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我的读书随笔

时间:2023-12-28 13:39:01 随笔 我要投稿

我的读书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读书随笔

我的读书随笔1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

  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

  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

  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

  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

  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

  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

  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

  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

  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

  10、家长工作有难度;

  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作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我的读书随笔2

  一个全新的问题来了:道,荒废了好久好久,悠悠地像是一阵来自远古的风,而且还没完没了地未央中;然后想要遵道贵德,却又不能不“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那么该怎么实践道才妥?

  老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隐藏于第二十章的问题,而是讲述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并毫不留情地、狠狠滴调侃了一番自己。

  为了便于理解消化,我把老子的这些自我剖析之词重新分段一下,我们先看原文,这样多少能有点感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老子一口气拍了四组不同角度的自我写真,下面我们欣赏并分析一下这些写真的字面意思,以及字里行间没有直接明说的弦外之音。

  第一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熙熙攘攘地、热热闹闹、拥挤不堪地都奔向那条名利之路,那种态势就像是去参加一场盛大典礼或宴席似的,那种景象就像春天来了之后,熬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人们纷纷出门,登山或登上高台去迎春、赏春一样的。

  我(老子):淡泊这些俗套的东西,不动声色地保持着宁静,像尚未开口说话的婴儿那样,只留给名利世界唯一清澈的表情,不言不语的,甚至连嬉笑都不会,唯有清澈。因为不去趟名利之路的那趟子浑水,所以看似没有路,而不知所往,不知所向。

  第二组:“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大家好像都是信心满满的,各种欲望似乎已经把大脑和心中所有的空间都装满了,好像有很多的收获,丝罗绸缎、金银珠宝、宝马坐骑、四驾马车马车什么都搞得风生水起,好像都非常丰富,丰富至似乎还有多余的了。

  我(老子):我好像把这些东西都搞丢了,都搞没了,我混混沌沌的、昏昏然然的搞得像个弱智一样的'!哎!我大概就是个愚蠢的家伙吧!

  第三组:“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俗人:满世界的人都在夏光璀璨地炫耀着自己,他们或炫耀学识、或炫耀财富、或炫耀服装、容颜、甚至连脚趾甲也在炫耀之列。

  满世界的人(俗人——理解为世人——满世界的人)好像都非常精明,都很会算计,什么事情他们总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我(老子):我不行,我昏昏沉沉的,好像什么也没得炫耀;在精明算计方面,我更不行,好像个闷葫芦一样的,怎么也不开窍,没有巧智,没有不善机巧行事。

  第四组:“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众人:众人都以有财富、有地位为荣,以这些证明着他们有本事。

  我(老子):而我不行啊。前面都说了我像个没有长成孩子的婴儿,婴儿以什么为贵呢?当然是以能吃到母亲甘甜的乳汁为贵了。

  其实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有点儿感觉的。

  《道德经》第六章,首次论述了道与母性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十章,再一次论述了道与母性之间的关系(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道德经》第十章,谈到过婴儿与道(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自谦自嘲的老子终于暗示了天下人:不要搞错,这些就是明道的表现。

  当然,除了这四组鲜明的对比之外,老子还给自己来了自画像:“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恍恍惚惚地浩瀚得像大海,无边无际;渺渺茫茫地飘忽如风一样,没有踪影,没有尽头,没有停留。

  这不正是未央的节奏嘛。

  这不也正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节奏嘛。

我的读书随笔3

  我看了一本书《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之社科人文、地理卷》。

  在这本书里印象最深的是《贫富差距》。

  世界上有些国家比较富裕,也有的国家非常贫穷。而且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按人均收入的比率来计算,在20世纪60年代,人均收入第五位的国家与倒数第五位的国家之间的比率是30:1;而今天,比率已经达到了80:1。另外,在世界各国,不论是富国还是穷国,国内的贫富悬殊也很大。

  那些最富裕的国家都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性行业,能够满足人民的.各种生活需要。这些国家可以自己生产国内所需要的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国家输出商品,利用赚取到的外汇从别国输入产品或服务。在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们所生产的粮食仅能够维持自身的生活。如果再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也难以保证。

  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很快。这些国家的出生率非常高,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需要吃饭。

  难怪最近会有金融危机发生呢,原来是这样啊,那以后我可在不能浪费粮食了,不能再见什么买什么了如果每个国家都这样,每个人都这样,那就不会有金融危机了,今天你做到了吗?

我的读书随笔4

  手中的书页翻过。牵起一丝风,夹带着书本特有的气味。这样的味道是那样熟悉,细细追究,却又似乎有些不同,思绪亦被那一页纸、一缕风引向往昔4岁。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妈妈读着一本安徒生童话,犹如被窝一样暖暖的声音。我被夜莺所感动,我为小人鱼儿而悲伤。

  我羡慕变成天鹅的丑小鸭,我同情在圣诞夜死去的小女孩……

  我总是缩缩脖子,把自己埋得更深,鼻尖是吸满了阳光的棉絮的,味道。我便一直以为,童话便是那种味道,和阳光一样的温暖、明媚,和棉絮一样的柔软、温馨。

  8岁。学会认字的我粘上了太婆家的书柜,那个仿佛藏宝箱一样的小柜。或许,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里面的确藏着宝贝。

  我会一整天坐在书柜边,看那带着大段图片的古老的小人书。那比它更古老的传说。我相信了女娲造人,我崇拜追日的夸父,我向往奔月的嫦娥,我难过牛郎织女的分隔……我总是埋在那堆发黄的纸页中,鼻尖划过的历史的味道,带着点点霉味,却更多的是种未知的神秘,出奇的好闻而吸引人。

  12岁。不知不觉,我有了自己的书柜。我开始读四大名著,艰难地啃着,囫囵地吞着,却依旧兴致勃勃。我开始读诗,读冰心的《繁星》与《春水》,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吉檀迦利》。

  我懵懵懂懂地读鲁迅的杂文,安安静静地读朱自清的散文,津津有味地读欧,亨利的小说……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深吸一口气,那是书的味道,是世界的味道,那是思想的味道。

  16岁。我依旧读书,读《瓦尔登湖》,读《一个人的村庄》,读《相约星期二》,读《行者无疆》……但是。依旧没有故事,没有特别的故事。我想,或许读书并不需要故事。纸张翻过,绚丽的颜色——花朵皆故事。是啊,每一本书。读每一本书,它们难道不是故事么?那每一种思想的激荡,每一种灵魂的感动,他们难道不是故事么?读书,本来就是故事吧。

  20岁。我走上了教育生涯,非常欣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那时起,在我眼中,书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盘。

  书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尝”它。

  《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要从小心怀天下,关心百姓;《海伦,凯勒》启迪我要笑对人生,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了解到古代历史上的战争故事;《绿野仙踪》则使我浮想联翩现在,虽说年龄大了,可始终不忘读书。心情好了,翻上几页,有点心得也好,没有也罢;晚上上床睡前,披衣而卧,念上几章散文,在饱尝书香的韵味之后便安然入睡,何尝不是一种幸事。读书是乐事,是容易的事。举手之劳的小事,我也严格遵守欧阳修老先生所谆谆教导的“读书三上”,“枕上”“厕上”。只不过把欧老师的“马上”改成了“车上”。

  一本书,它改变不了世界。但它影响着读书人的心。

  自己读书多了,收获多了,又当了30多年教师,也就“好为人师”了,我常常说给我的学生:读书要广,要有猎奇心理,而且什么都要涉猎,面要广,当然了也要精,对一个方面要深读下去,深读,也是慎独,君子慎独。

  读书不是做样子,不是在人面前摆摆“我要读书了”的样子,而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的心看,要人前人后一个样,这就是所谓的读书慎独。要想着如何挖掘自己的思想,一日三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广泛阅读,而且还要专门地去读一些哲学著作,要上知老子,苏格拉底,下知老子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追问。远知上古先秦,近知今人学者,所以要更多地去读哲学类书籍,哲学。万学之母嘛!

  是啊,书,是我们无声的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是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是书,启迪了我的智慧;是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要感谢书,是它们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书页翻过,翻过春夏秋冬,翻过喜怒哀乐,读书知书识礼。

  读书皆故事……

我的读书随笔5

  刚刚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在想:很霸气的书名!但是,华应龙老师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他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数学教育大师了。一拿到这本书,就被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吸引:“教育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将教育比作“农民种地”,怀着对这一本书的好奇,我仔细的阅读了这一本书。

  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每个章节,每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犹如华老师就坐在我的对面,跟我徐徐讲述他的教书育人故事,亲切自然,娓娓动听。就像话家常。你只要看看那些文章的名字就会感觉有无穷的吸引力:有的是用学生的话做题目“我多想把老师变成一只......”“华老师,您误导”、“下课啦”等等;有的使用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做题目“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哦”“从来如此,便对么?”更多的是华老师从每节课里的领悟“会飞的课堂”、“教具掉下来以后”......里面不仅仅有我们需要关注的细节,也有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华老师以其精美的语言、博学的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案例,褒中又引发另一种反思,这正是我们很多老师缺乏的反思。一种对细节无比重视的反思,一种好中求精的钻研态度,一种变平视为仰视,以学生为师的教学理念。这本书生动艺术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测、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感知,特别重要的是,华老师的每一节课、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他对学生的人性的尊重、对数学教学的尊重。

  “心灵的蹲下”,这是华老师与拉近学生距离的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努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想蹲下来,但真正蹲下来的只是身子而不是心灵,以“浪费时间”的眼光去催促孩子们掌握新知识,却没有从孩子的发展水平去体谅,去引导他们,去开发他们从兴趣去学习新知识,造成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成功,我们喜欢把责任推到孩子们的身上,却忘记我们自身的问题。因此,我现在每天都问自己:你的心灵真正的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吗?及时的反思,认真的反思,注重心里的真实感受。

  “细节成就完美”通过一个案例告诉我们,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完美细节乃统一,细节本是人格见。若求课上细节美,自当课下多修炼。华老师就是这样注重细节,处处从细节见真章,以小见大,成就自我的教师。华老师的心思很细腻,所写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我已经注意到,并且也处理的很好,但是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华老师又一次给了我启发。的确,教育就是要从细微处入手,小细节不注意,大问题即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华老师课堂上的成功,我认为最大的成因是来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准确的画圆,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向学生借橡皮这一情境,让学生自然明白:“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这是自然的结果。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现在的学生很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是华老师上课常说的话。一节课下来,感觉很好:有画法上得启迪、特征上的彰显、也有情感上善意,借走橡皮的回应,那意境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把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当做一件幸福的事,这是我们敬畏华老师的一种基本情感。还有一个“学生叫我华罗庚”的教学生活小故事,对我影响很大,里面通过幽默生动的描述让我们明白“我们老师和学生是一体的,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互相成就对方。

  华老师说“我在课堂,我是学生,我骄傲”、“我在课堂,我是教师,我创造。”“我在课堂,我是学生,我敬畏。”上华老师的课,学生不舍得下课,一宣布下课,学生就“抗议”华老师痴迷课堂,所以他相信“艺痴者技比良”,他对教学的执迷,也有人说他“傻”,他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研究数学课堂上了。孩子们喜欢他,老师们喜欢他,敬佩他。因为他“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在他看来,“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他把学生看做是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虽然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但是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他甘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种的庄稼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的适宜?肥是不是施的太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是无辜的。我们也应该像农民那样,经常反思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是啊,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这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有的教育心,说得多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

  华老师以他对生活的热情,对教育的激情,对学生的热爱,对数学的执着成就了今天的他。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反思我自己,需要努力的东西太多了。

  这本书是华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论是哪个章节,都彰显出了他无限的爱,无论阅读到哪个章节,我都能感受到一个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浓浓的爱,因为有爱,教学有方向,因为有爱,教学研究有动力,因为爱,华老师的教学人生倍加精彩,华老师,就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我的读书随笔6

  在中国教育界,如果你不知道魏书生,不知道朱永新,不知道李镇西,那只能说你孤陋寡闻,因为这几位都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去看,他们都是巍然耸立的高山。神州大地,人才辈出,桃李天下。教育界也是藏龙卧虎,名师不胜枚举,但大多只在学科教学领域独树一帜。而教育家,则是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都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且常人难以逾越他们的事业海拔。

  《我这样当班主任》这本书是李镇西教育文库里的其中之一,专门谈怎样当班主任。其实无外乎四个字:

  爱心,智慧。

  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没有智慧的教育生涯,留下的绝不会是幸福。民主管理,公民教育,是李镇西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要素。

  以爱心为依托,以民主为灵魂,以创新为基调,李镇西的班级管理,达到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的'境界。

  这是一个怎样的教育家,是校长,是语文教师,还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还每天写教育日记。

  教而优则仕,很多优秀教师,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就脱离了教学一线,渐渐变得官僚且庸俗起来,只能用“面目可憎”来形容。

  当然,也有很多我敬仰的名师,不但行政工作出色,也始终在课堂上站成一道旖旎的风景,比如窦桂梅,比如管建刚,比如闫学,比如蒋军晶……

  有人问李镇西,您那么忙,靠什么毅力坚持写班主任日记的呢?李老师的回答是: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

我的读书随笔7

  读书真好。因为读书是一种欣赏,是一种放松,是一种愉悦。书——给了我甜蜜的收获。

  幼儿时期的我,是伴着安徒生、格林童话进入甜蜜梦乡的。每天都缠着妈妈讲故事,听童话成了我的必修课。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过同情的眼泪;也在梦中把她请到家中,为她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给她穿上暖和的羽绒衣;曾被《白雪公主》中那阴险狠毒的王后气得咬牙切齿,恨她毒蛇般的心肠,也被七个小矮人的滑稽逗得哈哈大笑,更被白雪公主的美丽善良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妈妈告诉我,你要好好识字,识字多了,你就可以自己阅读了。那时,我多么希望尽快认识那一个个方块字,能捧起自己喜欢的书尽情地阅读呀!

  渐渐的,我长大了,上学了,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一本本书令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每到节假日,我便成了书店、图书馆的常客。只要是我喜欢的书,不管多贵,妈妈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我们家的书柜里摆满了书:《作文大全》、《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应有尽有。我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体会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理解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无奈,领悟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淡泊,寻找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豪情;被穷人桑娜的爱心所感动过,对老葛朗台的虚伪自私愤恨过,为爱斯梅哈尔达的命运叹息过,为简·爱的最终幸福欢欣过。读书让我明白了真伪虚实、善恶美丑、悲欢离合。读一本好书,似同智者谈心、交流思想,教你辨别是非,教你弘扬正气。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沁人心脾。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读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每天晚上,不管多晚,我都要看上一小时书,枕着书,闻着书香,才能安然入睡。读书,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保尔·柯察金、鲁滨逊、海伦·凯勒……因为认识了他们,我总是觉得自己太不足,没有他们的`博大爱心,没有他们的顽强意志。从而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书,带我游览过祖国的高山大川,名胜古迹;领略过黄山云海的莫测,泰山日出的壮观,长江三峡的雄伟;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书,带我周游世界,登上了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参观了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欣赏了被奉为国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游览了尼罗河畔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书,把我带到过一望无垠的草原,广袤浩瀚的沙漠,几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几十年后憧憬的未来;是书,让我去经历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拜访叱咤风云的伟大人物,打开丰富多彩的社会画卷,进入奇异瑰丽的想象世界;还是书,使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界风云,懂得了饱经风雨才能见彩虹,只要勇敢面对挫折,成功就在眼前……总之,读书真好,读书是娱乐,是享受,是休闲,又是收获。读书远比得到黄金更快乐。

  我爱读书,一读起书来很容易进入忘我的状态。所以,书是我的好伙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我人生的航标。读书,是我无怨无悔的追求,读好书,将伴我一生。

我的读书随笔8

  一天,看到张鑫同学在读《爱的教育》。我也一直想读这本书,便对张鑫说:“等你看完《爱的教育》,借我读读行吗?”也许她没有想到老师会向她借书,先是一愣,接着连声说好。过了几天,她把书交给我,颇为神秘地说:“等你读完了,我们可以交流交流吗?”我自然一口气答应。

  几天后的课间操,我和张鑫交流了读书体会。当时,好几个同学围在周围,大概是出于好奇吧:老师会和同学交流读书心得?

  而后,让我更惊喜的事情发生了。一天,王康旭拿着一本崭新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兴致勃勃地说:“老师,这本书我读完了,借给你看吧。”王康旭是属于坐不住的那一类学生,平时连阅读课都上不好,今天这是怎么了?我收下他的书,他也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你知道吗?现在同学们都在偷偷地读书,都想读完了借给你,看谁借给你的多。”多可爱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

  此后,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借书给我看。

  班级里的读书氛围就这样被不经意地营造了出来。我欣喜若狂,及时调控,把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引导到中外名著上。早读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背诵《三字经》、《唐诗三百首》。我相信读它们会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刻下传统文化的烙印。孩子们说有的读不懂,我说长大了自然会懂;孩子们问我考试考不考,我说不考,考试是为了更好地读书,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孩子们问我懂不懂,我老老实实地承认有的懂,有的不懂。

  为了提高读书质量,我和孩子们共同商定了每月必读书目,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没有刻意求新的教学模式,没有花样迭出的教学设计,一本书,一次交流,我和孩子们一起漫步在书海中,其乐无穷。

  今天是星期二了,我们班下午是作文课。上节课我们把第一个作文交上来了,我浏览了一番,虽然字数不是很多,但是基本没有跑题的,只是有的学生没有把该写详的详写,故而字数少,只有两百。对于字数,我倒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达到多少,我认为作文字数不是作文优劣的直接体现。有一位同年级的老师,他要求学生写到四百字,没有写到的重写。虽然他这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会多思考一些,多写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人人都写了很多,但不能说明作文写得好。我觉得单单在字数上定量,不能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我的读书随笔9

  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儿,这是杨绛说的名言。读书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让我们丰富生活,让我们见多识广,让我们懂得更多道理......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八十天环游地球》。男主角用80天环绕了地球一圈,他是一个富商,和朋友打赌,80天环游地球,他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前一天回到了俱乐部,他赢了。我以前是一个懒惰不愿意坚持的男孩儿,自从读了这本书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勤奋做事情,懂得坚持。因为不坚持怎么会知道会不会赢呢?一天中午,老师留了两道特别难的题,说做完才可以出去玩,同学们急得焦头烂额,而我立刻拿起笔开始算,由于公式已经记在我的脑子里,解方程,算术法,我都算了一遍,于是这两道题终于做完了。我拿起本子向老师那走去,老师批完,我错了一道,也是最难的那一道,我立刻回到座位上,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而我一定要把他做出来。因为我想到书中男主角坚持不懈,所以赢了。我几乎用过所有公式还是没有做出来,正当我要放弃时,老师给了我一些提示,立刻恍然大悟,做出来了。我自信满满地走向讲台,只见老师在我的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我才长舒一口气,回到座位上,回想起刚才的事,为自己的坚持而暗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应该继续读书,读好书,这样才会使自己懂得更多,知识更广泛。

我的读书随笔10

  书,一直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上幼儿园起,书就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是妈妈将书带入了我的生活,开始了我和妈妈的共读。

  最初,我和妈妈读的是图画书。因为我还小,不认识字。我指着书中的小兔子、大狗熊、丑小鸭,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是什么?他怎么长这个样子?它住在哪里?……”,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的目光里充满了崇拜,似乎在说:“哇!妈妈怎么知道那么多?”

  慢慢的,我和妈妈读成了故事书。静静的夜晚,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缠着妈妈给我讲一个又一个的童话,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幻想,似乎我就是白雪公主,是灰姑娘……

  后来,我和妈妈开始读百科全书、名人传记、成语故事……李白、杨家将、司马光、宇宙飞船等等词汇从我的嘴里蹦出。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在不停地思索。促使我去读更多的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如今,我和妈妈读的`书已经是五花八门,成为我和妈妈之间沟通的桥梁。“妈,我又借了一本书,你看不看?”“我觉得还是金玲更可爱一些!我喜欢她的率真。”这样的话语经常在我们之间响起。“来,一起读书!”已经成为我和妈妈的约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将为我们留下一段段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

我的读书随笔11

  我喜欢那种漫无目的、超功利性的读书和写作。

  这些年来,工作任务虽然繁重,闲暇之余,常会翻翻那些从地摊、旧书店、大型书城买来的或是朋友送的或是借来的书,真的找回了读书的感觉。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的“人生的头等大好事,还是读书”。

  我虽读书不多,却是一直坚持。读了教育、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书。

  记得我刚出来工作时,我的指导老师赵林老师借给我一本叫《爱心与教育》的书,李镇西所著,我们本土川西坝子的教育大家,当然也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家。我一口气就读完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故事,是那么的亲近和熟悉、叹服于先生的高超教育教学艺术、更是折服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虽然我不能套用他的一些招数,但是却养成了喜欢思考一些教育现象、写作教育教学札记的`习惯。

  不知是从哪儿弄来的一本叫《班主任兵法》,刚看题目,觉着很新颖,于是“随便翻翻”,可是后来,我看了?A编,忍不住的看了下编。一个叫“绝顶高手”的教育“健将”万玮老师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把引为学习的榜样和知己。我们有很多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优秀教师,长期以来都在这样做,可是像万玮老师这样将思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又有几人呢。

  读高中时,我曾经梦想当一位作家。这个梦现在好像被蒙上了厚厚的城尘。但是对于文学我确实热爱不已。艾茵老师说过:作家不是拿来“想当”的,火候到自然成就,他日勃发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享受读书的过程和积累。我在网上无意间觅得一本叫《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是一个80后的年轻“大师”,作者是“当年明月”(原名石悦)。这部著作陪伴了我整整一年,读了至少三遍。这一年我几乎没有读其他的作品了,我很是陶醉,整天沉浸在“那些事儿”中,一年读了三百年的历史,好值啊!犀利、现代元素味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高超的写作手法,高超到你并不觉得高超,好像自己都能写出,可是你动笔时却是那么的艰难。到现在我还把这本书的txt版本存在手机上,闲来再观观某些片段,人生快事一件。在图书室借回《史记》、每天啃点,从三皇五帝到孔子世家,我读的好像比历史还长哦。有关他们的解读和也是我也搜索来一起读了。有时候我都劝我的学生都学点历史,不要认为学理科就不管“老祖宗”了。其实,浩如烟海的史卷,足以让你我休闲了。

  晚睡前,我读会儿书。闲暇时,与朋友聊天、喝茶、谈天说地、摆摆读书的那些事儿。美哉,读书。

  可是,我感觉自己的越来越无知和贫乏了。唯有加倍努力,方可前行!

我的读书随笔1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个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更美好的自己。而我在学习上,人际关系上的失意让我把这份寻找在精神之所寄的古诗词上。

  我最初只是读一些让人觉得"男子汉"气的诗词,也希望自己会变成诗中的模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聆听刀戟金后之声,丝竹共其沙哑之音,是多么的豪情满怀。我以为,这该是最好的我。待我读到"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时,心中一触。天黯淡了,遥远了,青霜出鞘争鸣作响,提携玉龙为国效忠。我心中顿时又热血澎湃,这,是我应有的模样?"玉江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北的无月之夜,飞雪,弦上箭欲发,让我的一颗甘愿报国的赤子之心,重新燃烧起来。

  慢慢地,我不仅读这些诗词了,俗话说:“兼听则明”。我把涉猎的范围扩大了许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垂暮英雄对位竞争事业之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一个,志在四方的好男儿报国无门的悲凉,一个落寞的身影隐没在江湖里。“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思念亲友,却对手头公务难以脱身的官员,一颗苦楚而纠结的心展现在我眼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代伟人面朝南方,为"翻天覆地"而欣喜而慷慨,或许还有些对手已逝的萧索。我在这些诗词中徜徉,寻觅着,迷惬着,最好的我,究竟在何方?

  从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我看出的`是一种成王败寇后的得意春风。而项羽"骓不逝兮奈何,虔兮虔兮奈若何"谱出的是一首英雄未路的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又是一种怎样的骨肉相残之殇?"城春草木深,"好一城草木,国家败忘了你们依然生长,一个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诗人,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仿佛飘落在我面前。

  诗词是有魂的,真是这诗中的魂熔入了我的魂,指引我去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要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凌云之志,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情怀,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才是一个更好的我。

我的读书随笔13

  波浪啊,我浸透了你的颓丧疲惫/再不能把运棉轮船的航迹追随/从此不在傲慢的彩色旗下穿行/不在监狱般可怕的眼睛下划水!――题记

  它是一只脱离了纤夫、锚、缆绳和岸的束缚的货船,在海上随意漂流,无牵无挂。这是诗人兰波笔下的醉舟,也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许多诗人都用诗歌为自己造梦,用浪游的想象超越沉重的肉身,而现实生活中和那些平凡的人没什么两样。但兰波例外,他所有的诗都写于19岁之前,19岁之后是那真实的.醉舟的故事――他身无分文地流浪四方,在塞浦路斯建造总督府的宫殿,在埃塞俄比亚,在沙漠里跟随过阿拉伯人的驼队,又随吉卜赛人的大篷车一路演出。

  究其原因,正如诗中描写的“傲慢的彩色旗”“监狱般可怕的眼睛”,是现实中的种种黑暗压迫和禁锢使他选择了叛逆,选择了流浪,用他的方式去追寻所向往的自由。你可能认为这并非最高明的做法,但相较那些在挟制下屈服并渐渐麻木的人们,兰波是值得尊敬的。

  然而,醉舟式的生活真如字面上那般浪漫吗?在一封给家人的信中,兰波这样写道:“我很快就三十岁了,我已无力在这世界上徒劳地奔波。”他已如此疲惫,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哪怕赚到了钱,甚至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也似乎宁可把钱束在腰上,而不肯回去过上中年人标准的富家翁生活,直到1891年去世,年仅37岁。

  再品那“徒劳”二字,心中感慨万千――十几岁时写于诗中的“愿我龙骨断裂!愿我葬身大海”,并不是一时的少年热血,而是愿以全部生命去践行的誓言!或许人们总会怀疑他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是否有意义,或许他本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找到关于真正的自由的解答,但那都毫不影响他的伟大和人们给予他的崇敬。他追求得那样热烈,那样执着,给了后人莫大的激励,而那醉舟也如同海上的灯塔,为后人指引心中的方向。

  《醉舟》结尾写道:“如果我想望欧洲的水,我只想望/那黑而冷的小水洼,到芳香的傍晚/一个满心悲伤的小孩儿蹲在水边/放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那小孩儿是曾困于重重禁锢中的兰波,更是仍挣扎其间的我们。水洼里的纸船和汪洋中的醉舟,它们的影像重叠在了一起,彼此道出了对方的脆弱,彼此预示着前进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与那些现实中的黑暗和压迫对抗,寻求自由之时,正是我们放出自己的那只小纸船之时。一刹那,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那只在风浪之中、烈日之下仍毫不畏惧的坚持着的醉舟,它承载着一种精神的力量,灌注于我们心中。

  心中留住那只醉舟,哪怕我们的纸船如蝴蝶般脆弱,我们也不会退却,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起来,总能冲出水洼,驶向宽广的大海。

我的读书随笔14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当我读起这首诗,总是想起我一个个的读书经历。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不爱读书的小女孩,甚至,一拿到书我就想睡觉。可是有一次我学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文中的作者竟愿意让书陪他旅行,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个比喻,后来听了老师的讲述后,我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让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去旅行。使我懂得书既是你一身的伴侣,也是能教会你知识的良师。

  从此,我试着去爱上书,试着去寻找书中的奥秘。过了几个月我觉得书中真的有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财富;有我从未找寻过的真正乐趣;熟话说的好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你还会觉得你的知识不够丰富,你知道的事情不够多,那就请你看一下书吧!从书中能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能体会出人间的真善美,能汲取到生命的营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我,跟书教一个朋友吧!“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也相信你自己吧!不管你是天才也好,弱智儿也好,那都不重要,因为那是上天安排的。能够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让书籍陪伴你一起成长!

我的读书随笔15

  读了《弟子规》一书,使我获益良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多种角色,妻子、子女、母亲、教师,如何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今天找到方向,我想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么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规中所说“入则孝”,就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孝的根本体现。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读了《弟子规》一书,它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也会使我们对幸福的诠释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我的读书随笔】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高中我与地坛寒假读书随笔01-07

读书随笔08-19

读书的故事随笔-随笔作文03-28

我的读书随笔幼儿教师02-08

《我这样当班主任》读书随笔07-22

我爱文学随笔-随笔作文01-10

我的周末随笔12-20

我的暑假随笔06-12

我与中秋随笔02-22

读书随笔范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