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物理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2-18 09:29:58 物理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两个概念:

  ①、力

  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四、力学单位制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2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1-05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08-21

高一必修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07-03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01-25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0-09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01-22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结11-26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11-26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框架12-07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