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上谁是第一个清明节扫墓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有清明节去扫墓的经历,但是你知道最先在清明节时候去扫墓的人是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清明时节去扫墓的人,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流传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为何扫墓: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中国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新型的清明祭奠方式
网上祭祀也是在今年来的新型祭拜方式,主要是在网上来对于自己的亲人进行祭拜,不必亲自去墓地进行基表。但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网上祭拜,认为这种达不到祭祀的效果。
支持网上祭奠的人认为,祭祖重在表达哀思,不拘泥于形式。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的参与,使得祭奠方式也发生了变革。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特色,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古人最初也不是烧纸钱的,是用动物祭祀,也有用木头替代的,纸发明之后,才改用这种更为方便的纸制品。传统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上的变革,保留精神层面的意义即可。
反对网上祭奠的人认为,网上祭奠失去了祭祖的意义。上坟扫墓祭祖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只是在网上动动手指,丝毫体现不出对祖先的敬畏之意。传统祭奠方式中的庄重,祭祖者与先人心灵的沟通等无论如何是网上祭奠所不能达到的。天堂里没有互联网,网上祭奠只是后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失去了对先祖的敬意,却选择这样一种解决方式寻求安慰而已。
现今有很多的网站推出了网上祭祀的功能,很多贴出来的对象,大多数都是一些历史名人为主。目前是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自己的逝去的朋友或者是亲人,来进行一个祭祀活动,推行起来也比较困难。
清明节祭祖的禁忌
祭祀时间:清明节祭祖应避开午夜、子时,一般以清晨为佳。
祭祖品:献祭食物时,应避免过于咸、辣或有异味的食品,以免冒犯祖先。
祭祀语言:进行祭祀时,应以尊重、恭敬的语言祭奠祖先,避免粗俗、恶毒之词。
祭祀行为:祭祖时要恭敬、严肃,不可嬉笑、戏谑,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祭祀场所:避免在不洁、破旧的地方进行祭祀,以示尊敬。
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人们通过清理祖先墓地,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踏青:清明时节,大地回春,草木萌发,人们会到户外走走,感受春天的气息。
放风筝: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寓意祈福、驱邪的活动,象征着祈求家庭和国家安宁、阖家幸福。
挂柳枝:古人认为柳枝具有祛邪辟恶的作用,清明节时,人们常将柳枝挂在门前,祈求平安吉祥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韵味。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珍视今天,缅怀先人,感恩生活。在疫情过后的这个清明节,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珍视每一个相聚的时刻,让生活充满爱与希望。
清明节的现代意义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也非常深远。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可以通过清明祭祖活动,传承家族文化,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提醒我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希望大家在这个清明节,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人,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为疫情过后的新时代,传承优秀文化,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历史上谁是第一个清明节扫墓的人】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历史上第一个清明扫墓的人是谁11-23
谁是中国现在最长寿命的人12-05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12-06
谁是中国最长寿的男人12-04
谁是中国最长发的女人12-04
谁是最智慧的人的经典美文06-04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文09-15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文06-30
谁是最美的人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