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鲁迅人物笔下经典形象分析
【摘要】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文化战线上的主将,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把握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封建主义的代表的权贵;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国民性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等阶层的人物形象等。鲁迅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思考。
【关键词】鲁迅 作品 人物
分析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的作品中有无数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但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社会最底层这个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祥林嫂等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笔下的权贵者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些权贵者的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都被历史的车轮辗作了尘土这一社会历史必然。《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等人,《孤独者》中的杜师长,《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药》中的康大叔,《孔乙已》中的丁举人 一个个活生生的权贵者形象将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先生自已所说:“在中国医好几个人的躯体也无多大益处,更重要的是医治国民贫弱的灵魂”。鲁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国家,被压迫的群众几乎普遍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几乎普遍地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权贵者们的操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通过塑造一个个权贵者们的阶级属性——势力嚣张的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他们是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正因如此,他们对社会中下层群众如阿Q、孔乙已、华小栓们极尽欺骗愚弄之能事,并且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成了他们施行统治,愚弄毒害人民的工具,这些权贵者们随历史潮流而动,一有机会就要显示其无比嚣张的气焰。实际上,连他们自已也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实际上起了一种逆向激发作用,最终将他们送上了历史的断头台。鲁迅先生通过权贵形象的塑造,引起了“疗救”的充分注意,明确地引导人们认识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的答案,最终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分子和农民作为鲁迅作品中的两类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其不兴"的态度,他的农民题材小说更多地表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 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他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直接归纳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
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生存状况,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更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鲁迅希望大家通过他们失败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鲁迅人物笔下经典形象分析》。
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鲁迅笔下的人物让人有一种“发现的喜悦”,我们能在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鲁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疮疤并予以疗救,最经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鲁迅人物笔下经典形象分析 [篇2]
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中文化战线上的主将,现代文学史上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为了革命英勇牺牲却不被无知的人们所理解的反抗者们,把握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封建主义的代表的权贵,体现当时中国社会国民性的知识分子和农民等阶层的人物形象等等。鲁迅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普遍社会氛围,从一个国民审视者的视角入手,表现了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深切思考。
鲁迅笔下的权贵者
鲁迅笔下的权贵者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些权贵者违反历史潮流,最终都被历史的车轮辗作了尘土这一社会历史必然。《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孤独者》中的杜师长,《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药》中的康大叔,《孔乙已》中的丁举人 一个个活生生的权贵者形象将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笔下的反抗者们
不管是《药》中的夏瑜还是《长明灯》中无名的主角,他们的命运都是相同的。失败后,这些反抗者们的一切崇高理想和真实奋斗,全都成了他们所希望唤醒的民众眼中的表演,变得毫无意义。这是鲁迅充满苦涩的一大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本人也是这么一名试图启蒙民众的人,他的小说中提出的质疑最终是指向鲁迅自己的。因此,在这类小说中,被描写对象和作者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作品中渗透着较多鲁迅本身的生命体验。
鲁迅笔下的农民
两三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的国家,农民始终都是社会的主体。然而真正以农民为描写对象,以平等的姿态来观察感受农民并反映他们的生活和诉求,鲁迅可谓是第一人。在鲁迅的全部小说描写中,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强烈的抗议力量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而震撼人心。
在直面农民悲惨生活并探究其原因的同时,鲁迅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及令人战栗的艺术细节,真实描写了农民的精神世界。闰土,祥林嫂,单四嫂子,阿Q,他们的奴性,迷信,以及对生活重压的感知麻木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农民的阶级属性,而是强大的、无孔不入的封建礼教和思想毒害的结果。
对农民的悲惨遭遇,鲁迅感同身受。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情感与思考并没有止于良知和同情,而是上升到了怒其不争的层面。但这也不是他最终的诉求,“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才是他始终如一的目的。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们
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的又一重要题材,鲁迅从不同的侧面描摹了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性格命运,塑造了众多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形象。而鲁迅对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掘,着眼于的是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和危机。它对人的精神创伤和病态的无止境开掘,使鲁迅的小说有一种内向性:它显示的是灵魂的深处。
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鲁迅笔下的人物让人有一种“发现的喜悦”,我们能在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鲁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疮疤并予以疗救,最终推动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社会历史进程。
【鲁迅人物笔下经典形象分析】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鲁迅人物形象分析09-30
鲁迅药人物形象分析12-07
鲁迅社戏人物形象分析03-26
人物典型形象分析11-27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林冲人物形象分析06-12
围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11-23
关羽人物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