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生物

高中生物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复习题

时间:2021-06-28 09:23:11 生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复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高中生物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2.兴奋性: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3.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4. 阈值:刚刚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6.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生存的环境

  8.稳态: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二、填空题

  1.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兴奋性 、生殖 、新陈代谢和适应性。

  2.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兴奋和 抑制。

  4.生理学习惯上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称为可兴奋组织。

  5.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方式,其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8.反射弧的基本成分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选择题

  (一)A型题(单选题)

  1.阈值指的是( E )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E.刺激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关于兴奋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为

  B.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C.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D.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愈大其兴奋性愈高

  E.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称为兴奋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揭示生命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规律

  C.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D.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E.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4.以下哪些是有关稳态的正确描述( D )

  A.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B.稳态是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

  D.细胞外液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E.正常机体中的一些正反馈机制也是参与维持整个机体稳态的组成部分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C )

  A.适应 B.反应 C.反射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6.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E )

  A.调节幅度小 B.反应速度慢 C.作用广泛和持久

  D.调节的敏感性差 E.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7.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E )

  A.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B.血液pH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E.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是指( B )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 C.外界干扰的情况

  D.调定点的改变情况 E.中枢的紧张性

  9.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E )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分娩过程 E.减压反射

  10.下列关于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是一个闭环系统 B.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关

  C.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 D.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E.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11.在维持机体稳态的自动调节过程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E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凋节 E.负反馈调节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答:稳态指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神经调节,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

  行为调节,灵敏度低,时间长,需要反复训练;

  免疫调节,调控范围宽泛,发挥作用相对缓慢。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可在膜蛋白的参与下,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2.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3. 可兴奋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对刺激产生的反应迅速而明显

  4. 阈值(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5.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

  6. 兴奋-收缩耦联: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物质转运时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有结构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

  3. 根据引起通道开或闭的原因不同,可将通道分为电压门控性通道、受体门控性通道和机械性门控通道

  4.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5.入胞可分为两种方式,即吞噬和吞饮。

  6.主动转运分为两种,即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一般所说的主动转运是指原发性主动转运。

  7.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属于出胞作用。

  8.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

  9.跨膜电位主要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0. 动作电位的特点有全或无的、不衰减式传导和脉冲式。

  11. 局部兴奋的特点有非全或无的、电紧张性扩布和反应可以总和。

  12. 河豚毒能阻断Na+通道,四乙胺能阻断K+通道。

  13. 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低于其的刺激称阈下刺激。

  14.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组成。

  15.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传递的特点有单向传递、时间延搁和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

  16. 组成细肌丝的三种蛋白是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 。

  17.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有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

  2+18. 肌肉兴奋一收缩耦联的关键是Ca的释放。

  19.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称为等长收缩;长度开始缩短后肌张力则不再变化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三、选择题

  (一)A型题(单选题)

  1.液态镶嵌模型的核心是( A )

  A.脂质双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B.蛋白质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C.单糖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D.胆固醇分子层为膜的基架

  E.细胞膜无流动性

  2.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D )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E.逆浓度梯度

  +3.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跨膜转运属于( B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人胞

  4.易化扩散不同于单纯扩散的是( D )

  A.顺浓度梯度差 B.逆浓度梯度差 C.耗能

  D.需要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E.需要ATP酶

  5.人体内02、CO2和尿素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 A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人胞 E.出胞

  6.细胞膜的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 C )

  A. 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 B.通道蛋白的耗能过程

  C.泵蛋白的耗能过程 D.受体蛋白的耗能过程

  E.泵蛋白的非耗能过程

  7.氨基酸进入一般细胞的转运方式为( A )

  A.易化扩散 B.入胞 C.单纯扩散 D.吞噬 E.主动转运

  8.下列生理过程需直接消耗能量的是 ( D )

  A.维持静息电位的钾外流 B.引起动作电位去极相的钠内流

  C.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相的钾外流 D.肌质网摄入钙

  E.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细胞

  解释:钾外流,钠内流,钙内流均属于通道转运;肌质网摄入钙是依赖于钙泵进行原发性

  主动转运过程,直接消耗能量

  9.下列关于Na 泵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将细胞内K 转运出去 B.将细胞外Na 转运入细胞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维持细胞内外的Na 、K 离子浓度梯度

  E.活动增强导致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反应

  10.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 C )

  A.超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射 +

  解释:神经纤维膜电位从-70mV变为-90mV称为超极化,从-70mV变为-50mV称为去极化,从+30(动作电位峰值)变为-70mV(静息电位水平)称复极化,反极化是去极化的极端部分,从-70mV变为+30 mV称为去极化(其中0 mV至+30 mV称为反极化),动作电位0mV,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

  11.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E )

  A.去极化 B.复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极化

  12.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

  A.细胞内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13. 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接近K的平衡电位 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 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

  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14.增加细胞外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变化的规律是膜电位的绝对值( E )

  A.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减小

  解释: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K+外流(依赖细胞内外钾浓度差进行)产生的。细胞外液中钾浓度增高,K+外流减少,膜电位绝对值减小

  1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D )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静息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静息电位之差

  E.钠钾平衡电位之和

  16.阈电位是( A )

  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B.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

  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

  E.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指标

  17.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复极相与K+通道开放有关,与Na十离子通道无关

  D.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8.局部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E )

  A.反应的等级性 B.可发生时间总和

  C.可发生空间总和 D.可进行电紧张扩布

  E.具有“全或无”的特征

  19.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 D )

  A.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B.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C.锋电位 D.终板电位

  E.后电位

  20.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将( B

  A.不引起任何反应 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反应

  C.引起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 D. 引起不衰减性传导的局部反应

  E.引起不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 B

  A.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十相对不应期

  2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E )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C.动作电位频率 D.静息电位水平

  E.引起兴奋的阈值

  23.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膜任何一处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传遍整个细胞膜

  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

  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

  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不同而改变

  E.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快

  24.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D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高中生物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复习题】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第一章和第二章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0-26

初二第一学期生物第五单元第二章和第三章复习试题及答案07-02

银行从业资格《银行管理》第二章复习题11-09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框架11-17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11-03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题03-24

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第二章复习题10-24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1-06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