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桦皮船》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桦皮船》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桦皮船》有感1
暑假里我读了薛涛的《桦皮船》这本书,故事里,沈阳的小孩乌日和老人托布回十八站,可是在火车上他们走散了,但最终乌日遇到了很多好人,和李阿哈一起下车,跟着托布去十八站,最后把老狗阿哈送回山顶......
我们小朋友的成长,一路走来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和提携,比如游泳,我是十分害怕憋气的,但今年暑假,我碰上了一位十分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练,开课的第一天,他就不断的鼓励我,疏导我内心的恐惧,让我顺利的往后,第二节、第三节……直到最后,每一节课我都能很好的跟上教练的步伐。
我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辛苦想打退堂鼓,我的太极师傅就不断的告诉我,太极不但可以强生健体,练习的过程中也能教会我们尊敬师长,谦和待人,非常的修身养性。同时,太极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好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也向乌日一样,是个善良的孩子,我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力所能及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善良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爱也需要传递。
读《桦皮船》有感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一条桦皮船,串联起少年一次出门远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桦皮船》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讲述了鄂伦春人的民族变迁与文化传承,以日常琐事替代了宏大叙事,以儿童视角消解了时代洪流,却令人有种初见驯鹿回首的感动。
爷爷托布从黑龙江十八站来,他曾经是一位鄂伦春的猎人,带来了一条桦皮船,为生长在沈阳城的男孩乌日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呼玛河涨水,冲坏了马圈和狗舍,爷爷的马和狗丢了,爷爷走了。乌日决心带上桦皮船,陪托布一起渡过难关,不告而别的男孩独自踏上了奔赴大兴安岭腹地的列车。
老人托布和众多普通的中国爷爷一样,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从乡来到大城市下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有了爷爷的陪伴,乌日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因为有了会做桦皮船、会划桦皮船的爷爷,平凡的乌日成为了同学们中的焦点人物。托布爷爷却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对故乡的惦念中时常在梦话里说起鄂伦春语,激起了乌日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乌日对本民族的认识,正是由桦皮船的实物到桦皮船相关的.民族语言,再到追随桦皮船回归呼玛河,最终架起桦皮船回到爷爷的山顶胜地——代表家族与民族之根的“撮罗子”,一路有关桦皮船和祖孙二人的故事,仿佛成就了一段平凡却充满灵性的“呼玛河传”。
这是一本能让小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也是一本能让小读者在精神世界得到锻炼的书。书中的少年在远行,他们的目光往往越过日常生活的篱墙,追求的是一个充盈着诗性与哲思的精神栖息之所。书中的每个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人,而是生存、生活在社会中实实在在的人,无论是坚韧质朴的鄂伦春族老人,迸发出惊人的成长力量的少年乌日,还是完成心灵救赎的李阿哈,都让读者倍感真实和亲切。
读《桦皮船》有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桦皮船》,这里面主要讲的是男孩乌日和他爷爷托布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章节让我印象深刻,这个章节的名字叫“K38次列车”。主要内容是:乌日想陪着托布回他的老家“十八站”,要想从沈阳去十八站,必须先到塔河。于是乌日就背着桦皮船去了车站。但那里的值班姐姐说上火车必须要有大人陪同,之后乌日就和值班姐姐一起找托布,谁知乌日中途突然想上厕所,没想到在厕所里遇到了和他爷爷非常像的一个人,这个人叫李阿哈,等会也要上火车,于是乌日就让他来扮演托布。上了火车之后,他俩找到座位坐下来,李阿哈开始玩手机,乌日开始打盹儿。忽然,火车停了,原来是一只小狍子跑到了铁路上,堵住了火车的'去路。他们想下车继续赶路,就把车窗打开,李阿哈率先跳了出去,谁知他跳的地方正是沼泽,一下就掉进了沼泽里,不知情的乌日还把桦皮船往外推,最后桦皮船和李阿哈都掉进了沼泽。乌日从车窗里爬出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使尽了千方百计,还是没有把桦皮船和李阿哈拖出来。后来,托布找到了乌日,把桦皮船和李阿哈救了出去,他们开始继续赶路。
这个故事让我感觉人生就像一条路,虽然人生的路要自己走,但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帮助我们的人,比如故事中的值班姐姐和李阿哈都是帮助乌日的人。
这本书看上去平平无奇,实则从中能明白许多道理。总之,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读《桦皮船》有感4
书中我最喜爱的人物是托布。他与桦皮船形影不离,就像是他的朋友一般。
书中大概讲述的故事是: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身上一直背着一条自己亲手制作的`桦皮船,而乌日对桦皮船的制作十分好奇。他们乘车,骑行都与桦皮船形影不离,吸引了路上行人的目光。
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是一张小被子,从小我就盖着它。它的上面有五彩斑斓的小球,大如皮球,小如弹珠,大体为奶白色,红似骄阳,蓝似冰海,黄似山坡,像极了个“乐园”。这张被子美观又实用。春天,天气渐暖,人们把棉被收起来,而我的被子依然适用,放在床上它就像一个伴我成长的玩偶一样。夏天,它清凉透气,摸起来也十分光滑,不怕晚上热的睡不着,也不怕晚上不盖被子冷得半夜冻醒。秋天,天气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十分容易感冒,但它好像能够根据天气更换冷暖一样。冬天,天气渐冷,时有几片雪花飘落,盖着它从不感到冷,还十分暖和。
记得有一次:我肚子疼,饭吃不下,也没心情玩,在床上翻来覆去,我头昏昏欲睡,妈妈给我盖上被子,果然醒来后,头也不疼了,也不昏了,也不肚子疼了。它就是这样有魔力!让我的肚子恢复了原样,肚子开心的叫了,我也十分开心。
它陪伴我,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玩……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
读《桦皮船》有感5
小说《桦皮船》,展现了具有东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制作技艺。桦皮船是以桦树皮制成的、用于渔猎生产及水上交通运输的工具。作品中,小小桦皮船贯穿少年乌日的成长过程,展现出社会生活的过程。
少年乌日的`太爷爷是以前是一位猎人,能驾着船在呼玛河上行驶,现在是非遗传承人——擅长制作桦皮船的能工巧匠;乌日作为成长于新时代的城市孩子,虽然生活中离桦皮船很远,却对桦皮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作品中,返回大兴安岭的路上,桦皮船与祖孙二人一路相随。少年乌日跟随爷爷,从沈阳到十八站,一路学习生存技能,学习传统技艺,指引着少年学会勇敢、友善、自信和包容。有了这段难能可贵的探寻传统文化的经历,乌日实现了成长进步。他学会了划船,独自护送老狗阿哈回到山林;敢于骑马奔跑,独闯老林子,心灵变得更加强大;一个新时代少年形象,在成长中立了起来。
《桦皮船》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技艺,从乌日的成长旅程中学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读《桦皮船》有感6
桦皮船是鄂伦春人特有的手艺,也是鄂伦春人捕鱼的工具.承载着鄂伦春人千百年历史的雨雪风霜。在薛涛写的《桦皮船》中记载了一户人家四代人,以乌日的角度和爷爷去了十八站,乌日的太爷爷是一位猎人,在抗日时期还抓过特务,爷爷年经时和太爷爷打猎,后来禁猎了当了护林员。
在书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满江从某地带来了一只白狗,托布为了让这只白狗不被吃,与满江比赛喝酒,最后托布赢了,带着白狗回去,满江还告诉他,这是从十八站偷的,就是。托布的狗啊哈,在半路的时候就断气了,于是托布准备把陪伴自己多年的狗啊哈,埋在山头,看出托布很喜爱狗,也可以看出他对卖狗肉人的愤怒。书中还有处,是乌日在抱啊哈送到山上埋起时,船漂起,而托布说大海才是它的`家,在华树林时就想去大海了,这里的船居然有如此大的理想,想去大海遨游和人一样有理想,桦皮船真神奇!读了《桦皮船》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小说朴素而真挚的凸显了中国故事独有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传达出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值得大家细细品鉴!
读《桦皮船》有感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桦皮船》,我看到书名时就莫名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技艺传承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原型,以纯正的儿童视角讲述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携一条桦皮船、一只小狍子,一路北上,奔赴大兴安岭,共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探秘祖国边疆“最后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的传奇故事。
当你打开书本时,你就开始了一趟净化心灵的族程。你会跟着小男孩乌日一起回到鄂伦春的原始深林。开始,你会感受到托布的所做所为显出格格不入的滑稽,因为爷爷希望学校别留太多作业,孩子别把眼睛累坏;爷爷将孩子带到公园的湖边,在没有救生衣的情况下让他下水学划桦皮船。爷爷也从守着孙子打盹,到心中空虚,牵挂家乡睡不着。乌日倒是在爷爷的'故乡讲述与语言学习中萌发了回到老家塔河十八站的渴望。终于,乌日有了机会,家乡突发的洪水,托布带不走的老伙计黑狗阿哈与红马红9的失踪,触发了老人的坚决返乡。但他担心托布在城里方向感不好,于是带着桦皮船去追爷爷,共同登上了回乡的K38列车。由此,“小孩”迅速地迎来了自己独立面对的归乡旅程。
然后,你就会跟随乌日走上回乡之旅,你也会认识李阿哈、胖刘等不同的人物。当然,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小孢子古然,它因伤被救,一路伴随回乡之路。还有各种无生命的物,也灵动地参与故事交流。比如爷孙俩路上拦车,坚持带狍子、桦皮船上车,司机“故作冷静”,小客车“慌慌张张出了小镇”,让故事沉浸于一个处处都在眨眼睛的、万物灵动的世界。
最后,书本回到了梦境般的开篇,在鄂伦春老人托布静默的注视下,小孩儿将“不太安全”的顾虑抛开,勇敢面对挑战,独自划着桦皮船到达对岸,跃身红马背,穿过白桦林,向山顶飞奔。他没有被未知吓退,没有被危险吓倒,始终没有失去心中的爱、善良与正义。
好了,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它写出了心灵悸动与万物之美。
读《桦皮船》有感8
万物皆有人格,充满灵气,他们或各说各话,或彼此问候,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桦皮船》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20xx年全新的长篇儿童小说力作。作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技艺传承人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原型,以纯正的儿童视角讲述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携一条桦皮船、一只小狍子,一路北上,奔赴大兴安岭,共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探秘祖国边疆“最后的狩猎民族”的传奇故事。
看一项可能从未见过的传统技艺 --鄂伦春族桦皮船;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鄂伦春人在森林里与动物为伴的生活;一次没有家长陪同的长途旅行--乘火车、划桦皮船从大城市到森林小镇;一种没有听过的语言-鄂伦春语;不太熟悉的动物和植物……
这是一个新奇而又充满意外的故事。像是男孩乌日与棕能的偶遇,看家犬“铁锤”与小狍子古然的对峙等。
《桦皮船》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乌日与李阿哈在车上相遇,乌日请求李阿哈帮忙垫什一下车票。以行骗为生的李阿哈因一念之慈,竟然答应了乌日。人就是时常有令别人想不到的.举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和对人性的肯定。
作者以儿童的单纯和天真去设置情节,寓意其实很深刻,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面对骗子的时候,而当骗子有一念之仁时,恰恰就是骗子获得新生与救赎的开始。小话的最后以李阿哈找到了正经工作为完美落幕。
《桦皮船》“瞬间的悸动”,带来的是持久的感动和沉思。乌日的老家之旅将触动我去寻找答案。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我要跟乌日一样开启自己的旅行。路途中我将探索和感受什么是生命、什么是选择、什么是责任?正如小说中所写,天地之空旷,“不是一群鸟、一个人、一只狍子、一辆自行车能填满的”。
读《桦皮船》有感9
这是一条承载时代巨变下人民生活变迁的文明发展之船、一条厚载中华民族历史根脉的文化自信之船、一条叩问民族传统对于新时代少年独特价值的精神成长之船。《桦皮船》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一个老人与少年的故事,一个护佑、依恋和传承的故事。这个故事感人、温暖、柔软又坚硬,尤其是城市和农村的连接,增加了故事的广度和丰富性。
《桦皮船》中爷爷托布对桦皮船与对远去的渔猎生活的情感,更是在讲述孙子乌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归属与继承。回归“撮罗子”之旅,让乌日明确了自己名字的含义,不是“黑太阳”,而是“山”,神圣的、安稳的、坚毅的民族之魂,被寄托在这个被误解多年的名字里。回归沈阳后,乌日在学校里被称为“小山子”,新名字似乎暗示了这段回归之旅已经令他脱胎换骨,成长成熟。
《桦皮船》以一唱三叹的方式反复言说了“回归”。老人托布的返乡之旅,是他自身的回归——回归到老林子、呼玛河回顾一生的生活;乌日追随托布返乡,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皈依,回归到家族的起点,串联起血脉亲情的故事;黑狗阿哈的“回归”则是老人托布对过往生活中陪伴自己出生入死的'伙伴的深情,托布带着阿哈的尸体一路重走往昔的山林河流,最后把阿哈安葬在山顶,让它获得最终的安宁,也是老人对过往一切的深情告别。“截火车”的小狍子“古然”的回归把叙事引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潜移默化的转变。古然被巨兽般的火车惊吓,停在铁轨上逼停火车,是祖孙提前下车、在沼泽重遇的导火线。受伤的小狍子被祖孙二人照顾,一路与他们通行。托布一直自称为“好猎人”,却在遇到小狍子后更加明确了自己“护林员”的身份,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引导林中的狍群躲避风雨,并且带领它们走向新的栖息地,已经痊愈的小狍子也被安全送回到狍群中,一起完成了族群的大迁徙。送归黑狗阿哈和小狍子古然的过程,也是托布逐渐重新审视山林、与林中万物以及渔猎生活和解的过程。这一次回归之旅,是爷爷托布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未来之路的探寻与选择。
读《桦皮船》有感10
他们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我们,折了他们的翅膀。
跟随着乌日与托布,我见证了亲情与友谊,而在这当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友谊。在《桦皮船》一文中,乌日是一名烦恼的,生活在大城市的小学生,也是全文的主人公,而托布,则是他的爷爷,与此同时,托布也是一名守护塔河森林的护林员,他的前身是资深猎人,会观天象,会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桦皮船。二人生活在大城市里,后来因十八站水灾冲走了托布的伙伴——阿哈与红9,因而开启了一段从沈阳回乡下的旅程。
在这长达一个星期的路途里,我惊叹于乌日一个人坐车去寻爷爷的大胆,也奇异于火车沿途美丽的风景。在这期间,乌日遇见了亦好亦坏的失败的玩家李阿哈,碰见了受伤拦路的狍子古然,看见了贩卖狗肉的老板胖刘,望见了梦幻般的景色,他们归程的经历激动人心,可最令我感动的莫过于乌日与狍子古蓝,托布与阿哈之间的羁绊了。
火车的突然刹车,成就了乌日与古然的友谊。《桦皮船》中写到:“在其中一方落难时,结交成的友谊才是最牢固的。”不仅仅是乌日与古然,拖布与阿哈也是如此。在托布还为猎人的时候,托布与他的'伙伴阿哈分工合作,共同捕捉猎物时的老练令我惊叹,同时,阿哈为了保护托布数次深受重伤,一人一狗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也是后来托布因阿哈的丢失突然回家的理由,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得知狗贩子胖刘拐走了阿哈,拖布不惜与老板胖刘比赛喝酒进了医院,也要将阿哈的尸体带回十八站。他们之间深深的羁绊,令我羡慕,让我向往。
在今日,人类所占用的生态空间越来越大,生态足迹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动物丧失了家园,也对人类产生出深深的恐惧。依稀记得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只被小轿车撞到的熊,宁愿跌跌撞撞的回家,也不愿意接受人类的帮助。近亲繁衍与食物的缺乏导致流浪狗的体积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中华田园狗逐渐走向消失。流浪猫藏匿于黑暗之中,无辜的双眼闪着委屈的光芒……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学习乌日、托布对待动物的精神,在当今我们也应该拒绝购买,去进行无偿领养以及对流浪动物资助,让流落街头的生命也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他们,曾经也是天使。
读《桦皮船》有感11
成长是一场必经的苦旅,它既是一段过程,也是最终的目的地。以前我不太理解成长的含义,暑假里我读了薛涛写的《桦皮船》,对成长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老人、一个男孩和一条桦皮船的一段归乡历程、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我随着作者的笔墨时而兴奋,时而紧张,一幕幕情节像电影般出现在我的眼前。令我影响最深的是乌日独自一人带着桦皮船坐火车回十八站。一个人的旅行,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还是一个孩子,还带着和他一般高的桦皮船。没有钱也没有家人陪同,但他为了给爷爷送桦皮船毅然踏上了旅程。旅程中,当他遇到问题时总会想办法解决。看到他一次次化险为夷,我不得不佩服乌日的勇气和毅力。读完之后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一个人在旅途中,会怎样?我会做些什么?我会遇到坏人吗?我会自己照顾自己吗?我估计还没开始旅程就打退堂鼓了!乌日却能一路上学习生存技能,学习传统技艺,他学会了划船,独自护送老狗阿哈回到山林;敢于骑马奔跑,独闯老林子。我想成长就是你有了做事的勇气,也有了坚持下去的`毅力。
书中乌日和爷爷托布对动物的关爱,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他们会为受伤的小狍子包扎,找兽医医治伤口;会在暴风中带领狍子群寻找安全的庇护。动物是人们忠实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们的陪伴,让我们获得了无数快乐。可是,现在人类为了捕获猎物而大肆捕杀,使得有些动物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了。今年夏天长江白鲟的灭绝令人悲痛。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像乌日和爷爷那样爱护动物,敬畏自然,那么每个动物都会被善待。乌日和小狍子真心相处,当乌日遇到危险的时候,小狍子毅然选择了留下来陪伴乌日。动物感受到人类的真心对待,必会真情回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生存的必备技能,更要学会善待动物,尊重生命。
我的身边也有一群有爱的人,他们和书中的乌日一样关爱着小动物们。我们小区里有很多的流浪猫,他们一开始是有主人的,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主人抛弃了它们。幸好有好心的叔叔阿姨经常给它们喂猫粮,和它们一起玩。有的人甚至收留了一些流浪猫,给了它们一个温暖的家。那些叔叔阿姨就像一轮红日温暖了流浪猫们的心灵。我还看过一则新闻说的是洪水中,救助船救助了被困的人们,也救助了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们。动物也是地球的一员,能感受快乐和痛苦,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命尊严。善待它们,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书中写到“天地之空旷,不是一群鸟、一个人、一只狍子、一辆自行车能填满的”。成长的道路也是如此,不仅仅需要你有勇气和毅力还需要你有满满的爱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带着勇气走向大自然,像小主人公乌日那样,学会与山林共舞,与动物共生。
读《桦皮船》有感12
《桦皮船》一书中写了小主人公乌日和他的爷爷拖布从沈阳到18站的经历。
自从沈阳来了拖布之后,乌日在哪都让人羡慕,因为拖布带来了一艘桦皮船,那桦皮船头翘的很高,一副神气模样。至于船身比一般的桦皮船更光洁,用的几乎是一整张桦树皮。
放假了,拖布在家里交给了乌日鄂伦春语,过了一阵子拖布得知老家发了洪水,“阿哈”不见了,“红酒”吓跑了,于是托布独自回老家了,乌日回家后,发现托布不在家,乌日知道托布回老家,他背上桦皮船来到车站,在车站乌日遇见了李阿哈爷爷,李阿哈在火车上帮了乌日不少忙。中途,火车轨道上有一只小狍子,火车停了。李阿哈爷爷和乌日下了火车。刚下车,一阵狂风袭来,因为李阿哈爷爷背着桦皮树,所以李阿哈爷爷被狂风吹到了沼泽地里,乌白想救出李阿哈爷爷,可他还是太小也无能为力把李阿哈爷爷救出来。这时候,托布来了,乌日和托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李阿哈爷爷救了出来。
从大杨树到十八站之间,他们遇见了一位狗贩子,“阿哈”就在那狗贩子手里,托布想拿回“阿哈”那狗贩子说回托布比喝酒,托布赢了拿回了“阿哈”,可“阿哈”以经死了。
到了十八站,托布找到了“红酒”,托布让乌日骑在“红酒”身上带“阿哈”上了山……
我认为当代少年都应该读《桦皮船》,与大自然来场精神邂逅,这是一场真正的.文学漂流,带领少年走向东北,走向大自然,像小主人公乌日那样,学会与山林共舞,与动物共生,从而树立起积极的自然生态观和世界观。
读《桦皮船》有感13
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暑期好书推荐是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叔叔写的《桦皮船》。
这是一部关于少年乌日成长故事的小说,在小说里薛涛叔叔用一艘小船承载了少年乌日多姿的生活经历,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桦皮船的制作工艺,也描写了独属于鄂伦春人的民族文化。
一艘小小的桦皮船,承载着的是四代祖辈生活的过往,小说中乌日的太爷爷、爷爷托布都是桦皮船的使用“高手”,一个以船打猎、一个是擅长制作桦皮船的能工巧匠;可到了乌日爸爸这一代,他们走出了小镇,来到大城市,开起了饭馆,桦皮船被闲置了起来;但是当祖父托布,背起他亲手做的桦皮船,由大兴安岭来到沈阳小城,《桦皮船》的故事就开始了……
少年乌日作为成长于新时代的城市孩子,生活中离桦皮船变得很远,但他却好奇于流传下来的桦皮船的制作技艺,极度渴望在世外桃源般的鄂伦春族的栖居之地生活,他立志长大后到山林中逍遥散步的鄂伦春族青年。大雨来袭,呼玛河溃决,爷爷托布更关心着忠实的伴侣猎犬——枣红马,于是爷爷托布决心启程回乡,少年乌日为了桦皮船的制作工艺便跟着爷爷踏上追寻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之旅,小少年乌日与父母分离,坐火车、搭车、骑自行车、乘船......从沈阳回到大兴安岭十八站的路上。他和爷爷的桦皮船吸引了陌生人无尽的目光,在这一路上,他学习着传统文化,学习着桦皮船的制作技艺,自然和生态就像一本天然的教科书,教会了少年如何勇敢。这一路上,他们经历着数不清道不明的'感动与欢喜。看着山上的撮罗子历经风雨,山下的呼玛河奔涌向前,男孩乌日终于在风雨中成长,在十八站上,他第一次驾着桦皮船,驶达了心灵的故乡;而爷爷托布看着城市生活的变迁,从偏见逐渐认同了城市文明,爷爷站在故土遥望群山,又仿佛是向久远的过去深情道别……
“乌日”,是山的名字,在回归山的那一刻,少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在旅行中,他敢独自骑马,独闯阴森的山林,他脱离了爸爸妈妈的保护罩,成长为了一个坚强的少年,成为了同学们眼中一座挺拔的”小山子“。
少年乌日守护着桦皮船,传承着桦皮船的技艺,他教会我勇敢,教会我独立,教会我爱,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就和我一起翻开它,一起见证少年乌日精彩的寻乡之旅吧!
读《桦皮船》有感14
我刚读完了薛涛的一本新书——《桦皮船》,这是一部欢乐而又带着忧伤和怅惘的小说,一部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小说——这是儿童小说《桦皮船》带给读者的印象。
书的内容是:小主人公乌日的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深处的十八站来到沈阳,爷爷托布身上背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桦皮船。男孩乌日对传承至今的桦皮船的制作技艺充满了好奇,对桦皮船的鄂伦春族栖居地无比向往。暴雨来袭,呼玛河决堤,托布牵挂他忠诚的猎犬——阿哈和枣红色的马——红9,匆忙返回十八站。乌日为了去看爷爷口中的十八站,一个人带着船登上了旅途。乌日最终遇见了爷爷,他与爷爷回到了大兴安岭的十八站。可是陪伴爷爷一起打猎的阿哈逝去了,乌日骑着红9,将阿哈的尸体送上了山上的撮罗子旁边,爷爷托布坐在山上爷爷低声告诉乌日:乌日是山的意思,他回到山上就找到了名字的来历。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也打不尽。”鄂伦春族是祖国边疆的“最后的狩猎民族”,鄂伦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哺育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女。过去,他们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獐狍、野鹿,游猎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随着生活的不断发展,许多来自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人民来到了城市生活,如书中的乌日爸爸,他来到沈阳安居立业,渐渐的与生他养他的大兴安岭陌生了。我认为在现代生活中,也不应放弃传统习俗,我十分喜欢书中的桦皮船,它不仅结构精巧,用处也非常大,我希望我们可以学习桦皮船的制作工艺和驾驶它的技术,让传统与现代不脱轨。
我希望如果有机会,我会去一趟大兴安岭,去看看精美的桦皮船,去看看山上的撮罗子,体验一把鄂伦春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读《桦皮船》有感1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桦皮船》。书的封面是天蓝色的,一个头戴鹿形帽子,身穿白色毛衣,配着一条黑色毛绒裤的小男孩侧坐在雪白的桦皮船上,旁边放着一个小袋子,只见他左手轻轻伸入湖中,右手持桨在湖面上静静的荡漾,周围泛起一圈圈涟漪。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一口气将书读了个遍,并大概了解一下主要内容。这本书主要讲了爷爷托布从大兴安岭来到沈阳,身上背着一条他亲手制作的桦皮船,男孩乌日对传承至今的桦皮船制作技艺充满好奇,对世外桃源般的鄂伦春族栖居地无比向往,渴望成为在山林中自由行走的鄂伦春少年。暴雨来袭,呼玛河决堤,托布牵挂忠诚的伙伴猎犬和枣红马,祖孙二人携桦皮船匆忙返乡。他们乘火车,搭汽车,骑行,驾船……人与船始终形影不离,吸引了陌生人关切的目光,最终到达了故乡。
合上书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由衷的.佩服主人公乌日那坚强不屈的意志,他一个人扛着桦皮船乘火车、找爷爷;从泥潭里把李阿哈和爷爷救了出来;独自一人在森林里徘徊;驾着桦皮船,渡过险滩,躲开大浪,把爷爷最忠实的猎犬阿哈送回了它以前的家,并用智慧化解了危机……面对困难,他从不气馁镇定自若,马上找出问题所在,并很好地解决了这都离不开他的勇气、信心与坚强!
在暑假里,我也被乌日的意志所感染。为了长高,我每天都要跳绳。刚开始时,我还适应不过来,没跳几下就气喘吁吁;可现在呢?我跳绳的节奏越来越准,速度也越来越快,甚至有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分钟一百八十多下!回想,是什么让我跳得越来越好了呢?没错,是乌日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坚持了下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若不经历彻骨寒冷,梅花又怎么会有扑鼻的香味。不会坚持的人,是无法面对困难的;只有学会坚持的人,才能够经得住困难,变得更加强大,去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困难就像一堵墙,在悲观人者的眼中,那是走投无路;在乐观者眼中,那便是通往成功的关卡,只要坚持,必定就会成功。所以让我们一起,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困难,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