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执业药师《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试题
导语:将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的部分就叫做药物基本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药物结构的相关考题吧。
一、最佳选择题
1、以下胺类药物中活性最低的是()。
A、伯胺
B、仲胺
C、叔胺
D、季铵
E、酰胺
2、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常见于()。
A、胺类化合物
B、羰基化合物
C、芳香环
D、羟基化合物
E、巯基化合物
3、有机药物是由哪种物质组成的()。
A、母核+骨架结构
B、基团+片段
C、母核+药效团
D、片段+药效团
E、基团+药效团
4、含硝基的药物在体内主要发生()。
A、还原代谢
B、氧化代谢
C、甲基化代谢
D、开环代谢
E、水解代谢
5、在药物分子中引入哪种基团可使亲水性增加()。
A、苯基
B、卤素
C、羧基
D、烃基
E、酯基
6、关于药物的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分配系数适当,药效为好
B、分配系数愈小,药效愈好
C、分配系数愈大,药效愈好
D、分配系数愈小,药效愈低
E、分配系数愈大,药效愈低
7、以下哪种反应会使亲水性减小()。
A、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B、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C、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D、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E、乙酰化结合反应
8、为了增加药物吸收,降低药物酸性,可将羧酸类药物制成()。
A、磺酸类药物
B、醇类药物
C、盐类药物
D、酰胺类药物
E、酯类药物
9、可被氧化成亚砜或砜的为()。
A、酰胺类药物
B、胺类药物
C、酯类药物
D、硫醚类药物
E、醚类药物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药物在胃中解离型药物量增加
B、酸性药物在小肠解离型药物量增加
C、碱性药物在胃中吸收增加
D、碱性药物在胃中非解离型药物量增加
E、酸性药物在小肠吸收增加
二、配伍选择题
1、
A. 普罗帕酮
B. 氯苯那敏
C. 丙氧酚
D. 丙胺卡因
E. 哌西那朵
<1>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强弱不同的药理活性的是()。
<3>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的是()。
<5>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2>生成环氧化合物后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的是()。
<4>发生ω-氧化和ω-1氧化的是()。
3、
A. 氢键
B. 疏水性相互作用
C. 电荷转移复合物
D. 范德华引力
E. 共价键
<1>磺胺类利尿药和碳酸酐酶结合是通过()。
<3>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产生细胞毒活性的原因是可与鸟嘌呤碱基形成()。
<2>可被氧化成亚砜或砜的是()。
5、
A.
B. 卡马西平
C. 雷尼替丁
D. 呋塞米
E. 葡萄糖注射液
<1>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
<3>体内吸收受渗透效率影响()。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药物代谢是通过生物转化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泄至体外的过程。药物的生物转化通常分为二相。
<1>第I相生物转化引入的官能团不包括()。
A、葡萄糖醛酸
B、硫酸
C、甘氨酸
D、Na+-K+-ATP酶
E、谷胱甘肽
四、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第Ⅰ相生物转化的正确说法是()。
A、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
B、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
C、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结合
D、对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影响较Ⅱ相生物转化小
E、有些药物经第I相反应后,无需进行第Ⅱ相的结合反应
2、以下药物属于PEPT1底物的是()。
A、乌苯美司
B、氨苄西林
C、伐昔洛韦
D、卡托普利
E、依那普利
3、以下药物易在胃中吸收的是()。
A、奎宁
B、麻黄碱
C、水杨酸
D、
E、氨苯砜
4、参与硫酸酯化结合过程的基团主要有()。
A、羟基
B、羧基
C、氨基
D、磺酸基
E、羟氨基
5、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时,可逆的结合形式有()。
A、范德华力
B、共价键
C、电荷转移复合物
D、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E、氢键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解析】:C。一般伯胺的活性较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季铵易电离成稳定的铵离子,作用较强,但口服吸收不好。
2、
【解析】:B。在药物和受体分子中,当碳原子和其他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N、O、S、卤素等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大原子的诱导作用使得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产生电偶极。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和受体的作用。
3、
【解析】:C。化学合成药物中的有机药物、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这些药物都是由一个核心的主要骨架结构(又称母核)和与之相连接的基团或片段(又称为药效团)组成。
4、
【解析】:A。芳香族硝基在代谢还原过程中可被CYP450酶系消化道细菌硝基还原酶等酶催化,还原生成芳香胺基。
5、
【解析】:C。药物分子中引入羧酸后可增加其水溶性。
6、
【解析】:A。脂水分配系数可以反应药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7、
【解析】:E。ABCD四个选项中的结合反应都是使亲水性增加,极性增加,而乙酰化反应是将体内亲水性的氨基结合形成水溶性小的酰胺。
8、
【解析】:E。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酯基化合物进入体内后,易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利用这一性质,将羧酸制成酯类前药。
9、
【解析】:D。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
10、
【解析】:B。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的非解离型药物量增加,吸收增加,反之都减少。
二、配伍选择题
1、
<1>【解析】:B。抗过敏药氯苯那敏,其右旋体的活性高于左旋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离芳环近,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空间选择性。
<3>【解析】:C。右丙氧酚是镇痛药,而左丙氧酚则为镇咳药,这两种对映体在临床上用于不同的目的。
<5>【解析】:A。对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言,其两个对映体的作用是一致的。
<2>【解析】:C。卡马西平,在体内代谢生成10,11-环氧化物,这一环氧化物是卡马西平产生抗惊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代谢活化产物。该环氧化合物经进一步代谢,被环氧化物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地水解产生10S,11S-二羟基化合物,经由尿排出体外。
<4>【解析】:D。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经ω-氧化生成羟基丙戊酸钠和丙基戊二酸钠;经ω-1氧化生成2-丙基-4-羟基戊酸钠。
3、
<1>【解析】:A。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相结合的例子在药物的作用中比比皆是,如磺酰胺类利尿药通过氢键和碳酸酐酶结合,其结合位点与碳酸和碳酸酐酶的结合位点相同。
<3>【解析】:E。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与DNA中鸟嘌呤碱基形成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毒活性。
<2>【解析】:D。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因此,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以及作用强度有很大的不同。
5、
<1>【解析】:A。
<3>【解析】:C。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1>【解析】:B。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四、多项选择题
1、
【解析】:ABE。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但是也有药物经第I相反应后,无需进行第Ⅱ相的结合反应,即排出体外。其中第I相生物转化反应对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影响最大。
2、
【解析】:ABCDE。PEPT1典型的底物为二肽、三肽类药物,如乌苯美司(二肽)。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伐昔洛韦等药物有类似于二肽的化学结构,因此上述药物也是PEPT1的底物。B选项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D、E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
【解析】:CD。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和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如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在胃中几乎全部呈解离形式,很难被吸收。
4、
【解析】:ACE。参与硫酸酯化结合过程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羟氨基。
5、
【解析】:ACDE。非共价键键合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执业药师《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试题】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复习06-20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练习题03-23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练习题及答案03-23
2024年执业药师药物化学高频考点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