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教案

《登记泰山》教案

时间:2024-10-04 06:49: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记泰山》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记泰山》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记泰山》教案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鼐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审美鉴赏和与创造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的品格;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01识一识,识泰山

  1.导入新课

  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2.泰山——五岳独尊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3.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与泰山有关的诗句、俗语、成语等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稳如泰山;安如泰山;蚂蚁搬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泰山北斗(古代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因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又称泰斗);泰山泰水(旧时称妻父为泰山,称妻母为泰水,又因泰山古称东岳,故妻父又称岳父,妻母则称岳母)……

  02忆一忆,忆常识

  1.文体知识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洢)、《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鼐)。

  2.桐城派及作者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姚鼐(1732—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

  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03理一理,理思路

  1.教师范读。

  2.读音检测

  山麓雕砌山巅徂徕悬崖石磴须臾摴蒱戊申

  岱祠姚鼐绛皓膝盖石罅佝偻若偻

  3.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文章。

  4.以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思路并用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确立中心发言人。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

  第三段: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

  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

  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

  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5.小结: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04探一探,探精髓

  1.研读学习第一段

  ⑴齐读这一段。

  ⑵标出本段中的表方位和地点的词,并列出本段的思维导图。

  本段有“阴”“阳”“东”“西”“南北”等表方位的词,有“汶水”“济水”“谷”“古长城”“日观峰”等表示地点的词。

  2.研读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朗读这一段。

  ⑵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

  作者所经过的地方:京师(起点)、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之限、泰安、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东谷、天门(终点)。

  ⑶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

  课文原文: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描绘示例: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真是“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3.研读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朗读这一段。

  ⑵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主要写山顶观日出。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待日出——稍见——须臾——日上——回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

  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⑶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⑷给这一景点写一段推广词。

  课文原文: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推广词示例: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时,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4.研读学习第四、五段

  ⑴女生齐读朗读第四段,男生齐读第五段。

  ⑵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作用: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⑶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

  “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松;

  “三少”是:少土、石少园、少杂树;

  “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05查一查,查基础

  (一)通假字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二)多义词

  1.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2.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余始循以入(开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3.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

  4、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5.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三)词类活用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向西;向东。名作状)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名作动)

  (四)古今异义词

  1.阳谷皆入汶(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2.至于泰安(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3.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用语)

  (五)特殊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

  2.余所不至也(判断句)

  3.(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句)

  4.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5.余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06议一议,议收获

  1.从作者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中,你觉得景物描写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⑴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⑵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

  ⑶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

  ⑷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比较与本文描写日出的异同。

  秋未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云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

  相同点: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同点: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中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

  3.学习借鉴写景手法,口头表达训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所观察到的日出景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100字。

  4.泰山巍巍,天寒路险,作者却顶风冒雪,毅然登临,领略到了独得之乐。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你有何感悟?你还能由此联想到什么?

  示例: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b、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d、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登记泰山》教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登泰山记的教案07-19

《泰山日出》初中语文教案07-22

《泰山日出》教学设计04-28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教案09-22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09-20

东岳泰山导游词09-07

2017泰山英文导经典游词11-03

税务停业登记如何办理07-12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篇07-31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