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境由心生抒情散文
所谓“意境”,即作者主观意识与自然环境有了某种心灵的契合,用艺术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文字。
欣赏别人的文章,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对作者的情怀有所体察,以心灵感应心灵,以情一动情,方可入境矣。
我们不是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吗?在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见鸟飞而振奋,沐春雨而欣然;闻流水而想到时光流逝,岁月弥足珍贵;观落日而感其异常灿烂,会想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以才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看天上云飘,就会感叹人生之飘忽,未来之难测;见夕陽在山就会因人生之垂暮而黯然神伤,也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
自古人性*是相通的,岁月的尘埃无法蒙蔽人类心灵的一点灵犀。因而,每当我们沉浸在作家们用心血和文字创造出来的感人的意境的时候,我们就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随之悲喜交集而不能自已。
自古以来,凡高雅之士,大多去繁华,喜偏僻幽静之地;去热闹,喜独处。因而行诸于笔端的常常是山峰奇绝,溪流脱俗,花草超然。正所谓一山一水皆亲近,一蜂一蝶是朋友。亲近自然,远离世俗,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刘禹锡那样,身居陋室而以卧龙,谪仙自诩;像陆游那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因为清高所致,亦是性*情使然,很多的时候是坎坷的人生经历,留在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创伤,使他们难以释怀,由心灵借诸笔端宣泄一下,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欣赏意境,需要我们融入其中,去感受,去体味,去思考,去玩味…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一醉?总是离人泪。”这是《西厢记》中的一段文字,写秋天的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冷的意境,渲染了人物的离愁别恨。“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况是离别在即,有情一人泪眼相对呢?境的凄凉和心的凄楚重叠了,融合了,悲从心来,泪如雨下就是非常自然的了。这样的意境总会令人难以自持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小诗,有没有景中之情,言外之意呢?吴烻《唐诗直解》云:“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赋中有比,大堪讽咏。”徐增《说唐诗详解》云:“此乃子厚在贬所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非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余岂效此渔翁哉!”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鸟不飞、人不行之地,真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矣,何足为轻重哉?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何为而作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诸如之类,都认为作者以渔翁“自寓”,尽管各人的解释不尽相同。
我认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出了一个“空”字,写出了一个“静”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出了一个“寒”字,一个“孤”字。孤寂,孤傲,心寒,意冷,借人迹皆无的一江寒雪弥漫而出,渲染出的意境,何人不为之动容呢?言外之意,境中之情,自不待言矣。
见景生情,见贤而思齐,这是人类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和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思维结果,或者可以说在许多时候人的情感是由“境”引发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是如此。
其实在很多的时候,主观的“意”造就了眼里的“境”。一样的景致,看在不同人的眼里,或不同时期观赏相同的景致,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看到落花有人想到消逝,有人想到再生;看到嫩芽有人想到怜惜,有人想到希望。“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就是很好的注解。
欣赏别人创造的意境,需要我们以己之情去体察作者之情,进而感悟文字的内涵,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或许能获得破译作家心灵的钥匙,开启进入艺术殿堂的通道,在我们钟情的意境中,和古今中外的大师们,登泰山而临天下,俯仰天地,神游八荒;履高亭而披长风,把酒长啸,吟赏烟霞;访幽谷而窥流云,舒卷无痕,了无牵挂;游芳草而沐春雨,指点花开,共话桑麻;读书至此,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境由心生抒情散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境,由心生01-19
境由心生随笔12-19
境由心生经典散文03-28
境由心生作文06-26
境由心生的作文11-22
境,由心生作文01-19
境由心生励志小故事11-24
境由心生作文11篇07-21
境由心生作文(7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