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政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重点整理

时间:2021-12-02 20:32:05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重点整理

   一年一度的会考风暴即将来临,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会考,你做好准备了吗?复习得怎么样了呢?正在复习的学生要加把劲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重点整理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照耀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共同繁荣

 

根本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实际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基础知识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8、文化传播的形式: 商业贸易 ,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9、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10、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11、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高中政治会考哲学知识

  1.意识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5.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精神状态。

   【原理内容】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重点整理】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重点归纳12-05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01-25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整理11-10

高中政治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11-10

高中政治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11-10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11-10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10-31

辽宁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10-31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总结归纳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