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化学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3-06 17:00:36 方宇 化学 我要投稿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在我们上学期间,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1

  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2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3

  复习备考的总体思想:注重学科内综合。而所谓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际上就是某一学科内的综合,学科间综合难度应该不会很大,而且一般学生都能够解决。

  一、掌握必要知识点

  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尽管高考试题考查的不是所有知识点,但常见的知识点是常考不衰,而且该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位了。

  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但是能力的考查,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因此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前提条件。以下是高考常见的考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

  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电子;

  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

  7)代表物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要求巧解;

  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10)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离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计算;

  1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化学、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同系物;

  15)有机物燃烧规律;

  16)十大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17)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反馈及简单计算;

  18)实验仪器的洗涤;

  19)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

  20)药品的存放;

  21)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2)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

  23)混合物的计算;

  24)化学史、环境保护、煤、石油、化工;

  25)信息、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二、培养实验能力

  重做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部分;实验复习组成三套专题: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备;③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包括实验评价;要注意实验与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综合。

  三、学会处理信息题 先看问题再读题

  信息综合题特点是: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一般提供的内容有:

  1)汇总、概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给出某些实验现象、数据、图表等;

  3)叙述某些讨论对象的合成路线、制取方法、发展史料、应用前景等;

  4)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环保问题等与化学相关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信息给予题而言,有用的信息一般隐含于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摘取、重组和加工,由于所给材料冗长、陌生,从上到下逐字逐句读完不仅费时耗力、主次不分,而且常常云里雾里前看后忘。

  对于这种题目,建议先看问题后看正文,做到每题心中有数,相关信息随手画出。全力寻找突破口,由点到面扩大成果,针对题目可能会给出的或平行或阶梯形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联系。

  复习建议:

  (1)根据课本挖掘知识,总结规律。

  (2)适当给学生增加信息,使学生在解信息题时,心中有数,充满信心。

  (3)注意媒体,如:中国科技的十大成就,神舟飞船,可燃冰,纳米材料,水稻基因的检验等,读懂图表、资料也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掌握解答信息题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先看问题后看正文;

  2)针对问题,全力寻找突破口;

  3)由点到面,扩大成果,每一个信息给予题一般会提出若干问题,它们彼此间或许是平行的,或许是阶梯型的,有的可能是连环网络式的,要看清题与题的关系,逐步攻克;

  4)复检结果和信息之间的相关矛盾,表达是否符合题意及一般规范,避免低级错误。

  四、总对策

  1)注重主干知识,进行网络化归纳复习;

  2)适当降低难度,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3)控制讲,加强练;

  4)将主干知识组成专题;

  5)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不同方法指导高考备考,夯实基础面向大多数同学。建议:优生采用引导的方法,教学复习中面向中等学生,对困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

  6)研究春季高考试题,进行有目的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4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5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可加热的仪器

  ⑴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石棉网、燃烧匙、玻璃棒、铂丝。

  ⑵可间接加热(加垫石棉网加热、水浴加热等),但不能直接的仪器。烧杯、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2、用于计量的仪器⑴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

  A、粗测托盘天平(有砝码、镊子与之配套)。

  B、精测分析天平、电子天平(中学化学实验不作要求)。

  ⑵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A、粗测量筒、量杯

  B、精测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容量瓶(限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中)、移液管。

  ⑶用于物质分离的主要玻璃仪器⑴分液分液漏斗、烧杯

  ⑵过滤过滤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⑶液体蒸发蒸发皿(有玻璃质的,也有瓷质的)、玻璃棒、蒸馏烧瓶(必要时要配备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

  4、物质储存仪器

  ⑴储存气体集气瓶、储气瓶

  ⑵储存固体广口试剂瓶,它又分为:无色玻璃瓶和棕色玻璃瓶;磨砂玻璃塞瓶和丝扣塑料塞瓶;塑料瓶;水槽。

  (二)仪器的装配和拆卸

  装配仪器时,首先要根据仪器装置图,选择合适的仪器和附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附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操作规律为:

  1、“先后”规律

  ⑴“先下后上”:如制Cl2的发生装置组装顺序是:放铁架台→摆酒精灯→固定铁圈→放石棉网→固定圆底烧瓶。

  ⑵“先左后上”:如制Cl2:发生装置→洗气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⑶“先塞后定”:当被固定仪器上连有塞子时,应先塞好塞子,再行固定。

  ⑷“先固后液”:当反应物既有固体又有液体时,应向反应器中先加入固体,后加入液体。

  ⑸“先查后装”:先检查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和固定装置。

  ⑹“先吸后干”:先将气体通过溶液吸收非水杂质,再行干燥。

  ⑺“先组后燃”:先组装好整套装置并加入试剂,再点燃酒精灯。

  ⑻“先撤后灭”:实验完毕后,应先从水中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⑼“先燃后灭”:有多个酒精灯的实验,开始应先点燃制气装置中的酒精灯,后点燃其他装置中的酒精灯,如用CO还原Fe2O3,应先点燃制CO的酒精灯,后点燃燃烧CO的酒精灯,再点燃热还原装置中的酒精灯,实验完毕后,应相反。

  ⑽“先通氢、后点灯、先灭灯、后停氢”:即用H2还原CuO的操作顺序。

  2、“进出”规律

  ⑴“长进短出”:洗气瓶的安装。(或“深入浅出”)

  ⑵“短进长出”:量气瓶的安装

  ⑶“粗进细出”:球形干燥管干燥气体时的安装。

  ⑷“低进高出”: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3、性质实验和制备实验中操作顺序

  ⑴做Fe丝(在O2中)、Cu丝(在Cl2中)、Mg(在CO2中)等燃烧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铺一层薄细沙或加入少量水,以防熔物炸裂瓶底。

  ⑵制备胶体:如Fe(OH)3溶胶(沸水)入水玻璃。

  ⑶苯的硝化,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冷却,滴入苯。

  ⑷配银氨溶液:向AgNO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加氨水到沉淀刚好消失。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含义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物质一一分开;物质的提纯是指将物质中的其他物质(也叫杂质)除去,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

  物质的提纯和分离应遵循以下几点:被提纯或分离物物质,最终不能再引入新的杂质(即除杂不加杂);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采用的方法应尽量使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开;如果在分离操作中,被分离的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应采用适当方法将其恢复为原物质,可记作: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⑴过滤法: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物质时使用,要点:一角、二低、三接触。

  ⑵蒸发法: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得到溶质的分离方法

  ⑶结晶法:根据两种可溶性固体物质在同一溶剂中,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的不同,将溶液蒸发溶剂或使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得到一种晶体的方法,例如,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结晶之后还要过滤。

  ⑷萃取和分液法

  分液是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应注意,萃取剂跟另一种溶剂的密度应相差较大且互不相溶,以利于静置时分层。⑸蒸馏法:把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物质的混合物,通过控制温度加热再冷凝,先后得到一种或几种较纯净的物质的方法叫蒸馏,能先后得到几种分离产物的蒸馏又叫分馏,例如,石油的分馏。⑹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小分子杂质的胶体溶液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放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出来的操作叫渗析。

  ⑺升华法:固体混合物中有某种物质具有升华特性时,可用加热升华再凝华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中混有I2,就可用升华法分离。

  ⑻洗气瓶内除杂法:此方法适应于气体的除杂,如将不干燥的H2通过洗气瓶中的浓H2SO4可除去H2O蒸气,将SO2、CO2的混合气体通过洗气瓶中的NaHCO3溶液可除去SO2等等,常用的洗气瓶为自制简易洗气瓶。

  ⑼干燥管内的除杂法:此方法适用于气体的除杂,如将不干燥的CH4通过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可使CH4干燥,将CO2、O2的混合气体通过干燥管中的Na2O2可除去CO2等等。

  ⑽直接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有时受热后转变为被提纯物质。例:食盐中混有氯化铵,氯化钾中混有氯酸钾,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滴入FeCl3饱和溶液加热至沸;制硅酸溶胶应向过量盐酸中加

  ⑾高温管内转化法:该方法适合于气体的除杂,如将N2、O2的混和气体通过高温管中的Cu网时,可除去O2。

  ⑿酸化法:即使杂质与酸反应而转化为非杂质成分或转化为易挥发的气体而除杂的方法。如向Na2CO3与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使Na2CO3转化为NaHCO3。

  (四)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例如,鉴别Na2SO4和NaI,在试剂的选择上就不宜选用HNO3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⑵安全性: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⑶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⑷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2、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⑴明确目的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⑵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⑶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⑷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⑸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评价确定最佳实验方案⑴优化思路

  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完成预期目的。设计时一定要有目的性,设计周密、可行、优化的方案。

  例如:如何以还原性铁粉为原料制备Fe(OH)2,并观察它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应分为三步:

  ⑴FeFe2+②Fe2(SO4)3①直接滴加①H2SO4

  ⑵Fe2+Fe(OH)2②长导管伸入①加热

  ⑶Fe(OH)2Fe(OH)3②倾斜

  2+在⑴中,用②比①好,因过量铁防止Fe被氧化;因⑵中,应减少O2存在对Fe(OH)2生成的影响,

  最佳方案用刚好生成的FeSO4与NaOH反应,NaOH溶液应煮沸,且用长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在⑶中应把试管倾斜使之与O2接触。反应环境的选择对设计也有影响。⑵优化药品

  在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考虑用价格便宜的原料,提高经济效益。如MgCl2中含有FeCl2,如何除去?现提供信息如下:

  试剂价格(元/吨)

  前两者可除去Fe,考虑价格应选用漂液。其次要考虑所加药品不能引进新的杂质,否则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要求。⑶优化装置

  在设计装置中,要求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合理,突破思维定势,开发仪器功能。如洗气瓶的多种用途,组装一套简单的启普发生器等,需要学生在不违背仪器使用方法的前提下,大胆动脑,合理拓展思维,使实验设计方案在现有仪器前提下能得以实现。

  ⑷优化实验顺序

  ①仪器的安装顺序:先竖向:从下至上;后横向:从左至右

  ②装置图的连接:整套装置大体的连接顺序是: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而就单个装置的连接要注意:“五进五出”:气体的流向通常是左进右出;洗气瓶作洗气用时长(管)进短(管)出;洗气瓶作量气(制出的气体从洗气瓶中把压到量筒中)用时短(管)进长(管)出;干燥管干燥气体粗(端)进细(端)出;冷凝管用的水下进上出(逆流原理)。

  ③气体的干燥顺序:需收集的气体,经过系列洗气除杂后再干燥、收集,不能干燥后又洗气。需要某气体进行加热反应(如CO、H2与CuO、Fe2O3的反应)时,先干燥再反应。

  ④加热的先后顺序:同一实验中有几处需要加热时,通常先加热制气装置,待产生的气体把系统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反应的部分。停止加热时,先停反应的部分再停制气的部分,使产生的气体继续通一会儿使生成物冷却,防止又被氧化(如CO还原Fe2O3的实验)

  ⑤操作的一般顺序:程序设计→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实验及现象观察→装置拆除→仪器清洗。

  ⑸优化实验安全措施

  为使实验安全可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通常将H2S、SO2、Cl2、HCl、NO2等用水或NaOH溶液吸改,将CO点燃烧掉。

  ②易燃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点燃这前必须要验纯。

  ③用H2、CO还原CuO、Fe2O3等实验,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若先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

  ④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气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热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2+漂液(含NaClO)25.2%450双氧水(30%)2400NaOH2100Na2CO3600卤块(MgCl230%)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6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十四、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1.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CO2

  2.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Fe3++SCN-==Fe(SCN)2+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3.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S2-=2Fe2++S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二)离子反应的本质

  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类型及特征,才能书写好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石灰软化暂时硬水

  Mg2++2HCO3-+2OH-=MgCO3+CaCO3+2H2O

  B实验室制HCI气体

  H++CI-=HCI

  C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NH4++OH-=NH3oH2O

  D铜片和稀硝酸共热

  3Cu+8H++2NO3-=3Cu2++2NO+4H2O

  解析:解答此类题除要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外,还要注意温度、浓度、物质的量,反应反应物状态等对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影响。

  选项A,Ca(OH)2中的OH-首先与Mg2+结合生成溶解度比MgCO3更小的mg(oh)2沉淀,故不能生成MgCO3沉淀。

  选项B,固态NaCI和浓H2SO4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浓H2SO4和任何固态物质反应都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选项C,稀NaOH溶液,常温,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oH2O;故C正确。强碱溶液与铵盐的反应有下列两种情况:

  NH4++OH-(稀、冷)=NH3oH2O

  NH4++OH-(浓、热)=NH3+H2O

  选项D考虑了稀HNO3的氧化性和酸性,又注意了离子电荷数的配平,故D正确。

  例2将过量的氯气通人溴化亚铁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I2+2Br-=2CI-+Br2

  BCI2+2Fe2+=2Fe3++2CI-

  CCI2+2Fe2++4Br-=2Fe3++2Br2+2CI-

  D3CI2+2Fe2++4Br-=2Fe3++2Br2+6CI-

  解析:CI2过量,Fe2+和Br-都应充分被氧化成Fe3+和Br2,A、B两个选项考虑的不完整。C电荷未配平,D正确。

  十五、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其一般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两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哪么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呢?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Na+)C(S2-)C(OH-)C(HS-)C(H+)

  或:C(Na+)+C(H+)=2C(S2-)+C(HS-)+C(OH-)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配制FeCl3,SnCl4,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

  Al2S3,MgS,Mg3N2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AlCl3等溶液反应。

  3Mg+2AlCl3+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

  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10.其它方面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十六、焰色反应全集

  (一)钠离子

  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二)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

  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

  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

  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铁丝法):

  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

  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三)锂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

  用镊子取一团棉花,吸饱酒精,又把酒精挤干,把棉花沾满Li2CO3粉末,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跟钠的方法二相同。

  (四)钙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

  同钠的方法一。

  ⑵方法二(烧杯-酒精法):

  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氯化钙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确一点水也没有,则让其在空气吸一会儿潮)放在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7~8滴酒精,点燃。⑶方法三(药匙法):用不锈钢药匙盛少许无水氯化钙(同上)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五)锶离子

  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六)钡离子

  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

  取少量研细的氯化钡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入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取一小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吸饱水后又挤干,把这棉花沾满上述糊状氯化钡,放在酒精灯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烧,可看到明显的黄绿色钡焰。

  ⑵方法二(棉花-水-烧杯法):

  跟方法一类似,把一小团棉花沾水后挤干,沾满糊状氯化钡,放在一倒置的烧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点燃。可与棉花+酒精燃烧比较。

  (七)铜离子

  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同钡离子的方法一相同。

  ⑵方法二(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离子方法。

  ⑶方法三(烧杯-酒精法):同钾离子的方法一。

  ⑷方法四(药匙法):同钙离子的方法三。

  焰色反应现象要明显,火焰焰色要象彗星尾巴才看得清楚,有的盐的焰色反应之所以盐要加少量水溶解,是为了灼烧时离子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挥发成彗星尾巴状,现象明显;而有的离子灼烧时较易挥发成彗星尾巴状,就不用加水溶解了。

  十七、五同辨析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白磷与红磷,O2与O3,正交硫与单斜硫。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你能说出中学阶段的几种跨类异构吗?

  4.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请总结出两种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5.同量物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CO2与HCHOH2SO4与H3PO4,NO与C2H6。

  十八、化学史知识

  1.燃烧规律:

  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

  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如卤化氢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5.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如:P2O5,SO3。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7

  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8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化物或_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正确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错误,比如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错误,比如2H2S+H2SO3=3S↓+3H2O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比如水

  12.甲酸电离方程式为:HCOOH=H++COOH-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正确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9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10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二)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现的概率大小为序)

  ①金属元素:铁、铝、钠、镁、铜。

  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属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有机化学基础(6个)

  ①官能团的性质和转化(主线)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式、电子[转载]2014年高考化学复习指导: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方程式

  ④几个典型反应(特征反应)

  ⑤有机反应类型

  ⑥信息迁移

  (四)化学实验(7个)

  ①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培养)

  ⑤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⑥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或评价实验方案。(这一类型题迟早会考)

  ⑦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分析处理数据这几年没考,但要关注这个问题)

  (五)化学计算(7个)

  ①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②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

  ③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④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⑤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⑥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计算

  ⑦混合物的计算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11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Degreeof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Ω=(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的有机物,可先将卤原子化为氢原子再应用公式;

  (4)对于碳的同素异形体(如C60),可将氢原子数视为0,然后应用公式。

  2、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时

  (1)Ω=双键数+叁键数×2+环数,即一个双键和一个环都缺一个氢,一个三键缺两个氢。苯环可看作一个双键加上一个环,其不饱和度为4;求出不饱和度后,利用公式的变形氢原子数=碳原子数×2+2—不饱和度×2可算出氢原子数;

  (2)结构中含有N、P等三价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计算出不饱和度后,应在得到的氢原子数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数目;结构中含卤原子,得到的氢原子数应减去卤原子的数目。

  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

  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有机物的碳原子数并求出有机物的不饱和度。根据所得到的不饱和度作出大致判断。

  2、分析已知的条件,确定有机物的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不饱和度能对应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羰基(醛基)或一个环;而当有机物的不饱和度大于4时,首先考虑苯环;然后再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如“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消耗的NaOH的量等”,确定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3、确定碳链的结构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对称因素,如题目中给出的“有几种一卤代物”“有几种不同环境的.C、N原子”等,从而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4、对得到的异构体进行检验,确认其分子式与原有机物相同且满足题目中的条件。

  三、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substitu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物受到某类试剂的进攻,使分子中一个基(或原子)被这个试剂所取代的反应。

  说明:一个取代反应的必然满足A(+B)=C+D的形式,即反应物不一定有多种,但生成物至少有两种;高中阶段所学的卤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种水解、氨基酸成肽键、醇的分子内脱水等反应都是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addi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化合物中的重键被打开,两端的原子各连接上一个新的基团的反应。

  说明:加成反应中有机物不饱和度一般会减少(双键异构化成环的反应除外),常见的加成反应有:加氢、加卤素(注意二烯烃的1,2加成与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

  定义:使反应物分子失去两个基团或原子,从而提高其不饱和度的反应。

  说明:消去反应的生成物必然多于两种,其中的一种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阶段里所学的两种消除反应(醇、卤代烃)都属于β—消除反应,发生反应的有机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团邻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对称化合物发生消去反应时往往会有多种反应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reaction)

  定义:有机反应中,得氢或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失氢或得氧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

  说明:与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一般只针对参与反应的有机物,而不讨论所用的无机试剂,因而在有机反应类型中二者是分开的。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加氧气催化氧化(催化剂为Cu、Ag等)、烯烃、苯的同系物与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烯烃的臭氧化和环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高中阶段所学的还原反应有醛、_的催化加氢反应、硝基还原成氨基的反应。

  5、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定义:将一种或几种具有简单小分子的物质,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质的反应。

  说明:高中阶段所学的聚合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前者指不饱和化合物通过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应;后者指多官能团单体之间发生多次缩合,同时放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反应,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产物生成。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12-20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02-02

高三化学复习首轮知识点08-04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通用03-02

高三化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08-01

关于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整理08-01

高三化学易错知识点复习08-04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9篇12-21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集锦07-26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9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