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历史

历史考试得高分的技巧

时间:2021-06-19 16:37:09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考试得高分的技巧

  别人家的答案为什么那么多分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别人比你更会“说话”。

历史考试得高分的技巧

  请仔细想想,“没差多少”究竟是差了多少?“没差多少”是指你与标准答案想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毕竟还是差了一些。听说过“词不达意”吧,许多同学的历史答案,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点。答题语言缺乏概括力,缺乏准确度,同样的意思,同桌的她一句话正中靶心,同桌的你一大篇还在外围。

  一些同学没有意识到,史地政同样有自己的答题语言,而非单纯用大白话答题。数学的答题语言是数字、数学符号及其背后的逻辑,史地政的答题语言则是相应的学科术语、既有论断、学科所服从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逻辑。

  以历史学科为例,其答题语言即历史学术语、定性的史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体现的史学逻辑。

  比如,谈到自秦始皇起诸多帝王的政治举措的影响,往往少不了加强君权。答题时,你可以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可以说加强君主专制,也可以说加强君权或者皇权,但是如果你答的是加强王权,就有问题了。因为中国自秦始皇起实行的是皇帝制度,而王权对应的是国王制度。

  再如,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北伐的影响,标准的表述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动摇”一词,换成“冲击”还尚可,但如果换成“瓦解”“推翻”,就欠妥帖了。而如果你用30字以上的篇幅来表达这个意思,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字数和分数成反比。为什么北伐的影响一定要这样表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军阀割据的性质和各派系军阀背后的外国势力来说明,也可以从中国当时地域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的政策这两个方面来证明,但最简单粗暴也最让人无力反驳的理由是:这一表述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给出的定性判断。换言之,拟定课程标准和考纲的人希望高中生这样认识北伐的意义,也会在考试中考查大家是否这样认识北伐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价值依托来编写的,这套唯物史观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诸多关系的认识,有一套既定的逻辑。

  答题时,这套逻辑既是我们形成判断的依据,也可以是我们组织答案的线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必然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一般性质,即一切以生产力为上。所以,谈到某些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去说明。比如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即当时英国的大众消费者不仅有消费的欲望还具有消费的能力,当时的消费导向,也使得本来只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人去购买体面的商品,本来只购买体面商品的人去购买奢侈品。如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英国海外殖民扩张使得利润大量涌入、当时社会舆论花式诱导消费、人们普遍有着从众的消费心理等方面去分析,但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下,不能漏掉的根本原因是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率大幅提高由此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

  再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同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所以,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无论分析一位还是一群英杰的功业,都需要兼顾历史大背景,不可只强调个人能力;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需要同时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所以,你和别人家孩子的分数差距不在于人品,而在于谁更会“说话”。答题语言说得好,分数自然拿得高。

  这些学科术语、定性判断、史观史论从哪里来?基本来自教材。

  许多同学在备考时淹没在海量的复习资料中,却忽视了教材。高中历史教材里散落着大量金句,这些金句言简意赅,其对历史事件的定性、原因分析和结果归纳,表述规范,概括力强,是放之考试而皆准的黄金答案。这提示我们,在历史乃至文综备考中,切不可忽视教材,教材值得大家反复阅读。阅读教材时要留意这些金句,并将之用在答题中。教材金句在综合考查史观、史论、史实运用和史学表述的历史解读题里,尤为好用。从材料中提炼的观点,要符合教材呈现的唯物史观;论述角度可以借用教材分析历史事件的常用角度:政经思、技术制度思想、内外因、主客观;每个角度的论点以及最后的总结,可以调用教材中凝炼鲜明的金句,全篇表述尽量多用教材提供的术语。

  高考以及备战高考的一系列考试都是标准化考试,标准化意味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看似“差不多”的答案体现在分数上往往会差很多。史地政备考的重要任务,就是熟悉教材金句和背后的逻辑,并且在练习中逐渐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答题语言。

  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历史教材金句,同学们在复习中也需留意总结和积累金句。金句护体,无懈可击!

  1.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 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4.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垄断特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6. 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成年男性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7.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点。

  8. 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9. 11-12世纪,欧洲各地城市普遍重新兴起,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形成。

  10. 13世纪封建等级代表制出现,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解决,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保证了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权也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

  13.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农民想要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

  14.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5. 清末错综复杂的矛盾交会,使武汉三镇成为辛亥革命的突破口。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18. 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19. 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0. 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1.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2.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市坊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23.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4. 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带来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革命:商品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5.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这些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6.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7. 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8. 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9. 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3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延长节假日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32.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3. 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4. 二战后,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5.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36.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

  37.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8.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其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9. 18世纪末到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创作风格上刻画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40.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历史考试得高分的技巧】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托福听力考试得高分的技巧06-20

小升初数学考试得高分技巧06-30

造价工程师考试得高分的技巧09-19

雅思口语考试得高分的四大技巧07-01

造价工程师考试得高分必学的技巧10-01

SAT考试得高分的方法06-23

小升初数学考试得高分的五大技巧06-30

监理工程师考试得高分的小技巧04-10

考雅思听力阅读高分的技巧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