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备考技巧
一、题型分类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将高考听力的题型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细节题:包括时间、数字、地点、职业、人物身份等
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 for Mexico?
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
Where does the man work?
细节题的题目一般问得都直截了当,答案会在对话或短文中给出。
2.主旨大意题: 此类题往往涉及中心思想、主题或短文的题目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alk?
What do we learn from his conversation?
3.推断题: 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录音中提到的信息,对短文或对话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背景等进行合理的推测。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in a few days?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二、复习方法
高考英语听力主要侧重考查学生对一定语境或情景做出的反应、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对较长语段的理解能力。近两年来高考听力语速有所增快,每分钟130个词左右,已接近英美人士正常语速。如果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听力成绩,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个高效听力学习方法”三三三法则”
1.每周精听三套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的听力部分
2.三听政策:1)模拟高考考场,进行听力自我测试;2)认真阅读听力材料,把不认识或者第一遍没有听清楚的单词,词组标记下来,反复朗读;3)合上听力材料再听一遍,努力听清楚第一遍没有听出来的部分。
3.每套题连续听三天(第二天只需泛听即可)
三、应试技巧
1. 放松心情,轻松上阵
做听力题时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急躁。很多同学考试的时候过度紧张,一道题没有听出来,马上就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导致后面的题连连失利,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在考场上考生应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不要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应迅速调整心态,准备下一道题。
2. 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在录音播放之前,考生应抓紧时间快速将题目浏览一遍,并充分利用各段对话之间的停顿快速略读问题和选项,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的内容,这样在听录音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带着问题去听。此外,还要注意录音中的干扰信息,比如题目问地点,对话中却涉及多个场景,这就要求我们看清题目和选项,排除干扰项。比如:
Where will the woman first go after work? (04北京4)
A the cinema B the market C the restaurant
Script:
Man: Are you in the end going straight to the restaurant from work tonight?
Woman: Actually I am leaving work early because I need to do some shopping in the market. And after that I am going to meet Anne outside the cinema. She doesn’t know where the restaurant is. You know.
首先通过浏览题目找出关键词where, first.判定这是一道地点细节题,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寻找cinema, market, restaurant这三个词,同时判断哪一个是the first.虽然restaurant 是第一个出现的词,但是从女方的回答中根据 after的提示,可知market是她第一个要去的地方。
3.集中精力,做好笔记
在听力材料较长或干扰信息较多的情况下,做好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不会因为紧张记忆力下降而导致重要信息点的遗漏,可以大大提高作题的正确率。
高考文综复习:记清概念解区位分析命题
在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准确记住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这是进行人文成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地、土壤、水源、植被(畜牧业和林业)。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工业基础(机械)、农业、食物偏好、科技等。3.环境因素:绿色食品 高二。
工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水源、土地、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原材料、动力(能源)、劳动力、市场、交通、信息网络、政府政策、技术、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农业基础等。3.环境因素:风向、水源、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生态环境。
二、理解每个区位因素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因为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理解区位因素的影响原理。
三、弄清以下几个概念,是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关键。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主要区位因素,答题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可能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黄淮海平原农业的三大障碍,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等自然灾害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区位条件:提取区域或材料提供的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具体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条件,也可以说是评价区位因素的优劣。其又可分为有利条件、优势条件、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
新高三生需规划第一步 为自己把脉不放弃课本
新学期开学,又是一批新学子迈入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年。年级对于每个意味着什么想必不用多言,开学的一周里,各校都已开了全年级的动员大会,每个每个任课也纷纷为鼓舞士气。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声音,或许反而会有些不知所措,陷入紧张不安之中。记者采访了本市几位非常有经验的,让他们为陷入紧张的学生们指点迷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建议1 为自己把把脉
进入高三,首先要在心中给自己打一个问号,为自己把把脉,自己的实际水平如何?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自己有多少潜力可挖掘?
高三学生正确地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对自己整体情况的正确认知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年的节奏。有些学生可能觉得考进好学校的希望不大,那么就可以集中精力掌握基础,不用把时间浪费在难题怪题上,更不用埋头“题海战术”,中基础分仍占很大比例,要确保不失该拿的分,况且基础题做熟练了,面对较难的题目时也会更灵活变通,有更多向上进步的可能性。
有些学生想要参加自主招生的,那么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上海交大附中特级杨德胜老师提醒说,认为自己的达到自主招生水平的学生,首先要比别人更早进入第一轮复习,提前紧张起来。其次,要充分了解不同学校自主招生的不同要求,例如:复旦自主招生的笔试是一张10学科的“大考卷”,那么复习起来的面就要撒得很广,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科目较少,但难度更大,复习的深度就非常重要,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合理衡量,制定合适自己的复习周期。另外,杨德胜老师还提示说,对于成绩中等,自主招生没什么把握的学生来说,也可考虑在自主招生阶段冲刺一下,因为现在很多名校留给自主招生录取的名额越来越多,通过传统高考进入名校的名额相对就少了,高考进名校的路更加困难了,所以建议学生提前做准备,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
建议2 不放弃课本
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 高一,进入高三后一头扎入各种模拟卷,做大量的题,却把课本丢到一边,这是不正确的。上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新世纪》主编何林松特别强调,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学业还未完成就盲目做综合练习是揠苗助长的行为,只学了80%的知识却要做100%的考卷,效果一定不会好,成绩不理想还会影响学生的信心,很不恰当,因此建议学生开学初的时候还是踏踏实实根据课本,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向明高三备课组长白杨老师也持同样观点,她强调学科更是如此,二期课改后尤其强调课文的重要性,、的四册书也不能丢掉,重点课文、课文后面的注释、知识点都是复习中的要点,切不可放松。有些同学会很疑惑,能力该如何提高呢?白杨指出,从近两年的命题来看,如今对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仅仅有良好的叙述能力是不够的,考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密切关注、敏锐洞察,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其次,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能开拓,深化思考的深度。
建议3 复习注意缓急轻重
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应制订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应在对自己的水平整体定位后,充分认识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英语的弱势是阅读还是完形填空、数学的弱势是立体几何题还是数形结合题等,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有的复习。学生千万不要畏惧困难而把薄弱点留到最后,留到最后的往往都是来不及的,弱势的部分只会更弱势,而高中学科知识点往往环环相扣,一个薄弱点会牵连到众多题型,也会影响到综合大题的解答。
另外,学生也可根据文理科考试的特点突出复习重点,例如,理科的考生数学一般都比较好,而语文成绩的区分度往往不大,那么如果英语成绩特别好就很占优势,同样的,文科考生如果有很好的数学成绩,也会“划算”很多。
建议4 不被考试牵着走
经历过高三的学子都会对这一年里考试之频繁印象深刻:周考、月考、三次模拟考、毕业考、期中/期末考、联考等等,花样繁多。何林松老师提出,学生不要被这么多考试牵着鼻子走,模拟考也好、小测验也好,其实都只是一种评估手段,并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水平,如果学生一切跟着考试走,每次大考小考都用劲准备,会打乱原有的复习节奏,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不如按照自己的复习节奏走,周考、月考顺其自然来得好。
建议5 爱惜自己的时间
高三学生的另一大困惑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教参、教辅,难以选择,有些老师会一下子推荐好几本教辅,实际并不合理,各书之间有很多重合处,同时做三本教辅和做五本教辅所达到的效果差别不大,且浪费时间,何老师建议学生只用一本教辅作为核心,弄懂、吃透,其他只做参考和补充。但这本“核心教辅”务必选择专业出版社的出品(如: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华师大出版社、交大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审核比较完备,不会有大的错误误导学生。高三学年的每分每秒都是珍贵的,把任何一分钟花在无用功的事情上都是一种浪费,爱惜自己的时间、爱惜自己的精力,是几位老师对高三学子们的共同建议。
高考文综似是而非的答案让人痛心
一、审题,千万次的提醒也不为过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多少位老师,千百次的提醒,一到考场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判卷过程中,看着一张张爬满试卷的答案,想起冥思苦想的考生,我心痛。试题、答案、考生、分数,沟通它们的主要桥梁就是设问,但很多同学总是答非所问,例如38题
(1)中“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很多同学总是泛泛而谈社会建设的的作用如何如何,分数自然少的可怜。主要原因是没有审准试题中是“这些支出”。应该在试题中分点分层谈谈这些支出是如何促进经济建设的。再如
(2)“请你补充回答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还有哪些,并说明政府在编制和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大家在作答时,似有千言万语要表达(主要认为简单),但,没有审准试题中的两个词“编制”与“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些原则,所以答非所问,出现的错误就是典型的“会而不对”。最后
(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题中已明确告知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同学把自己三年学的哲学知识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理论叙述很准确、很完整,但结果令我很伤心。其他试题我不想一一列举,只想告诉未来的考生:重视审题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二、别字,似是而非的答案让人痛心
现在英语的地位明显比汉语的地位高,再加上计算机的输入法的数次更新换代,考卷上的错别字是触目惊心。事实胜于雄辩:矛盾(错误现象:予盾、柔盾、茅盾),依法治国(依法制国),相互联结(相互连接)等等,真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更有甚者,把记笔记时词语的简写和数学上“因为”“所以”的符号也拿来凑热闹,同时为了表意还在答题时大秀自己的汉语拼音和英语。所以,我建议大家以后一定要多动手书写,切莫“君子动口不动手”。
三、能力,高中历史,刺伤“傻瓜”考生的利剑
现在的考试,特别是今后新课程高考,高度重视能力是必然趋势,记住某个原理即可拿分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在阅卷过程中明显感觉吃亏最大的就是那些“傻瓜”考生(假借“傻瓜照相机”中的“傻瓜,特指死记硬背知识点就想拿高分的考生,绝无讥讽之意),只知道罗列原理或原理和方法论,而不结合材料,到头来“出力不讨好”。最明显的体现是38(1)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很多同学只说有变化,而不说两个主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结果总是在你“意料之外”。
高考过来人分享高考高分生的复习法宝
新学期即将到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意味着高考一天天的逼近,如何在倒计时中最大可能地提升自己的成绩?今年考入名校的高分考生的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高三复习不是“热剩饭”
汪忆辰高考分数571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新生毕业于上海市七宝中学
高三刚开学正是第一轮复习的开始,同学们通常会发现,自己在高一、高二学过的许多知识都有点印象模糊了,甚至有些内容好像没学过一样。这都是正常现象,高中的学习进度快,不断有新的内容覆盖旧的记忆。忘记了不要紧,只要当初在正式学习时认真掌握理解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回顾一遍就会重新想起来。正如我的一位老师说的“学习就是不断与忘记作斗争。”
高三的复习又不仅仅是“热剩饭”,更要求我们在大量练习中培养出解题能力。所以,不要盲目地埋头题海,记住题型、掌握与之对应的思想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首先,理科老师在复习时不会把重点放在基本知识点上,而是放在知识补充、解题技巧和拓展性思维上,这与高考动向有关。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积极思考,勤动笔,提高课堂效率。“效率”是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字。
其次,理科生可以没有特定的笔记本,但一定要有复习提纲,亲自手写最好。如果是老师发的总结讲义或网上下载的,一定要一丝不苟、逐字逐句地看一遍,一是为了检查纠错,二是为了使杂乱无章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尤其对于物理和化学,要对各个单元、章节的内容先有整体的认识,再慢慢把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填充进去。
再次,除语文之外,最好每个学科准备一本错题本,把每次大考中犯的错记录下来,分析清楚原因,仔细订正,以备下次考前复习。这的确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几乎每位老师、学长都会这么建议,因为错题本不仅在查漏补缺上最具有个人针对性,因为那些错误不是低级错误就是题目的精髓,比乏味的题型更有价值。而且在心理上会起到安慰作用,你会相信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学习物理的五点经验
我当了三年物理课代表,对物理的学习深有感触,也经历了从疑惑迷茫到豁然开朗的过程,高考中我物理考了143分,虽然离最高分还有差距,但我愿意跟同学分享我学习物理的几点心得
1.观察生活。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2.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解题规范。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4.知识分层。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5.大胆猜想 高一。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练习高考听力的四大妙招
第一、泛听
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听,并不一定要完全听懂。比如:电影、新闻、歌曲等。不管能不能听懂,先折磨自己的耳朵,让它不断地受苦,习惯了也就好了。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地道英语。如果说我们学习太紧张而没时间坐下来完整地看一部电影,那听歌可是随时随地的。其实听英文歌也是寓教于乐最好的途径。大家喜欢听歌,在音乐里,英语也是很美的,同时会有助于我们听和说的双重学习。
第二、精听
对于精听我们要怎么样具体地去实施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听写。为什么精听?精听有助于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大家是不是在听较长的对话或 passage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听着听着就开始想为什么上帝创造了人类,为什么隔壁班上的那个男孩总是会比自己班上的帅,还有今天中午吃什么之类的等等。可是听写的时候我们要逼着自己去把每一句都写下来,就不会有机会去想别的了,时间长了,对于听力走神的现象会有很大的改善。
推荐材料:课文、高考真题、新概念二。精听课本磁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熟悉课文,另一方面巩固单词并锻炼语感。大家在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以后,一句句的听写,不要超过三遍。
第一遍,不要停,一直听下去,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尽量写下关键词。
第二遍,听一句按暂停,停顿7—8秒,把句子写全。
第三遍,不停,把开始写完的对一遍,没写出来的补全。
材料的篇幅不宜过长,大约在100—150左右,每天练习2—3篇。如果找不到别的材料就用我开始跟大家说的新概念二。这里面的文章篇幅短,课文难度适中,而且内容很有趣。应该很多同学都学过这个教材是或者背过的。
最后,大家听的时候选择材料最好不要东一下西一下。而且现在英美音混杂的很厉害,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最好只听一种音。如果实在是以上的都不感兴趣怎么办?很简单,听歌词呗。应该有很多同学平时一听到好歌的时候就有想记下歌词的冲动吧。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喜欢。只要我们喜欢,什么事就都不难了。
第三、跟读模仿
这是一石二鸟的做法。一边练习听力,一边抓紧时间练习口语。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相同材料每复述一遍对其理解力上升三倍。如果大家觉得读课文没什么意思的话,这里又再一次跟大家推荐电影了。把一部经典的电影看上N多遍,模仿N多遍,做到熟记于心的话,英语不可能不提高,口语不可能学不好。如何很好地利用一部电影来练习听力,学习英语呢?具体分四步(注:你可以根据个人英文水平将每一步再细分成几遍):
第一步:英文对白+中文字幕(了解故事情节,大概记住重要的对白,练泛听)
第二步:英文对白+英文字幕(学习英文的时候到了)
第三步:英文对白没有字幕(考验听力的时候,看看你能听懂多少)
第四步:放不放字幕随你的便,请跟读模仿,练习你地道的语音。
第四、了解一定的习语以及文化背景知识
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你必须多记一些习语在老外讲话的时候才不至于听不懂。就好象是你跟一个初次见面的外国人说:“你真的是个哈宝啊!”他会不知所云一样。关于这一点,本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唯一的方法就是:背背背!
解读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
解读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 佚名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和往常一样,又是千家万户说高考,各行各业说语文,街头巷尾说作文。作文虽然在150分的高考试卷中只占60分,但它的影响远远超过60的分值,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一点也不过分。确实,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它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是安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新课改高考过渡的第三年,高考怎么考,就等于指明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考生大纲》要求考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重点当然是在“能写”二字上。我以为作文既然属于表达题,考查的重点就应该是立意、谋篇、表达的能力。好的作文题就应该降低审题难度,排除一切干扰,直指考查目标;同时尽可能为每一位考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我们高兴地看到,安徽卷在经历了从“带着感动出发”到“弯道超越”到“吴兴杂诗”的多年探索之后,终于出现了“时光在流逝”这样自然质朴又厚重大气的作文题。作为中学教师,我始终期盼着这类作文题的出现,但当面对它的时候,我依然有些难以置信:没想到它如此质朴,没想到它如此契合中学教学实际,没想到它如此贴近考生生活。
便于多层次展开思维
这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大的题目,考场上那短暂的时间内,考生既可以在感性的层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阐述,当然更可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层面,进行哲理性的追问和探寻。显然,无论考生擅长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尽情发挥。其实更可贵的是这个题目的导向作用,它切合新课程注重思维的理念,能引导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引导我们每一个人去反躬自省。
【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备考技巧】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2017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技巧09-27
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技巧09-22
高考英语听力高分技巧10-19
高考英语听力答题技巧07-11
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技巧07-18
2017年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备考复习题05-24
英语听力考试技巧总结09-26
英语听力考试技巧201706-27
高考英语听力技巧解读201708-28
高考英语听力学习技巧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