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考证
招聘单位在选才时,除证书外,他们更注重毕业生的真实能力和素质,证书只是体现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大学生本身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此外,毕业生在校的各科成绩是否优秀、是否拿过奖学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有参加社团的经历等,这些条件都非常重要。一个拿过各类证书的毕业生,和一个拥有良好成绩和企业实习经验的毕业生相比,企业一般会选择后者。
考证,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各行各业社会人士的热门名词,在校大学生考证每年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路学子不甘落后,频频考证。一年四季轮流登场的证书,无疑成了最受关注的话题。诸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汽车驾驶执照,非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书,还有文秘证,导游证,会计证等等,五花八门,不禁让人眼花缭乱。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已超过1000多种,而就业的压力则直接导致职业资格认证越来越火,特别是被喻为“金饭碗”的各类财会专业类资格。可是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证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呢?
一、考证——与时间金钱的比拼
谈及考证,我们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其所需的昂贵费用,据时风了解得知,考一个驾照最少需要2500元。考会计证需要考十门课程,而每参加一个培训班就需要1000元左右,如此下来,一个会计证需要100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报名等一系列费用。有同学向笔者透露自己已经花掉了近700元钱在考导游证上,但是现在也仅仅是考试合格,依然没有拿到导游证。他向笔者抱怨道:“若要拿到导游证没有少说也要花2000元。”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此有人调侃道:“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考证考穷了百考不过的考生,但是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那些培训机构。”
当然这其中也并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很多同学在考证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据了解,一般的培训班开课时间选在周末,而周末则是很多社团忙碌的时候,很多同学因为培训班而无法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缺少了很多乐趣。除了上培训班,考证一族还得忙着报名,做经典习题……一般来说,一次考证,从报名到正式考试,少说也要一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们不仅牺牲了课余时间,甚至耽误了专业的学习。尤其是在临近考试的前一两周,很多考证的同学都称,那段时间是自己逃课的高峰期。
二、艰辛的考证之路——是谁在指引?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之多的学子开始了考证生活,并甘愿为之奉献大笔的时间与金钱?就此,时风采访了一些同学及已工作人员。很多同学称:考证可以充实自己,能使自己在找工作时多一分胜算。其中一位同学在回答为什么要考驾照时提到:“假如你今天去面试,与你一同竞争的是一位能力经验等都相同的人,可恰巧你有驾照,而他没有,作为公司老板,你会选谁呢?”的确,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应聘中,多一本证书也就多了一分把握。可是照此推论,在偌大一个社会里,为以防万一,我们岂不是要把所有能叫上名字的证件全都考个遍呢?
还有些同学甚至直言“证越多越好”“能考都考,管它有用没用”。他们认为拥有的证越多,尤其是专业以外的证书,选择工作的范围就越广,如此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俨然同学们已经将证书看作了找工作的筹码,其盲目性可见一斑。或者说这是大学生们在给自己预留“后路”,是一种广泛撒网的策略。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考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大学生,到底有多少金钱与时间任我们使用呢?
还有一大部分同学,在问及为何要考证时,一脸茫然地说道:“很多同学考,所以我也就考了。”这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盲目者不在少数。而真正基于兴趣或者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同学却真是难能可贵。
就目前所调查的结果来看,对考证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年级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大学里考证的群体集中在大二及大三,大一的考证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但大一的学生很多仍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他们多是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很多的考证信息。至于这些证件真正会用在什么地方,起到如何的作用,他们也是一知半解。而大二大三的同学就有些不同,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证明自己的形式,而证书成为他们认为的最好的选择。然而我们通过采访一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得知,有很多证书从一开始就没用过,它们往往成为压箱底的东西,每每看到,觉得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三、证书——真的物有所值吗?
据对一些在职人员的介绍,笔者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证越多的人在找工作时内心的挣扎越大。他们有时会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往往在专业与所考取的证书之间徘徊。大学生中的“考证大军”不惜重金,试图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但面对坐拥一身证书的大学生,企业真的会照单全收吗?这也就需要我们回答另一个问题:考证是否真的对自身起到了一个充电的过程?
在被称为“后学历时代”的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充电无疑是让自己知识更新,保持职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正如前面提到的,很多同学在考证书时,他们大多数考虑到的是今后的就业问题,即使是少部分人想到了能够扩充知识,最后仍然归至到就业。当然这一做法不置可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很多人单纯的将证书看做一个就业的途径,而在考证过程中扩充了多少知识,学到了多少技能,又会有多少人真正去关注呢?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考证真的能为我们充电吗?据时风对校外一些培训机构进行的调查获知,一些培训机构兼报名机构,如果你想报名考证就必须接受他的培训,或者购买其推销的参考书。在笔者的采访中,有位姓赵的同学提到,自己不愿意上培训班,但当地的报名机构就不予其报名,于是该同学为了报考导游证,跑到甘肃旅游局报名。这些盈利性质的培训机构,不禁让我们怀疑他们能够为我们提供的技术支持到底有多少。其次我们从校外某驾校了解到,每年兰大民大在其报名的有一千多人,通过率是百分之九十五!这一数字是与真正掌握开车技术的人的比例相同,还是与交够钱的的同学的比例相同呢?我们无从得知。据一位近期正在考驾照的张同学称,考驾照,必须送礼,这是行业潜规则!面对如此高的通过率,我们很难想象其中需要多少潜规则。
同时,笔者得到相关讯息,许多同学在考证时都有过作弊的经历。就此我们必须要问,我们所考取的证书,还是能力的象征吗?而据了解目前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并不会看重你的毕业证和其他证书,而是看重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许多企业已经不再过分地将证书看做一种能力的象征。如此来看,很多人就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考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四、用人单位——真的任人唯“证”吗?
然而,如此之多的学子投入滚滚考证洪流,是否还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呢?就此,时风采访了新闻院的葛老师,她提到大学里的“考证热”其实是社会上各种因素和力量纠结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向上,很多用人单位没有办法花费长期的成本来检验人才,只能通过任人唯“证”这种简单化的手段来挑选人才。当然,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很多证书无法等同于实际能力。
盲目的考证热让证件在一片烘烤中质量直线下降,不仅仅是我们在考证时会发现,聪明的社会也会发现。社会不会任其自身发展下去,一些外企如今重能力轻证书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始终要去适应社会,社会在考察人才方面逐渐由不理性转向理性。而我们,还要继续跟随社会原有的不理性而越陷越深吗?
五、老师建议——兴趣很重要,选择要慎重
目前,从证书的类型看,对大学生找工作有帮助的证书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的对口证书,如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估价师等,二是通用型证书,如外语和计算机等,三是技能型的证书,如网络编程、网页设计等。那么怎样做到“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专注?怎样做到在考证的同时,把实际运用能力同步提升上去呢?怎样做到淡定于考证的洪流中,不会头脑发热,亦步亦趋呢?葛老师提醒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弄清楚究竟什么专业的证书才是适合自己的,同时自己也非常有兴趣把它深入钻研下去。因为只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把我们带到想要去的方向。如果短视地依据就业环境,而没有从自身内心意愿出发,就一头栽进考证大军中,这是非常肤浅的人生态度。一言以蔽之:选择要慎重,目标要长远。
【大学生应该如何选择考证】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待考证04-22
大学生该如何考证03-29
大学生暑期忙考证:考证应审慎选择03-09
如何看待考证:大学生,理性面对“考证热”12-12
大学生考证:“病态”考证,盲目跟风03-14
大学生考证05-06
大学生考证:盲目“考证”,为就业加码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