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数学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时间:2021-10-27 16:35:04 数学 我要投稿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5(1)和1米的5(4)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3(4)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3(1)合成的数,写作

  1 3(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2(1) = 0.5 4(1) = 0.25 4(3) =0.75 5(1) =0.2 5(2) =0.4 5(3) =0.6

  5(4) =0.8 8(1) =0.125 8(3) =0.375 8(5) =0.625 8(7) =0.875 10(1) =0.1 16(1) =0.0625

  16(3) =0.1875 16(5) =0.3125 20(1) =0.05 25(1) =0.04 50(1) =0.02 100(1) =0.01

  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双向平移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弹实验

  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 统计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为带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2(1);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乘法分配律也适用分数的简便计算。

  6、裂项公式(用于特殊的简便计算)

  密铺

  1、由线段围成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能够密铺

  2、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不能够密铺。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策略

  1、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

  2、要正确解决多次倒推的策略就是对题目先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过程来理清思路,再倒推回去或列方程解答。

  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

  第十单元 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 r2

  S圆 =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平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2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自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然

  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三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最小的自然数是:0;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不同乘)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_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V现在-V原来

  也可以V物体=S×(h现在- h原来)

  V物体=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率

  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

  ÷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率

  【单位换算】

  大单位小单位

  ÷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

  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

  =10÷5=2 =21÷5=4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如:

  2=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 0.03= 0.00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0.3 ==0.6 ==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如:2=2+0.3=2.3

  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互质关系: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与除法:分子(被除数),分母(除数),分数值(商)。

  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带分(整数部分和真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整数(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分、通分子: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通分)

  公因数

  约分求公因数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真分数、最简假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通分、通分子、化成小数)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取近似值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再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六统计与数学广角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统计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打电话的方案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七数学广角

  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 2 3 4 5 …次数

  3 3×3 3×3×3 3×3×3×3 3×3×3×3×3 …

  3 9 27 81 243 …次品个数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学习技巧

  学会看题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课后巩固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3

  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4、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5、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7、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8、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10、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11、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如12=2×2×3

  1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13、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的规律:(1)相邻的自然数互质;(2)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3)1和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5)2和任何奇数互质。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14、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5、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系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倍数关系

  16、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17、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计算结果通常用最简分数表示。

  18、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19、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分子分母都不同时,通分再比。

  20、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21、分数的意义两种解释: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②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

  数学整数加法知识点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数学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4

  1、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找因数的方法: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偶数:是2的倍数(0也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3、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公因数、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的那个就叫它们的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6、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公因数

  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做计算题型时需要注意什么

  (1)认真读题,仔细审题;

  (2)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例:32千克×4=128千克;

  (3)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

  例:一筐苹果重5千克,8箱苹果重多少千克?5×8=40(千克)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5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长=体积÷(宽×高) 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数除以进率。

  1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13、容积单位:升和毫升(L和ml) 1L=1000ml 1L=1000立方厘米 1ml=1立方厘米

  14、容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6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针对练习

  1.判一判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样的。()

  (4)10=4x-8不是方程。()

  (5)x=0是方程5x=5的解。()

  (6)9.3-1.3=10-2是等式。()

  2.解方程。

  x+53=102x-17=54

  x-0.9=1.2x+310=690

  8.5+x=10.2x-0.74=1.5

  数学中什么叫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或表达式)之间的关系。比如大小、倍数、互为相反数等。数量关系式是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用式子表达。,比如说a是b的两倍,写成数量关系式是a=2b。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在四则运算中,表示计算顺序,在小括号之后、大括号之前;表示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表示取未知数的整数部分;在函数中,表示函数的闭区间;在线性代数中,表示矩阵;正则表达式中表示字符集合。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7

  一、体积与容积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从外部测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从内部测量)

  注意:①同一个容器,体积大于容积;当容器壁很薄时,容积近等于体积。如果容器壁忽略不计时,容积等于体积。

  ②几个物体拼在一起时,它们的体积不发生改变(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二、体积单位

  1、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2、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①矿泉水瓶、墨水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②热水瓶等较大盛液体容器、冰箱可以用升作单位

  ③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三、长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①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体积用V表示,体积可表示为V=abh

  ②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用a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补充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2、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

  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

  长=体积÷高÷宽宽=体积÷高÷长

  注意:计算体积时,单位一定要统一;

  表面积与体积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四、体积单位的换算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L)、毫升(mL)

  知识点:

  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体积、容积单位间进为1000

  2、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五、有趣的测量

  1、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一般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通过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注意液面是“升高了”还是“升高到”)

  注意:在测量体积较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要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物体的体积,再算出一个物体的体积

  2、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液体体积减去原来液体体积

  数学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小学数学mm是什么单位

  1mm一般指长度单位

  mm指毫米,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米、微米、纳米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mm也是降雨量单位。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例如: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暴雨降雨量为50至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2长度单位简介及换算

  分米(dm)、厘米(cm)、纳米(nm)等,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分米dm,米m。毫米mm,厘米cm,用符号“m”表示。

  1里=150丈=500米。

  2里=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丈=3.33米。

  1尺=3.33分米。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8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整数B能整除整数A,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14.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四组,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2ab+2bc+2ca

  =2(ab+bc+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2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千克、克、吨之间关系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1t=1000kg。

  常见单位间换算题:

  13吨=13×1000=13000千克

  14000千克=14000÷1000=14吨

  8吨60千克=8×1000+60=8060千克

  5600千克=15吨600千克

  8千克=8×1000=8000克

  21000克=21÷1000=21千克

  3千克120克=3×1000+120=3120克

  4123克=4千克123克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9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计算中的发现:①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3.7×0.2=0.74

  ②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7×2=7.4

  ③一个数(0除外)乘于1,积和原来的数相等。如:3.5×1=3.5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①把因数的位置交换,再乘一遍。(通用)②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加、减法是第一级,乘、除法是第二级)

  ①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是先×÷后+?)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积的近似值:先求出积,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上文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0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2、计算中的发现:

  ①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3.70.2=0.74

  ②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72=7.4

  ③一个数(0除外)乘于1,积和原来的数相等。如:3.51=3.5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①把因数的位置交换,再乘一遍。(通用)

  ②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加、减法是第一级,乘、除法是第二级)

  ①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是先后+﹣)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积的近似值:

  先求出积,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6、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1

  一、直接写出得数.

  8-0.72=0.72×2.5×4=7.2÷0.8=

  0.64÷1.6=8.7÷2.9×2.9=4.2÷0.1=

  7.2+6.5+2.8=1.5×0.75+1.5×0.2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7-(8.65+2.7)92.5×0.25×46.7×0.9+6.7×0.1

  8.25×9.9+0.8253.4×8.7+34×0.136.5×1.1

  三、笔算下列各题.

  7.89×4.2728.56÷5.1102.6÷3.8

  四、列式计算.

  1、8.5与4.2的积比17.8的一半多多少?

  2、26.34比3.4与4.6的积多多少?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2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如何能轻松学好数学

  学好小学数学认真听课很重要

  小学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在小学数学课上选择做笔记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在小学数学课上你需要做的就是跟住老师的思维,学好老师的思维方式,这个阶段要培养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对于这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跟住老师的思路久而久之就会逐渐转换成自己解题的思路。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会独立思考

  小学是数学开窍的阶段,在解题上小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己独立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题来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而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你的这种独立解题的能力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这个培养过程很简单也很短,只要你得到一点的成就感对于小学数学你就会充满自信。

  其实,学好小学数学关键在于自己的真实能力,而不是形式。很多的小学生数学笔记一大堆,最后考试的成绩也就是那样。在学习上小学数学也好,其他科目也罢,不要讲究形式感,关键是要把一个个的问题和知识学透。不反对记笔记,但是不要一味的做笔记,听小学数学课是需要过脑子的。

  数学整数减法知识点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3

  1.众数的意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的特征: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计量过程中存在两组数据,而又需要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数据时,就要用两种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5.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1)根据两组数据量多少和图纸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线上确定好各点的距离,分配各点的位置;(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4)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5)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6)标出题目,注明单位、日期。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2-07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0-26

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13篇10-28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1-16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02-0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0-26

高等数学下册知识点07-30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知识点02-2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