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国际中小学

农历三月三的来历

时间:2024-09-01 16:45:52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历三月三的来历500字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历三月三的来历,欢迎大家参考!

  【1】农历三月三的来历

   到了明清时代,月饼已成为我国各地的中秋美食。《明宫史》中载“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如有剩余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沈榜的《宛署杂记》在记述明朝万历年间北京风俗时说: “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饼相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个人应聘材料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简历1份(含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学科成绩、实习鉴定、毕业鉴定、身体状况、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等情况);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发表的论文作品、各种获奖证书等复印件各1份(面试时需带以上复印件的原件审核);彩色生活照1张。

   太阳公公笑呵呵地对鲁布桑巴图说:“魔鬼刚过去,我正忙于照耀大地,以利于万物生长,没注意魔鬼跑到哪里去了,你去问问月亮姑娘吧!她晚上在天空中遨游,能够看到四面八方所发生的事情。一定会知道魔鬼的行踪的。”

   谁叫你是魏延,不是庞统呢? 谈这个战略魏延的级别还不够,就象火攻曹操,只能周瑜鲁肃明白一样,要是一开始丁奉徐盛就都通知到,只怕曹操也该采取相应防范了.对于一般武将,诸葛亮的` 战略只能是象公开的一样 -- 挺进中原,消灭曹魏,否则,士气何在?对信仰汉室的北方遗民影响又怎样呢? 诸葛亮是不能够告诉大家,我们只要打下陇西就要停下来休息啦.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无法明言拒绝魏延的理由,只好东拉西扯,把魏延 打发了事,却不料留下了这样一个千古争论。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2】农历三月三的来历

   壮家人过三月三,是由于他们居住地区海拔较低,气候长年酷热,而就在春耕未央的农历三月时节,正是风和日丽、气候温和的一年里最舒适的日子,村村寨寨的乡里乡亲就趁时机来个大约会。唱山歌小调、撑竹筏、泼水嬉戏、逛三月街,热热闹闹成全大家的开心。

  关于三月三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一个员外生有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长女次女都已嫁给了有钱有势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丽妹的三女还未出嫁,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能文,品行独特,经常背着家人乐善好施穷人。尽管追求丽妹的富人官人络绎不绝,但她都一一回绝,弄得父母伤透了脑筋。原来丽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贫穷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强哥。阿强虽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经常为穷人做好事,无论谁家有什么农活忙不过来,他总挤时间前去帮忙,他家有什么好吃的,也少不了乡亲们,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爱。阿强也聪明过人,虽然经文圣书没读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尤其是吟诗唱山歌,能触景生情,即兴时,山歌唱得滔滔不绝。丽妹虽然经文圣书比他读得多,但还拜他为师。阿强见丽妹谦虚好学,总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经常一起探讨诗文。那一年农历二月下旬,壮乡举行山歌比赛,丽妹、阿强哥都报名参赛。听他俩的对歌,人们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结果双双都得了头名金奖。通过这次赛歌,丽妹对阿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他那聪明绝顶,现编现唱,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于是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大家离去之后,丽妹有意留了下来,含情脉脉地对阿强吐露了自己的爱意,并发誓:“如阿强哥不娶她,她也一辈子不嫁人。”对她的话,阿强十分高兴,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难为情地推辞说:“我出身贫寒,恐怕你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丽妹紧紧抱住他,告诉他说:“不会吧,只要你登门求婚,他们会同意的。”丽妹追求阿强,乡亲们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愿为阿强捐献彩礼,只要员外家人开恩。阿强在乡亲们的资助下,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带上厚礼与媒婆及同伴到了员外家求婚。尽管他们好言相劝,员外夫妇就是不肯把三女许配给阿强。他们无奈,只好失望而归。丽妹见自己的父母无情,便产生了私奔的念头。 一个深更半夜,丽妹跳窗找阿强哥去了。正当他们相互倾吐衷肠之际,员外家丁闯了进来,强行把丽妹抓了回去。丽妹泣不成声乞求父母成全她与阿强这门婚事。说阿强家境虽贫寒,但凭他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会有好日子过的。但固执的父母还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丽妹眼看不能与阿强结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发了不如死去的念头。待父母他们都散去入睡后,留下遗书,便吊梁自尽了。门外的丫环朦胧中醒来,听见闺房内有了异常,打开一看,她简直惊呆了,丽妹己寻短见了。她拼命呼救。顿时,员外—家嚎哭了起来。他们看着遗书,悔恨不该干涉儿女的婚姻自由。乡亲们从哭声中知道了丽妹为了反抗父母不给婚姻自由而悲愤死去,对她深感同情,都对员外夫妇极为愤慨。 再说阿强从员外家提婚不成回到家后,饭茶不思,一头便栽倒在床上,父母怎样叫唤他,就是不吭声。当丽妹殉情的噩耗传来,无形给阿强重大的精神打击,他脑子嗡嗡作响,想到生不能结为夫妻,死去在阴间也要结为夫妻。想到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门,三步并作两步,很快来到了员外家,“哇”的一声扑在丽妹的尸体上,说时迟,那时快,猛地起身一头撞到梁柱也殉情去了。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三。乡亲们见壮乡里的好儿子、好女儿双双殉情了,个个悲痛万分,哽咽着、哭泣着。有的还以山歌来称颂他俩坚贞不屈的爱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后才隆重地为他俩下葬。 为了纪念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着糯米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欢唱歌,一唱就是几天几夜,歌圩就这样形成。

  壮乡的起源是怎样的

   广西的人口主要是少数民族,史称僮族。“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米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僮、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僮”名,到明代“僮”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僮在《辞海》中有几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奴仆的意思),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国务院决定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壮乡三月三歌圩的由来

   三月三歌节 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老人小孩亦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盛况空前。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通知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是我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从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2014年“壮族三月三”放假时间为:4月2日至3日(即农历三月初三、初四)。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要求本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对民族节庆重大意义的宣传报道,并组织引导开展相关民间的活动。特别是自治区民委要主动商自治区新闻办、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等部门,把节庆活动的内涵进行梳理和提炼,在自治区主流媒体上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自治区文化厅等部门要及时制定活动方案,以民间群众、乡村社区为主,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站、室)以及传统节庆场所等文化资源,创新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组织好在节日期间的群众活动。自治区体育局要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各地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竞技活动。自治区旅游局要主动商自治区民委、文化厅、体育局等部门,制定民族文化旅游的相关方案,在节日期间,在全区不同的区域,重点打造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

【农历三月三的来历】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09-14

三月三的来历和习俗10-03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06-20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10-16

2017年黎族三月三的来历09-18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通用5篇)06-29

Word查农历的技巧介绍07-14

钢琴的来历07-24

农历二月二的习俗及禁忌09-18

农历二月二吃什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