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中考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时间:2022-12-01 19:56:42 中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篇1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0.94%0.03%

  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上述四种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性从强到弱是的: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该实验观察到现象是:

  造成水流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如果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可能原因是

  二.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5、造成酸雨的原因是

  6、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

  三.纯净物混合物

  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 等。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

  3、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四、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五、分子、原子和离子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 、 、 构成的。

  1.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 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 ,运动速率越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选“相同”或“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填“有”或“没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 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填“发生”或“没有发生”)

  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填“同种”或“不同种”)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写化学式):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硫、磷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 电性。 核电荷数= =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 ( )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写化学式)

  3、相对原子质量

  ⑴ 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 4个 易 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 个 易 电子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决定的。

  5、离子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 ,2个亚铁离子: ,5个钙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 ,2H+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2+

  nCO2 , 3Cl-

  5SO42-

  (4)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为例。)

  (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

  联系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填表:常见的离子符号

  阳离子阴离子

  带1个单位电荷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篇2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

  S__________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____________ 、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 - 、HSO4 - 、H2 PO4 - 、HPO4 2-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钾钠硝铵溶 溶碱有五种 钡钾钙钠氨

  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 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2-2-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 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 H2 和He ⑵ CO、N2 和Si ⑶ O2 、S和 S2- ⑷ OH- 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构成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

  原子 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2+ 3+ 2++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FeCa --2--

  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20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 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 ,后N+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篇3

  1、水的组成实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

  ①实验现象: 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上有气泡缓慢产生,负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燃烧的更旺,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负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 O2↑。

  2、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实验注意事项

  ①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如电池、蓄电池等);

  ②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稀氢氧化钠溶液等。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篇4

  重要考点之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重要考点之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重要考点之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重要考点之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1)溶解(2)过滤(3)蒸发(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重要考点之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3)碳酸根的鉴别(4)酸、碱的鉴别

  重要考点之六:练一练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干冰灭火C、涂油漆防锈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

  重要考点之七: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近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重要考点之八: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练一练: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盐A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滤液中再加入钠盐B的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为________B为__________。

  重要考点之九: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近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重要考点之十: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

  该考点只适用于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该考点的内容有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使用新教材的同学要牢牢把握这一考点的内容,它是一定可得分的题目,也是试卷上必定出现的考点。

  中考化学考点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点复习 篇5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五.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六、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SO2+Ca(OH)2==CaSO3+H20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SO3+Ca(OH)2==CaSO4+H20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SO3====Na2SO4+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七.常见物质颜色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注意: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注意:硫为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