业发展。三是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和政策形势宣讲,全面提升群众道德意识和致富意识,切实把群众思想素质提升作为扶贫、扶志与扶智的关键核心。
(二)抓项目,夯基础。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改善“路网”,积极争取脱贫攻坚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村组公路硬化率,同时加快推进在建村组公路路面硬化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二是建强“水网”,争取及早实施乡集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早启动实施投资120万元的xx河节水灌溉项目。三是完善“电网”,实施好电压质量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台区电力改造工程,全力解决新搬迁无电户的用电需求。四是进一步抓好贫困村提升工程和自然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项目。
(三)抓特色,培产业。紧紧围绕全乡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增收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强乡集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促农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植建设一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xx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继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落实好“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核桃提质增效10000亩的目标。
(四)创品牌,找市场。一是进一步依托xx、xx”等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现有品牌知名度。二是围绕“绿色、生态、本土、安全”目标,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以绿色生态种养殖和野生菌为主的新品牌,积极对接种养企业、农副产品经销商、旅游开发商,依托国资商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五)抓生态,建新村。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绿色经济带,强化引领带动,为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抓作风,促发展。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作风建设,重点抓好制度创新及运用,建立改进干部作风常态化保障机制;进一步抓好群众工作,结合“三问”活动持续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加强作风建设监督制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0
一、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xxxx乡辖9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76户,人口9128人,是全市居住人口最多的彝族乡。今年9个村计划脱贫219户、979人。5个贫困村计划脱贫174户、807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二、脱贫攻坚思路和目标
乡党委政府能够按照国家、省、州、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并结合我乡实际,求真创新,找准帮扶要点,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精准”为工作标尺,全体乡、村、组干部、第一书记、联乡帮扶单位所有人员都是带着感情在做事,怀着激情在谋事,都能够自觉地以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投身整个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扎实显著的工作成效。乡党委政府和联乡帮扶单位在全乡九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特别针对五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及致贫原因,根据每个村的实际,决定以种养殖为主,引导性外出务工相结合,利用本乡自然旅游资源和彝乡特色,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为辅的近、中、远脱贫发展规划。以“八查”要求对照我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大整改力度和资料的完善。8月初率先完成落实“五个一”的入户宣传,和入户核实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登记,通过对基础信息和基础工作的夯实,力求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基本情况掌握清楚,经济收入是否能够真的达到脱贫解困的标准,扶持项目是否能够让贫困户真脱贫而不返贫。全力围绕加快实现解温饱、快发展、奔小康的脱贫致富攻坚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强化全体干部和帮扶人员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贯穿整个脱贫攻坚工作。
2、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烤烟、畜牧和核桃三大支柱产业。今年烤烟种植4300亩。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户增收,我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人均核桃100株以上,3至5年后将逐渐取代烤烟产业成为我乡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种植方面:今年在马市长的支持下,为我乡西洼村争取了140亩退耕还林指标;在贫困村麻棚试点建设了核桃“双百万”精品示范工程1051亩。结合农牧该基地的建成得到了州、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大力发展经果种植,发展了青、红花椒1千3百亩;核桃林间套种魔芋120亩,山药2亩;樱桃70亩;中药材5亩;示范种植高山大棚蔬菜2亩;采取多源示范种植逐渐推广形成规模。养殖方面:依托农牧帮扶,全乡大力发展适合我乡的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黄牛,羊、猪、鸡、钢鹅等养殖产业。引进科华、嘉和公司在柑桠村养殖虹鳟、裂腹鱼等高端鱼类。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目前正在组织5个贫困村建立1-2个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重点建设发展集体经济。
3、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我乡9个村的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核桃村、柑桠村、大水村和麻棚村入户道路全部建成;西洼村的通组道路全部硬化,小沟村和麻塘村的部分通组道路已经硬化。完成12.1公里通组毛路和小沟村6公里新村道路新建任务,并已完成验收。目前正在落实小沟村三组通行桥问题;
4、安全饮水问题
我乡5个贫困村已经有长梁村和麻塘村在20xx年全面实施完成,剩余的3个贫困村西洼村、小沟村和麻棚村规划已经上报了水务局,待实施。
5、一村一幼问题
我乡一村一幼除麻棚村和大水村外(两个村已经招标准备建设)全部建成,学生和老师已经在开课,但我乡学生太多,招收人数在30人,不能全部满足。
6、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
市科协、市林业局到我乡开展“科普下乡”2次、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11次;开展劳务培训150人次。市农办进行了劳务培训,大力引导,支持鼓励贫困人员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快自身脱贫致富速度。截止目前贫困村共有80户、122人外出务工月工资2000―3000元/月。
7、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有”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一图”、“二卡三台账”已全部完成;结合网格化管理,将贫困户纳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落在实处,见到实效,确保20xx年五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8、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
我乡共建成了核桃村和柑桠村的村卫生室,长梁村正在建设,其余的村有些规划了,有些还没有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场所已经建成的有核桃村、柑桠村、大水村、麻棚村,西洼村正在建设,长梁村正在建设,小沟村和白水村没有规划建设,麻塘村已规划,待资金落实久可以实施。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
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脱贫,主要是缺资金和技术,不能加快和稳定的实现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现有的核桃、青花椒等种植项目见效慢,不适应当前需要。要保证年内消除贫困,见效最快的就是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我乡组织贫困户参加人才市场定向招聘,因为招聘条件过高,文化程度低和缺技术是导致招聘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乡正在努力筹备以技术培训和文化培训的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和竞争力,组织贫困户与用工单位或企业进行对接,增加劳务输出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2、历史原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城乡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五、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增收见效快的项目
建议市上出台扶贫开发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参与扶贫工作。扶贫部门要加大与银行联系力度,尽可能帮助贫困户小额贷款和办理贴息手续,解决个人发展无资金的难题;政府应采取向社会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加大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力度,同时,招募一批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扶贫自愿者,蹲点指导贫困村农业生产和脱贫致富工作,鼓励致富带头人影响一批、带动一批、指导一批、致富一批。加大以“四个好”的`标准,引领全乡群众从改善生活环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抓手,鼓励和加大“四好”家庭户的评选。
(二)建议政府加大养殖项目帮扶的力度,增加猪、羊、鸡的数量。林业部门增加适合二半山区经果品种引进。自身加大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引进试种,成功后规模推广种植,形成规模化效应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三)依托xxxx自身自然气候环境和自然旅游风光,申报打造柑桠村核桃村拖琅河漂流项目、核桃村彝家特色文化广场、自驾游营地、高山草甸滑雪场地、麻棚村高山草甸和麻棚瀑布旅游景区项目申报打造,依托乡村旅游,促进和带动二、三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收。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下一阶段的攻坚脱贫工作将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攻坚指挥部的工作要求,与帮扶单位紧密协作,对照“八查”标准,查缺补漏,更进一步完善总结,用更严谨、更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加切实可行更具实效的帮扶措施,确保20xx年底,我xxxx乡五个贫困村、219户贫困户、979个贫困人口全部按时间节点脱贫摘帽。明年也绝不放松脱贫攻坚巩固期的巩固工作,保证不发生一户返贫户的出现,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实效。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1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本站的会员“bbcash”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是农业的重要路径,是客观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根据2020年区政协工作安排,区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与宗教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瓦屋乡、桐木坪乡、坝黄镇、川硐街道等地的园(坝)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区直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负责人及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并收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农旅融合工作,将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旅游农产业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公司+旅游+农产业扶贫”“旅游+产业+电商”等模式,成功提升了当地旅游吸引力,通过安排就业、带动当地特色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农家乐等方式,成功带动周边数万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铜仁文化旅游扶贫样板。先后评定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示范点2个、星级农家乐12家、旅游村寨8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客栈1家,川硐街道板栗园村列入首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生态农庄、农业观光园、采摘篱园、休闲垂钓园、水上乐园、自驾营地等旅游业态齐全,每年10余次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大明边城灯会、路腊樱花节、瓦屋油菜花节、桐木坪李子节、路腊荷花节等独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已凸显品牌效应。2017-2019年全区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带动困难群众吃上“旅游饭”7800余人,为助推我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业园区功能日渐完善,助推农旅同步发展。全区各农业园区按功能划分,建成了和平、坪茶、司前、老麻塘等8个坝区,将坝区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实现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共享,以园区旅游带动坝区增效、以坝区产业促进园区提质。同时,用好用足坝区利好政策,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了坝区综合功能。瓦屋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园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文旅农”一体化特色彰显,瓦屋乡“边贸小镇·黔东花海”被被评为“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农事景观”。
(二)园区景区化全面提升,“农业+旅游”融合推进。从经济、生态、旅游方面着手,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样板达标坝区为目标,万亩油茶基地、白水贡米生产基地、3000亩香菇小镇基地、精品水果基地等建设有序推进。全力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相继组织注册“碧江白水贡米”、“聂大姐酸豇豆”等商标,全区农产品市场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同时,通过推行“春赏花、夏体验、秋采果、冬度假”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更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三)农旅一体化效益凸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以打造城市后花园为目的,云场坪、漾头、瓦屋、六龙山组团式发展,形成了路腊、茶园山、克兰寨等一批精品旅游村寨。百花渡景区通过产业规划,以景区作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寨经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大棚种植等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带动百姓增收。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的成功打造,极大提升了我区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水平;积极抢抓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机遇,板栗园村被评为贵州省“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此外,还通过精心组织川硐板栗园村申报中国美丽乡村,滑石白水贡米申报贵州乡村特色产品,成功举办桐木坪桃李采摘节、云场坪樱花节等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形成了一大批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旅游消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保证。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统筹不够,缺乏合力推进机制。目前,全区还缺乏统筹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组织领导缺位,战略定位不明晰,缺乏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部门联动不足,有的乡镇还未能很好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根据总体规划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发展旅游项目,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氛围不浓。
(二)发展后劲不足,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园区农业生产景观化、产业发展旅游化开发不足,园区“农旅+”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农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在特色彰显不够,乡村旅游“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真(自然)”等方面特色体验没有充分体现。同时,各乡镇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基本都是农家乐、农业示范园和生态观光园,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对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文化景观等独特性资源的深入开发,农旅一体化发展后劲不足。休闲农业观光点还处于“盆景”状态,规模尚小、开发水平低、景区特色不明显,不能串点成线。
(三)资金投入有限,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大多数农业园区起初都是从农业的单一角度去进行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求,以致在园区的功能分区、布局上不合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资金保障有限,园区路网、游览步道建设不符合旅游要求,等级低、标识标牌不规范。多数园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路标、厕所等旅游综合服务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电子商务推广平台等现代化设施不完善,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四)主体培育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保障。农旅融合的主体包括农民、企业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目前我区农民外出打工的比例逐渐提高,留守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且留守人口年龄普遍较大,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地方特色、人文风情不够了解,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同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素质的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优秀旅游服务人员欠缺,普遍缺乏领军式的、有实力的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阻碍了农旅融合的进程。
(五)融合程度不高,助推脱贫的潜力亟待挖掘。我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对推动产业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分红增收、农家乐民宿带收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带动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增色、农业增效、生态增优、文化增智方面的潜力,需进一步进行深度的挖掘,从而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生态宜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风文明程度,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蓄后劲。同时,在旅游推介、宣传营销方面不够,还缺乏有效的宣传信息平台。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农旅融合保障机制。将农旅一体化发展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旅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写好大农业+旅游这篇大文章。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农旅一体化发展领导组织,建立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抓实农旅产业空间布局、产品开发、业态培育、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整体谋划,加快形成“以旅强农、产业互助、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二是强化联动服务。组建农旅融合发展工作专班,推行联席决策服务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设立农旅一体发展项目“绿色通道”,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要求,多领域宽范围协同推进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三是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铜仁市碧江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标准编制《碧江区农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地方实施意见,落实专项政策措施,为全区农旅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和定位,使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步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轨道。
(二)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特色亮点。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明晰好路径。坚持“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促进传统农业提挡升级。二是打造好品牌。着力实施农旅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全面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族文化,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宜业宜游、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旅观光项目,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实施好试点。立足地方特色,开展试点先行。着力抓香菇小镇、传统村落、农业公园的农旅融合试点,力求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国。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旅融合配套设施。一是加大农业旅游景区(点)及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设立“农旅融合专项基金”,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项目,推动社会资金、城市工商资本下乡进村发展农旅产业,推动农旅融合的快速发展。二是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旅游交通道路,使沿线景点连成片、串成线、形成一条“珍珠链”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供排水系统、电力系统、食宿条件、园区景点内部路网步道、公厕、交通标识、停车场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
(四)抓好人才培育,壮大农旅融合产业队伍。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夯实产业融合基础。引导和组织农村能人、文化精英、种养大户,牵头创建乡村旅游合作社,促进农旅融合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参与。通过相应的宣传引导以及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以及农旅融合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向社会聘请专业的社会人士,组建专业农旅一体化发展研究团队,特别是吸纳企业管理、旅游服务、营销推广等专业工作者参与到农旅一体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四是拓展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职业培训。与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等本土院校联合,加强农业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农旅园区发展实际需要,有效推进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以及集群化发展,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五)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农旅融合产业形象。一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农旅结合园区景点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建立农业和旅游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增强市场供求信息透明度,引导业主理性经营、客户理性消费。二是加大旅游推介。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广泛参加“水博会”“酒博会”“贵洽会”“展销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宣传碧江、推介碧江。以“一带双核”铜仁古城为龙头、精品景区为节点、乡村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三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凸显地域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继续打造“美丽梵净山·铜仁过大年系列活动”、“瓦屋油菜花节”、“路腊樱花节”、“漾头龙抬头”、“桐木坪李子节”等一批节庆品牌,进一步扩大碧江知名度、美誉度。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2
一、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民意 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委会的情况,我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请进来。分别请村民小组长及村老党员干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工作组初步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
二是走出去。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种养能手、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三、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驻村以来,本人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先是配合村委对电厂在本村征收的土地进行测量并开导村民积极配合征收搬迁工作。征收完成后又配合村支书挨家挨户发放征收土地的赔偿款存折。由于整个毕节地区都普遍存在早生,超生等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3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全县计划脱贫万人、万户。为全面了解今年我县脱贫攻坚进展情况,x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副主任的带领下,农工委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作出的《关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转、扶、搬、保、救、教、金”七路并进,凝聚工作合力,健全脱贫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坚持高位推动,科学精准谋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以“六个精准”为主线,明确脱贫攻坚总体思路、主要目标、脱贫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县、乡、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创新制定1+5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1+2社会保障脱贫实施方案、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化为“百企万户”工程、农业产业化扶贫、金融扶贫等5个工程,推进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以及教育保障脱贫和健康扶贫专项工作,切实让贫困群众务工有门路、创业有资金、上学有补贴、有病看得起、就医更便利。
(二)挖掘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xx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经营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在xx乡滩区流转土地万亩,建成标准化羊舍23个,年出栏肉羊20余万只。xx镇立足食用菌种植传统产业优势,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新高地。xx乡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温棚瓜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小龙虾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五大产业,预计年内新发展食用菌种植面积2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500亩、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余亩、标准化养殖场10个。xx电商产业园将更多本地特产包装打造成品牌,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提高电商扶贫带贫能力,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坚持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作为脱贫的主要途径,全县共建立15家培训基地,举办就业扶贫培训班125次,累计培训贫困人口万人。安置2131人就业,返乡农民创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重点扶持19家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安置就业、贫困户自主创业奖补与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贫困人口2600多户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20xx元以上。
(四)加强结对帮扶,强化社会力量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凝聚社会扶贫合力,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县工商联引导67家民营企业与121个贫困村(包含16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6187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选派市县893名专家人才组建服务团,定期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20xx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农业生产技术现场指导695次,各类义诊670次,安排实施各项免费救助、补助救助或定额救助贫困户手术(项目)2561例,减免费用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金融扶贫工作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扶贫供给体系,金融配套和保障措施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扶贫项
目开工晚、竣工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三)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及部分乡镇对扶贫项目建设监管不严,部分扶贫干部担当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扎实。
三、意见及建议
(一)补齐金融扶贫短板。要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努力使金融扶贫成效得到充分释放,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带贫企业,有力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要抓好“户贷户用”,有贫困人口的村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进行贷款,发展脱贫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规避风险。要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好政府风险补偿金作用,加大对贫困群众授信评定情况的排查力度。各县区要增加产业扶贫风险基金,满足农民合作社、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金融贷款所需要的抵押、担保需求,为带贫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和财政奖补,运用金融手段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
(二)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要强化举措,多方筹集资金。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公示公告制度,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手续,不断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做到“三
个明确”,明确专项治理内容,明确时间节点,明确整改责任人,扎扎实实做好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狠抓扶贫政策落实。要摸透群众需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奖惩问责,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围绕危房改造、金融贷款、教育扶贫等具体扶贫政策,对全县所有扶贫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狠抓行业扶贫“七个清零”,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全覆盖。
(四)加强“志智双扶”。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勇气、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以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活动为载体,抓好观念立志,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发动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撑起“精神脊梁”。
(五)全力以赴备考迎检。目前,国家和省市对我县的年度大考在即,这是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和验收,也是对我县工作作风的检验和考查。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乡镇及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全面查漏补缺,建立问题清单,抓紧整改补齐。要精准聚焦指标,明确难点、重点,不跑偏、不漏项,无盲点、无死角。强化组织领导,逐级夯实责任,把
各项工作做到位,把全市的工作实效通过考评反映出来,坚决打好打赢20xx年脱贫攻坚战,向中央、省委、市委及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4
20xx年以来,中里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041户,涉及贫困人口4938人,其中9个贫困村共454户贫困户,2118人。今年摘帽的有(龙山、六台、双古、中里)4个村,全乡脱贫贫困户374户,贫困人口1843人。截止目前,中里乡20xx年脱贫户在“八有一超”完成情况方面:“八有”中的有水、有电、有道路、有医疗保障和有义务教育均为100%;23户没有有稳固住房,完成率为93.9%;63户没有电视机,完成率为83.2%;有收入来源为92.5%;“一超”完成率达60.7%;“双认定”完成情况为49.2%。4个摘帽村“十一有一低”完成情况方面,除新农合参合率未达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已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正按照既定目标循序完成)。新农合参合率情况为:双古村89.53%,龙山村87.49%,中里村79.42%,六台村96.48%。
(一)创新举措,打造扶贫亮点
中里乡创新组合式扶贫攻坚措施,重点打造乡“扶贫工作站”和企业“扶贫服务站”,实现帮扶精准化、精确化和精细化,走出了本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之路。成立中里乡脱贫攻坚作战室,面积40平方米,由书记、乡长作为总指挥,内设扶贫工作站,配备3名专职扶贫专干,工作站下设7大工作组共36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跟踪落实。与东方尚贤和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成立“企业扶贫服务站”,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金融扶持、教育培训、科学种植加示范引领等,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路子。
(二)统筹规划,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港丰农牧扶贫产业园”、“油茶树产业园”、“毛竹产业园”的种养产业。截止目前,产业扶贫方面,中里乡20xx年374户脱贫户中,360户贫困户自愿与企业合作(其中,158户与东方尚贤合作,202户与港丰农牧合作),6户贫困户参与福团村祥林合作社分红,8户选择自主经营。企业带动扶持所需资金180万,合作社互动型所需资金3万,贫困户自主型所需资金4万。我乡将组织核验组对企业和贫困户进行产业经营项目进行核验
(三)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小额信贷
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全乡已经完成1041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和申请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50万元,涉及贫困户330户。其中,20xx年脱贫户为304户,占20xx年脱贫任务数的'81.28%。主要承载企业为广西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等,按年分红不低于8%支付给贫困户。
(四)异地搬迁,切实解决住房问题
实施移民扶贫,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经宣传动员,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
(五)抓好保障,实施政策兜底扶贫
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六月份以来,为符合条件的300多户贫困户申请低保,目前已经办理140户涉及贫困人口560人。
1. “八有一超”中,没有电视机共66户,需要协调后盾单位解决无电视机问题;
2.无稳固住房23户,除3户申请易地移民搬迁外,其他都已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根据扶贫办给的非正式文件通知,住在兄弟家的也算有稳固住房。中里乡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兄弟家,甚至有部分20xx年脱贫户在没有拿到危房改造指标的情况下借钱起了房子,他们数据上已经有稳固住房,但是一直在等危改指标。希望扶贫办能够发一份正式文件,定义清楚稳固住房的概念,以备第三方验收,同时,希望建设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危改指标。
3.异地搬迁方面,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但是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指标还未真正落实,不知道多少户分别是哪一户能够搬迁。20xx年没有稳固住房但申请了移民搬迁的脱贫户,他们的稳固住房如何解决?希望上级能够给出明确答复。
4.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方面,根据最新反馈数据,新农合参合率未达到95%以上的村有龙山、双古、中里3个村。希望区新农合办协调区教育局,尽快将学生参合人数统计汇总。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15
根据档案局《档案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北部,系通往西北区的北大门,地理坐标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半农半牧地区。我县41个贫困村共计有贫困户2209户10995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县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xx人左右。到20xx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档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档案资料归档不规范,我县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多数由脱贫攻坚人员负责,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稍差,造成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归档不规范。二是档案资料缺漏多,至去川档一号文件发布前,脱贫攻坚档案无统一规范,从而导致我县各乡(镇)、机关归档资料归档不统一,造成材料缺漏现象。三是档案资料重复归档,因迎检需要,我县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资料多有重复,因此对以后脱贫攻坚档案归档造成严重阻碍。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强脱贫攻坚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一是今年,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各乡镇、各部门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及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参加由、组织的脱贫攻坚档案的培训。二是在本县继续加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精准扶贫干部学员档案知识的培训。
二、健全档案工作机制。20xx年3月与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转发了《档案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县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同时督促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明确相关职责,并制定了本部门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职责。
三、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档案执法检查。按照年初计划和工作安排,8月底至9月中旬县档案局将按照印发的《关于印发《20xx年档案全县档案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县xx个乡镇及相关部门的.脱贫攻坚档案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归档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指导。
四、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档案的指导。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档案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并根据我局已制定的《县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规范要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的实际和规律,遵循档案整理中“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基本方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开展好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收集与整理,指导规范整理好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并且对全县xx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再次进行脱贫攻坚档案的培训,确保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推进,顺利通过、的验收。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脱贫攻坚宣传横幅06-27
脱贫攻坚宣传标语精选06-28
脱贫攻坚宣传标语08-08
农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06-18
脱贫攻坚经验交流范文06-27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02-05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12-21
脱贫攻坚宣传横幅标语集锦07-01
街道脱贫攻坚实施方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