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高三物理复习的特点和技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龚振远老师就20xx年的高考复习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龚老师下午好!
龚振远:广大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龚老师是物理学科的老师,请您谈谈高三阶段物理复习的特点和一些经验。
龚振远:关于高中物理的复习问题,物理学科和生产、科学研究是紧密联系的,是一个实用的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大家学习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课,所以我觉得高三阶段复习主要是根据各学校的老师的复习安排进行复习,因为各个老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很好的引导同学把整个的高中阶段的物理系统的复习,我想第一,就是希望同学们按照各校老师的安排、步骤进行复习,在老师各章节的复习基础上,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复习。
主持人:如何分配学生的时间?作为理科学生物理学科占整个复习的总量多少?
龚振远:整个高考不是考物理一科,物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物理又是在近年所谓的理综一部分,各学校的安排,是有所侧重的。当然,物理学科难度还是比较难的,整个看,同学们复习过程中以老师的安排为主,自己在复习的时候既考虑到物理学科本身兼顾的各个学科,具体的问题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问题。物理学科安排的时间以外,自己的时间安排要有一个数,安排多少时间,如果今天的课外复习时间有2小时,今天有物理,最多不要超过45分钟。
因为还有其他的学科,要兼顾到各科,当然不是每天一定的45分钟,可以上下的波动一下。今天没有物理课,少复习一点,否则可以安排稍微长一点。45分钟就差不多了。具体的每一天的安排中,我希望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复习题目、内容,下面会具体的讲。
20xx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胡龙成
20xx年高考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逼近。根据近几年来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相对稳定、采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省份越来越多的形势和对20xx年地理的研究,针对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我们在展望20xx年高考地理命题可能会呈现的趋势的同时,对下一步的复习备考提点建议。
一、趋势展望
(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接受,今年高考将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高考命题在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靠拢,凸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今后试题将更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置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很难派上用场。
(二)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仍将是今后高考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考渗透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三)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区域发展
通常所说的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是学生形成各种学科能力的基础。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落脚点还是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例如等值线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主干知识之一,20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文综全国卷Ⅱ、四川卷、重庆卷、宁夏卷等都考了等高线图,有的还考了樱花初放日期图、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等值线图、年蒸发量变化速率空间分布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图等,考查的角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没有脱离对等值线图这一主干知识的范围,高考命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不回避已经考过的内容。
(四)突出空间定位,强调读图用图能力
近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考查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预计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在2014年中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特别是心理地图的构建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可能会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
(五)突出案例研究,强调结合实际
现在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特色是以案例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做为指挥棒的高考命题,将以热点区域与热点信息(时事热点和长效热点)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过去的20xx年热点特别多。命题人可以用这些丰富的素材,来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说明,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素质。
二、备考方略
(一)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准则。高考复习冲刺阶段要以“考纲”作引领,梳理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熟悉考点,掌握每个考点所包括的内容、要点以及层次,切实做到准确、系统、深刻,依据教材、梳理考点,在梳理过程中着重解决那些记得不准、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问题。
1. 书本知识要记准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强调书本知识要记准确,特别是经纬网、等值线、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气旋与反气旋、锋面和气团、气候类型特点和成因、海水温度与盐度、洋流、自然灾害与自然资源、褶皱、断层、板块学说、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类型、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以及商业和邮电通信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区域地理、国土整治等一定要记牢、记准,这些知识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2.课本插图要弄清
现在高考逢题必有图,尤其是区域地图更多。地理空间定位考查的要素很多,绝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或某一区域代表性的地理事物,某个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载体。在加强地理空间定位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课本中的插图(包括各种景观图和示意图)的阅读与训练。除了课本插图之外,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也要认真阅读,通过辨识局部地图,阅读区域地图,准确地判断出相应的国家和地区,然后熟练地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推理相关知识,提高空间定位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课后习题要过关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每节后面都附有“活动”课,每单元后面安排有“自学园地”,“自学园地”设有阅读、技能和练习等栏目。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近几年高考,有不少试题就来自“活动”课或课后的阅读教材。
(二)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由于时间有限,后一阶段的复习应以回顾总结、追索反思为主,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看考纲、想考点,默记知识体系
阅读《考纲》以及根据考纲编写的考点方面的资料,认真思考每一个考点所包含的内容,反思自己是否完全掌握,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要进行补课,直到完全理解为止,对各个知识点要融会贯通,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网络。
2.看错题、想技巧,梳理解题思路
考生应有选择性地对以前做过的试卷、例题进行广泛阅读,从中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特别要认真研读那些做错了的试题,反思错题的原因,要把这些错题搞通搞透,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同时还要归纳各类题目解题方法、技巧、解题过程以及常出现的错误,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图变文、文变图,构建心理地图
这一阶段复习应以地图为重点,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构建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清晰主体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认知。
(三)强化能力、规范答题
冲刺阶段一定更要加强对考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具体说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搞好综合模拟,提高训练实效
综合模拟训练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熟悉高考的模式,灵活分配时间,增加临战经验;另一方面进一步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以及时进行弥补。为了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训练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不要太多、太杂,每一个题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最后几个星期内,最好是做近几年高考,让学生提前找到高考的感觉。
2.关心社会热点、注意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的特别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从不同角度检测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心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我国国情,和谐社会、循环经济、2014年奥运会、“神七”上天、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雪灾、台风、泥石流、火山地震等,都是高考中的热点或重点。
3.掌握答题要领、严格规范答题
最后阶段要进一步强化答题技巧训练,掌握答题方法,特别是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保持适宜的答题速度,同时要根据高考要求,规范答题,讲究卷面质量,字迹不要潦草,尽量减少涂改,卷面要整洁、干净,给人以美感,答题要有条理,提倡用黑色签字笔答题,强调规范性答题,防止意外失分。
高校艺术类招生报考、填报、录取专家解读
本报结合北京20xx年美术类专业首次实行统考情况 学习效率,以及一些家长电话咨询的问题,采访有关专家,对艺术类招生进行解读。
专业考试 省级统考和校考
美术类专业课考试分为北京市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美术统考)和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两种形式。
今年,北京市美术类专业实行统考,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先要参加全市统考,达到统考专业相应批次合格线,才能参加这些高校美术类专业相应批次的校考、投档和。
北京市美术统考涉及到的专业,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美术类本科专业,所有高校的美术类高职(专科)专业(除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直接使用美术统考成绩,学校不再组织校考;其他美术类本科专业可直接使用美术统考成绩,也可在美术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
除美术类专业外,北京市其他艺术类专业暂不组织统一考试,校考由招生院校负责组织实施。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要参加北京市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课考试。
志愿 可兼报非艺术类专业
考生按北京市统一规定时间和要求在网上填报志愿。选报艺术类本科院校(专业)要填报“提前录取院校”志愿,选报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要填报“艺术高职”志愿,选报艺术类单考单招院校(专业)要“单考单招”志愿。
填报艺术类本科志愿的考生,可兼报除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批次院校的非艺术类专业。当普通文(理)科专业与艺术专业录取时间发生冲突时,优先录取艺术专业。
据了解,未取得相关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填报艺术类专业志愿无效。2014年,北京填报艺术类专业志愿的时间为5月中旬,与普通高考本科各批次志愿填报同步进行。
录取 不同院校录取原则不同
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工作,在北京市高校招生委员会领导下由市高校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实行“学校负责”的录取体制。
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本校艺术类本科专业考试分数线和文化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录取前报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备案。上述院校的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及其他高校所有艺术类专业(含单考单招高职)录取的考生,其文化考试成绩要达到北京市划定的相应批次的录取控制。
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北京市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0%,艺术类高职(专科)、高职单考单招艺术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般不应低于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
十一特别策划:高三生8天黄金复习计划 - 高考频道_天利考试信息
新学期开学不足一个月,我们就迎来了8天的十一小长假,开学的这段时间,很多人对新学年的学习节奏把握不准,或者对学习环境不太适应,造成了些许疲惫感和倦怠感。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对突然加大的学习难度和突然加快的学习节奏在还没有完全适应,一个月便过去了,如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可能会造成整个学年的被动。国庆节的适时到来,正给了我们难得的喘息之机,使同学们有时间对过去的一个月的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认真的反思,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查漏补缺,同学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十一长假复习计划 十一长假放松计划 “十一”长假学生应该开慢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学生首先应该对自己开学以来的学习情况作一番回顾总结:自己有哪些优势,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自己的各门学科成绩在本班本校中总体上大概处于什么位置。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后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孩子们平时在校学习挺紧张、很累,假期来了,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先放松下来。根据家庭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放松方式,比如周边游、家庭聚会、运动、看电影等等。我们可以将假期“五五分”、“三七分”,由于当前甲流仍未消除,因此考虑到健康和安全,同学们最好不要到外地旅游……
(一)近年高考新特点
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的思路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要用相应的史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例如: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5个方面着眼思考,以期完整回答问题。
4.要重视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教材对政治类介绍较多,一般师生在教学中也多重视政治类。近年高考命题有一倾向,即对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类的问题考查分值加大,占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值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四分之三多。有时考的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联系问题。
5.要注意把世界史中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内容结合复习。
明朝以前的历史,只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外关系。一些大事如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汉唐与日本、朝鲜关系、唐与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华侨开发南洋等应了解清楚。明朝及清前期(约14—19世纪初)的时候与《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介绍的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英法美革命、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等关系极为重要,不能割裂开来,。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如:台湾的失而复得(1624年、1662年)、澳门被侵占(1553年)、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传教士来华(明末清初)、英使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中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鸦片大量输入等,必须从世界史上找一下背景和原因。这样,易于搞好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复习,也可促进世界历史的复习。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现行教材把清朝分成前期和后期两段。前期安排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后期安排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往往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应注意清朝260多年历史是个完整的朝代的历史,由建立、巩固、强盛,到逐步腐朽、衰落,以至灭亡。注意了解它的政权演变、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民族交往、外交关系、文化成果及其原因。另外,清朝由后金建立算起,先后12个皇帝的顺序及在位时间也应基本了解.可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三个一组,合辙押韵,两遍就能记下。
7.结合政治常识,掌握好历史基本理论。
掌握历史基本理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动同样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变动,英雄人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要杰出人物领导。还有必然事件与偶然因素、绝对与相对、主要与次要因素、内因与外因、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等也应掌握。
[1]
高中物理知识立体化复习法
物理复习中要实现"知识立体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大纲要求,突破教材原有的章节顺序,根据知识成分、结构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巧妙地把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从全貌到单个、从外延到内涵、从理解到掌握,以便灵活运用,形成多层次的知识立体感;二是精心设计具有单项针对性和综合运用性的立体习题,适时检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知识立体模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1.第一方面:形成知识立体模型
复习中使学生形成立体模型,主要是采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渗透联想等思维方法,在尊重知识发展规律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三个程序:
(1)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抽出知识主线组成主骨架。
分析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它构成的知识体系的主骨架是三条主线:一是力和运动;二是冲量和动量;三是功和能。如果有目的地按这三条主线去安排复习教材,组织讨论,寻找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就容易把握住知识的主要方面。
例如功和能,可以根据:教材中哪些部分含有功和能的概念?哪些规律是功和能的运用和发展?从同一信息来源出发沿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不同方向去分析探索,明白功和能在各部分知识中的主导作用,使其自然地把握住功和能这条主线。
一旦理解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主线,就会有的放矢地去认识现象,掌握规律 学习计划,巩固旧知识,启迪新知识。这实际上是掌握了探求问题的真谛的金钥匙。
(2)围绕知识主线,归纳演绎主要知识,形成知识经络。
知识主骨架形成后,就应因势打开思路,根据知识主线去演绎各知识单元的主要知识形成经络。如力学知识单元,它主要是由于作用的瞬时效应(牛顿第二定律)、时间积累效应(动量定律)、空间积累效应(动能定理)和两个守恒定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组成经络,这可用力和运动作基础,如以下层层归纳演绎: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就立即产生加速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瞬时比例关系,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表达,即:∑F=ma
如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就得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F=ΔP/Δt
从而得到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F?Δt=ΔP
即:物体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它表示了力对作用时间的积累效应。
如仅仅是物体1与物体2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
F1、2=-F2、1
若物体相互作用时间为t,对每个物体则有:
F1、2=Δp2/t F2、1=Δp1/t
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有:
Δp2=-Δp1
得:P1+P2=P1′+P2′
即: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若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还可演绎出另一种表达式:
又得到动能定理表达式:W=ΔEk
即:所有力(包括重力、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表示了力作用的空间积累效应。
若物体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或它们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按动能定理又得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等。
从上可以看出,通过知识主线演绎形成的知识经络,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由部分向整体,由粗向细逐步过渡的过程。花的时间少而收效大。
[1]
高考前一个月该如何复习
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我们考前应该如何进行复习呢?第一,我们应该知道,高考考的内容,叫“三基四能一创新”。“三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四能”叫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还有“一创新”,叫创新意识,现在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大学培养创新能力。
按照高考的这样一个要求来看,我们平常应该怎么学呢?比如说现在学数学,其实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听懂,第二个层次叫会做题,第三个层次叫能做对,第四个层次叫能做好。
常听家长抱怨,说我那个孩子上课能听懂,但就不会做题。我觉得这很正常,数学既然有四个层次,光听懂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不会做了。在听懂和会做之间,它是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便是高考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过关,光能听懂,做题就不会了。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会做,但是抬笔就错,特别马虎。我觉得这是错判,据我观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这不叫马虎,这叫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光看书能看出来,光想能想出来吗?就像游泳教练教学生游泳,先在陆地上教给他一些动作,从理论上加以支持,但必须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从会做到做对,它要求的就是基本技能要保证。
此外,从做对到做好还有一个基本方法的问题。你说这个题目我做对了,本来方法要是对路,三两分钟就能搞定,结果你搞了个很变态的方法,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头昏脑涨,花了10多分钟、甚至20多分钟,把这个题搞出来了,这样是没法儿学好数学的。同样是做对,我们能不能找一个既快又准的方法,让我们做完这道题以后,心中感到好像有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流淌。那种爽快的感觉,和做完这个题就不想活了的那种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
高考还得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每年的高考,必然有新题,肯定有一些你从来没见过的、背景非常陌生的题目,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是高考没法儿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考前这一段,多找一些面孔比较陌生的题目,故意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样时间长了,就不害怕了,高考出现没见过的题目,你心里就不会慌了。
下面讲四能。高考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肯定要考证明题,而且这个题目,肯定要有步骤。所以一个学生平常练习,直接写出来一个结果,当做了个填空题,他高考的时候必然得后悔。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逻辑推理能力怎么体现,你丰富的思维过程怎么展现,不就是通过解题的步骤来实现吗?现在很多学生,他能把这个题做对,可是得不了满分,步骤不严谨,跳跃太大就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计算能力。如果你平常会做的题目老是做错,或者稍微有点计算量,你心里就打怵,那你当然没法儿应对高考计算能力的要求。对大家特别有挑战的,就是解析几何,解析几何发展到最后,往往形成一个庞然大物,对计算不过关的同学,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高考既然把计算能力作为四大能力之一,你平常就应该好好练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三个能力就叫空间想象能力。这个茶杯,是个三维的,画在一张纸上,它就是个二维的东西,我一看就能想到三维的立体图形,这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建筑工人要盖楼,有谁天天抱着一个楼,都是拿着一卷图纸,一般师傅看着这个图纸,就知道哪儿有一面墙,哪儿有一扇窗,他完全能通过图纸,想象出这个楼的整体架构。空间想象能力在高中数学中有一门学科,是唯一的一个载体,那就是立体几何。所以有人问,立体几何今年考不考,那还用问吗,高考考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通过立体几何,是每年必考的。你如果觉得立体几何还不过关,那你得抓紧突破。
还有一个叫应用能力,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高考每年都要牵扯到一些应用题,大家都比较害怕,那么你尽量地多跟这些题目打打交道,熟了不就不害怕了吗?所以从高考的考试要求来看,我们就应该知道平常应该突破的重点。
【高三物理复习的特点和技巧】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高三物理的复习方法和技巧07-11
高三物理复习的技巧07-11
高三物理复习技巧推荐07-12
复习物理的策略和答题技巧03-29
掌握技巧是关键高三物理复习06-14
高三物理电学实验复习技巧03-28
物理复习技巧06-14
高考物理特点和复习备考策略大全03-15
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高考物理复习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