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拓展训练的起源和意义
摘要: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历史沿革入手,简单介绍了拓展训练的产生、发展、应用现状和主要项目内容。之后,本文从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独特优势入手,介绍了拓展训练特有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大学生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拓展训练;起源;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在西方被称为“体验式培训”,在国外已有七八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才被当作新名词介绍给国人。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潜艇埋伏在大西洋海底,攻击盟军补给运输船队,致使盟军船只下沉、船员纷纷落水,由于海水冰冷且远离陆地,所以造成大量的水手牺牲。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海难后,总会有极少数人能够活下来,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活下来的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船上年纪相对年长的水手。一些心理学家和军事专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决定你生存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你的体能,而是你的心理素质及意志。年长的水手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处事经验,能够沉着冷静地分析当时所处的环境,由于已经成家立业,心中有所牵挂,怀着坚定的生存信念,最终摆脱了死亡厄运。而年轻的水手们,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精神的沮丧和不知所措会导致人的生理防线全面崩溃,造成体力的急剧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
于是军方建立了一些水上训练学校,除了训练海军的体能外,主要通过一些情景模拟的科目对海军的生存能力、作战意志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训练。当时这所学校对战争的兵员保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战争中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
二战结束后,这所学校的功能也随之退化,后来一些组织行为专家从这所学校的培训模式里得到启发。德国人库尔特.汉恩(Kurt.Hahn)和英国人劳伦斯.沃特(Lawrence.Holt)首先将这种训练运用到战争以外的培训中,并提出Outward bound概念,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人们进入工业化社会,很多社会人士和管理者经常会身处与落海水手相同的境遇。人们面对节奏飞快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造成很多社会人的思想保守、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承受不了压力会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些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就慢慢形成以培训管理者和企业人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学校。他们创立的Outward bound概念就是体验式培训的前身,这种具有独特创意的特殊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中包含挑战性项目和合作性项目。学员无论在个人还是在团队的层次上,都可通过对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激励等要素的训练而得到提升。
拓展训练的挑战性项目多为个人项目或小组项目,强调挑战自我、信任和激励。学员在队友激励下,通过完成规定科目来扩大自己的“舒适领域”,从而正视困境和减少对危机感的恐惧。挑战性项目包括:海难逃生、背摔、空中单杠、高空吊环、断桥、多孔桥、高空速降等。
合作性项目多为团体项目,需要学员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所有参加者均需投入其中,从而得到了解自我和提升团队的机会。合作性项目包括:电网、突破雷阵、齐眉棍、解手链、解绳套、荆棘排雷、信任背摔、顶针传递、相依为命、心灵感应等。
二、拓展训练的教育意义
现代社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需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明确的职业规范外,还需特别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敢于进取、冒险、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从实践中,或从强化培训中培养。现代企业和学校的学习、培训活动不少,方法上绝大多数是传统授课式或灌输式的教育,可以说这样的培训对目前最需要提高领导、管理能力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成效并不显著。因此,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拓展训练的出现令人振奋。
拓展训练就是让人们在体验中学习,强调“感受”学习,而不是单在课堂上听讲。在体验式的学习中,学员是过程的主宰。如果学员感到课程的进程由他们掌控,他们将更加注意活动的过程——没有人比自己更能走近自己的内心。研究指出,一般课堂讲授式学习的吸收程度为25%,而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员。
拓展培训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不了解其它人的感受时,即使我们有很好的见解,我们也很难说服他人。而拓展培训的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学员接受。但拓展培训的最终目的,不只是玩乐趣,而是让学员将培训活动中得到心智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这个过程,如果能够有专业培训师的指导及意见,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拓展培训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大多数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培训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知识和技能作为可衡量的资本固然重要,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往往更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何种情况下能使有限的知识和技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另外,笔者在这些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现借鉴拓展训练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而且在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时,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学生由于失恋而消沉,通过单一的心理咨询和个别谈话均未取得效果,培训师经过研究,为其设定了“负重训练”结合“高空断桥”的拓展训练项目来进行引导,让其背上2.5L的大瓶可口可乐数瓶,围绕操场一直跑到筋疲力尽的时候,问他:“背着包袱累不累?能不能甩掉?!”在其回答“能”后,扔下一瓶,继续再跑,直到扔下所有可乐后,带其登上8米高空的断桥,让他高喊:“忘掉过去,走向新生!”之后越过断桥。随后与他进行心理疏导,结合他刚刚的体验过程,通过从人生发展、挫折应对、家庭友爱等方面予以引导,该同学自己感觉“好像领悟到了什么”,之后很快摆脱消沉,重拾自信。
其他还如:一个简单的“麻雀变凤凰”就可以教会学生创造力与自信心,一个普通的“打绳结”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习惯的改变;对于自闭内向的学生,可采取“信任背摔”和“人字桥”的群体拓展训练项目结合心理疏导来予以干预;对于自卑的学生,可采取“过电网”和“高台演讲”等拓展训练模式予以干预;对于责信心不强、团队精神差的学生可采取“盲人方阵”和“风火轮”等拓展项目结合管理学方法进行教育等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种灵活的形式对学生的触动和影响远好于一般的谈心和教育。尤其是那些多次谈心效果不佳的学生,在拓展训练的体验和引导疏导教育的双重作用下转变明显,且长期效果极佳。
究其原因,80后、90后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后接受多元文化影响,对很多事务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他们既具有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差、逆反心理强、从众心理强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简单的说教、灌输,很难改变原已固化于学生心中的一些观念、认识,这也是传统思想教育在高校中一直较为薄弱的环节。而实践体验是最让大学生信服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采取拓展训练的形式,模拟现实场景,先行而后知,让同学们自身体验到不同感受,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方法去引导,可以从而由内而外地让他们认识到一些问题,进行自发地自我调整和完善。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心理治疗中的认知领悟疗法异曲同工,对于面临心理困惑的同学,我们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来改变其认知,改善其心理困境;对于普通同学,我们也可以采取这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诸多素质品质。因此,通过拓展培训,可以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促进人的自我探索,提高人面对危机时的承受能力,这就是拓展培训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5
[2] 简波,谢斌.浅谈高校拓展训练开展的前景.Journal ofChangzhou Vocational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16(4): 41~43
[3] 赵东平,古令,谢龙,李苏,王学敏,王科术.通过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45~147
[4] 钱永健著.拓展训练.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89~90
[5] 孟刚主编.户外运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30
[6] 郑洪利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9~40
[7] 郭霖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20
【大学生拓展训练的起源和意义】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2.拓展训练的起源
3.拓展训练意义
5.拓展训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