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放飞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数学教学与思维关系密切,小学数学的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应如何把握课堂,努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在一系列的“做数学”的活动中,让孩子张扬个性,放飞思维。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与作法。
一、借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只有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思维发展阶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九加几》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
9+6=15 9+7=16 9+8=17 9+9=18
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是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组织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手、口、脑、眼并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生动的表象,使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如《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我设计准备了三套学具,第一套学具是三组长方形卡片,每组有两张。第一组两个长方形面积悬殊较大,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就能比较出大小;第二组两个面积相近,长边相等,宽边不相等,学生通过动手重叠进行比较;第三组面积相近,一个长边长些,另一个宽边长些,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和重叠进行比较。这时教师引导“这样的两个长方形在不损坏的前提下,该如何判定它们的大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解决方法。这时我出示第二套学具,学具包含相同数量和大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尝试,验证,得出结果,这个过程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活跃。在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择优中得出用正方形方格进行填充,比较哪个长方形里包含的正方形格子数量多,哪个面积就大的结果后,教师适时总结出:国际上规定一定标准的正方形的大小作为衡量物体面积的单位。那么这些作为单位的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多长呢?它们的面积又是多大呢?这时教师出示第三套学具,学具包含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和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要求学生通过测量看书,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联系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它们。
在这三次动手操作活动中,每次的操作活动都是有目的性地边操作边思考。让孩子们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从而对新知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又不断发现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系统的、互相联系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将原有知识状况作为教学的起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进程中,就是刚刚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的只是和经验建立联系的过程。然而新识既是发展,又与旧知识有所不同,其间是有坡度的,所以如何沟通知识的联系,搭好新旧知识之间的桥,则成了教学的关键。
【浅谈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放飞学生思维】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浅谈小学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04-04
如何把握平行志愿梯度06-29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08-19
注会复习如何把握学习节奏09-15
雅思口语如何远离中式思维09-23
浅谈数学的教学设计12-04
大班:《思维数学》区域活动教案07-14
GMAT数学考试的必备思维09-18
营养师考试如何把握重点10-01
托福阅读如何注重对语言的把握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