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时间:2024-10-18 16:44:19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精品)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2

  磷及其重要化合物

  (1)红磷与白磷

  (2)磷的化合物的性质

  ①P2O5磷酸(H3PO4)偏磷酸(HPO3)的酸酐

  P2O5 H2O(冷)=2HPO3(有毒溶于水)

  P2O5 3H2O(热)=2H3PO4(无毒、晶体、易溶于水)P2O5吸浸性强可作干燥剂。

  ②磷酸的性质

  纯净的.磷酸是无色晶体,有吸湿性,藏躲畏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浓H3PO4为无色黏稠液体,较稳定,不挥发。具有酸的通性。磷酸为三元酸,与碱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可生成不同的盐。磷酸和NaOH反应,1:1生成NaH2PO4;1:2生成Na2HPO4;1:3生成Na3PO4。介于1:1和1:2之间生成NaH2PO4和Na2HPO4的混合物。介于1:2和1:3之间生成Na2HPO4帮Na3PO4的混合物。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3

  1、钠与水反应

  (1)芙蓉又想红

  解释:浮熔游响红

  (2)钠浮于水,熔成球。球儿闪亮,四处游。有“嘶儿”声,溶液红。

  2、苏打辨析

  大苏打,小苏打,纯碱俗名叫“苏打”,

  苏打、苏打混一沓,到底谁是真“苏打”?

  阿哥硫代硫酸钠,定影“海波”就是它,

  化工、制革、除氯剂,它的俗名“大苏打”。

  阿弟酸式碳酸钠,重碳酸钠也是它,

  灭火、焙粉、抑酸剂,俗名叫做“小苏打”。

  纯碱学名碳酸钠,它的译名叫“苏打”,

  纺织、造纸、洗涤剂,纯碱才是真“苏打”。

  化学世界三“苏打”,性质用途有异差,

  认清组成分子式,三个“苏打”不打架。

  解释:大苏打分子式:Na2S2O3,苏打分子式:Na2CO3,小苏打分子式:NaHCO3。

  3、铝

  典型两性元素铝,第三主族三周期,

  氧化薄膜质致密,保护内部不腐蚀,

  与酸与碱均反应,各生铝盐放氢气,

  氢氧化铝,氧化铝,典型两性“三代”齐。

  ①解释:①“三代”指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4、铁

  原子序数二十六,八族元素排第一;

  外层电子有两个,次层电子能失一;

  遇到强、弱氧化剂,形成三价或亚铁;

  棕黄色和浅绿色,判断铁盐和亚铁;

  硫氢化钾作试剂,三价离子液变赤。

  5、氯中燃烧的特点

  钠燃剧烈产白烟,铜燃有烟呈棕黄,铁燃有烟亦棕黄,氢燃火焰苍白色,磷燃氯中烟雾茫。

  6、氯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释:

  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7、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烧瓶干燥气密好,气体充满切记牢。

  挤压胶头要迅速,红色喷泉多妖娆。

  解释:

  1、烧瓶干燥气密好:意思是说做喷泉实验用的烧瓶一定要干燥,而且气密性要好【联想:若烧瓶不干燥,少量的水将吸收大量的氨气或氯化氢,从而造成实验失败;若装置的气密性差,当烧瓶内在压强迅速减小时,空气将进入烧瓶,就不能形成喷泉。】

  2、气体充满切记牢:意思是说一定将烧瓶中充满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3、挤压胶头要迅速:意思是说胶头滴管的作用是把少量的水注入烧瓶中,减小烧瓶内的压强。所以挤压滴管的胶头要迅速,这样才能使烧瓶内的压强瞬间减小,从而形成美丽的喷泉。

  4、红色喷泉多妖娆:意思是说氨气和氯化氢的喷泉都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用氨气作喷泉实验时,水中加的是酚酞,而用氯化氢作实验时,水中加的是石蕊,故两者都形成红色的美丽的喷泉。

  高考化学考点知识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

  (周期律通常我们都是学习二、三周期,当把不同周期的元素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规律就可能乱套了)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O2和F2却不是。(OF2的存在,氧最高+2,氟无正价)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第四周期的特性)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因为存在过氧键)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lO>HClO2>HClO3>HClO4(因为化合物的稳定性增强,不容易反应了。氧化性的强弱不只与化合价有关)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但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

  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汞原子核外电子电子排布稳定,原子间金属键弱导致)

  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相对原子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强啊)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大块不常用的碱金属也通常是保存在石蜡中)

  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应该是跟晶体的堆积方式有关,空隙变大了)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素异形体。

  15、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氯仿、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有机物卤素含量越高可燃性越差)

  16、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熔点还与晶格能有关)

  17、Cl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在冰的表面好像可以)

  18、实验室中制取HCl、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4HF=SiF4+2H2O)。

  19、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

  20、CaCl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软硬酸碱理论)

  21、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软硬酸碱理论)

  22、含有NH4+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l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软硬酸碱理论)

  23、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4、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s轨道是球形的)

  2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l3、FeCl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离子极化)

  26、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的碱性却比Fe(OH)3弱。(极化)

  27、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l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好像只能这样了啊)

  28、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SO2+2H2O=4H++2Br-+SO42-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2OH-+2H++SO42-=BaSO4+2H2O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

  29、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还有两个NaHSO3、NaHC2O4,它们都电离大于水解)

  30、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l2、CdI2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离子极化理论)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4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4

  特殊的物理性质

  1.易液化的物质

  常压下SO2(-10℃)、NH3(-33.5℃)、Cl2(-34.6℃) 2.SO3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5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重点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几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6

  ◆过滤:用于分离溶液和沉淀(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常和分液一起使用。

  (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说明】可以将一些互溶的物质转换成互不相溶的液体再分液。如乙酸乙酯和乙酸的分离,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将乙酸转化成醋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分层,分液分开。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将液态物质分离的方法。多次蒸馏就是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冷凝水的方向由下到上、温度计的末端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说明】可以将沸点差别不大的物质转换成高沸点的盐再蒸馏分离。如乙醇和醋酸,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醋酸转成高沸点的醋酸钠溶液,蒸馏得到乙醇,再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蒸馏,得到醋酸。

  ◆结晶:分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分离)、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质分离)(常用说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蒸发:用于获得可溶性的溶质。(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渗析: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血液透析就是利用了渗析原理

  ◆盐析:用于肥皂的分离或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用于提纯碘等易升华的物质。如碘和氯化钠,碘易升华而氯化钠不升华,可以用此法;但碘和氯化铵不能用加热升华法分离,因为氯化铵受热会分解。

  ◆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指示剂使用:石蕊试剂:变色范围5.0~8.0,颜色分别为红、紫、蓝,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酚酞:变色范围8.2~10.0,颜色分别为无色、粉红、红,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红:变色范围4.4~6.2,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试纸的使用:常用的试纸有pH试纸(用于粗略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只能读出整数)、红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性物质)、碘化钾淀粉试纸(用于检验氧化性的物质),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湿润,其它试纸需要用水湿润。试纸在使用时不能放入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仪器的`洗涤:有油污的仪器用碱液(或洗涤剂、氧化性洗涤剂如K2Cr2O7、KMnO4溶液等)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银镜实验完后试管用稀硝酸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沾有硫粉的试管用CS2洗涤;苯酚实验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器壁内出现均匀水膜,既不凝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的组装:典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套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或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气密性检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液柱上升,保持一段时间,证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利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制取氢气气密性检验:关闭导管的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过末端,在长颈中形成一段水柱,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小数点之后只读一位。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滤纸或称量纸上,对于腐蚀性药品(如NaOH)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液体的量取:粗量用量筒,精确量取时,酸性或氧化性药品要用酸式滴定管,碱性药品要用碱式滴定管。量筒读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小数点后两位。

  ◆加热:①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

  ②水浴加热:容易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不高于100度。水浴加热的反应有——银镜反应、酯的水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等。

  ◆灼烧:用于高温加热固体。(仪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

  ◆溶解: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结晶:蒸发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冷却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

  ◆研磨:用到的仪器有研钵和研杵。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到的一系列操作有:

  ●沉淀、沉淀的洗涤、干燥(灼烧)、称量;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水,刚好浸过沉淀表面,当水自然流出后,重复几次。”干燥时用到的仪器是干燥器。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注意两次结果不能相差0.1g。

  【可能出现的题目】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沉淀完全,否则沉淀不完全。)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试剂检验原滤液中的溶质,如果没有原滤液中的溶质,说明洗涤完全)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7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硅的存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位,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硅岛单质: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类似于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是良好的半导体。

  (3)硅的`性质: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①Si O2=SiO2

  ②Si 2NaOH H2O=Na2SiO3 2H2↑

  (4)硅的制备及提纯:SiO2 2C=Si CO↑ , Si 2C12=SiC14 SiC14 2H2=Si 4HC1

  (5)硅的氧化物SiO2:

  ①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

  ②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与氢氟酸反应:SiO2 4HF=SiF4 ↑ 2H2O

  ④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抖,制造石英玻璃等。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8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一)

  1.中和反应巾放出的热量为(m1+m1)·c·(t1-t2),其巾溶液的比热容c是已知的,对于给定的反应物的质量m1和m2也是定值,这样求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 57.3kl·mol-1,取决于溶液温度的'变化。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①隔热关。如:小烧杯周围的泡沫塑料要填满;盖板上两孔只要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即可;倒人NaOH溶液要迅速等,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②准确关。如:配制溶液的浓度要准;NaOH溶液要新制,因为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浓度不准;量取液体体积时读数要准;对溶液温度要读到最高点。

  3.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4.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为基准的,因此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酸、碱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二)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强碱性:

  氢氧化钠溶液是常见的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l=NaCl+H2O

  ③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2NaOH+CuSO4=Cu(OH)2↓+Na2SO4

  ④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CO2====Na2CO3+H2O

  腐蚀性:

  氢氧化钠对玻璃制品有轻微的腐蚀性,两者会生成硅酸钠,使得玻璃仪器中的活塞黏着于仪器上。如果以玻璃容器长时间盛装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造成玻璃容器损坏。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三)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9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2、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问题。

  四、电化学理论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及两极区溶液的pH的变化以及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方向;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特别注意的是高考关注的日常生活、新技术内容有很多与原电池相关,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往往与化学实验、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知识伴随在一起。同时原电池与生物、物理知识相互渗透如生物电、废旧电池的危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池效率等都是理综命题的热点之一。电解原理包括判断电解池、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池工作中和工作后溶液和两极区溶液的pH变化;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解的有关计算。命题特点与化学其它内容综合,电解原理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学科间综合问题。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0

  1、硫酸(化学式:H?SO?),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10.36℃时结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取。前者所得为粗制稀硫酸,质量分数一般在75%左右;后者可得质量分数98.3%的纯浓硫酸,沸点338℃,相对密度1.84。

  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与水混合时,亦会放出大量热能。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故需谨慎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

  2、化学性质腐蚀性

  纯硫酸加热至290℃分解放出部分三氧化硫,直至酸的浓度降到98.3%为止,这时硫酸为恒沸溶液,沸点为338°C。无水硫酸体现酸性是给出质子的能力,纯硫酸仍然具有很强的酸性,98%硫酸与纯硫酸的酸性基本上没有差别,而溶解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是一种超酸体系,酸性强于纯硫酸,但是广泛存在一种误区,即稀硫酸的酸性强于浓硫酸,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的确,稀硫酸第一步电离完全,产生大量的水合氢离子H3O+;但是浓硫酸和水一样,自身自偶电离会产生一部分硫酸合氢离子H3SO4+,正是这一部分硫酸合质子,导致纯硫酸具有非常强的酸性,虽然少,但是酸性却要比水合质子强得多,所以纯硫酸的`哈米特酸度函数高达-12.0。

  在硫酸溶剂体系中,H3SO4+经常起酸的作用,能质子化很多物质产生离子型化合物:

  NaCl+H2SO4==NaHSO4+HCl(不加热都能很快反应)

  KNO3+H2SO4→K++HSO4-+HNO3

  HNO3+H2SO4→NO2++H3O++2HSO4-

  CH3COOH+H2SO4→CH3C(OH)2++HSO4-

  HSO3F+H2SO4→H3SO4++SO3F-(氟磺酸酸性更强)

  上述与HNO3的反应所产生的NO2+,有助于芳香烃的硝化反应。

  3、接触法制硫酸

  反应原理:①造气:4FeS2+11O2(g)=2Fe2O3+8SO2

  ②氧化:2SO2+O2=2SO3

  ③吸收:SO3+H2O=H2SO4

  分别对应的设备:①沸腾炉②接触室③吸收塔

  具体措施:粉碎矿石、过量空气、热交换、催化氧化、逆流、循环、浓H2SO4吸收SO3(防止形成酸雾)、尾气处理(用氨水吸收SO2,生成(NH4)2SO3,再用H2SO4处理,便又可生成SO2)。

  4、浓硫酸(98.3%)的特性

  ①吸水性:H2SO4易与H2O结合,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常做酸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干燥H2S)。

  ②脱水性:浓H2SO4遇见某些有机化合物,可将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比例脱去,即为脱水性,C12H22O1112C+11H2O(浓H2SO4脱水性)

  ③强氧化性:浓H2SO4与金属、与非金属、与具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2NaI+2H2SO4(浓)=Na2SO4+SO2↑+I2+2H2O

  与还原剂反应浓H2SO4的还原产物都为SO2。

  常温下,浓H2SO4使Fe、Al表面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发生产生气体的反应。

  5、储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伤及人员。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1

  俗名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食盐:nacl

  芒__: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____:naoh

  绿__:faso4·7h2o

  干__:co2

  明__:kal(so4)2·12h2o

  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__、蓝__: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__: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2

  一、能力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一)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1.化学科学特点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考纲说明】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考纲说明】

  ●环境:

  ①酸雨(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引起,主要是硫的氧化物)

  ②光化学烟雾(NO、NO2引起)

  ③赤潮、水华(N、P元素使水体富营养化)

  ④回收废旧电池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同时又能将有用物质加以再生利用

  ⑤臭氧空洞(氟利昂)

  ⑥可吸入颗粒物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⑦白色污染(塑料)

  ⑧●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是粘结剂,增强体是骨架)、光导纤维(SiO2)、氮化硅陶瓷、半导体材料(Si)

  ●能源:煤、石油、乙醇汽油、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可燃冰等

  ●生命过程:六大营养元素(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水、维生素)、自来水用Cl2消毒、防腐剂、增色剂、营养加强剂等

  (3)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考纲说明】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a.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考纲说明】

  ①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②简单相关计算。

  【指导】计算时注意根据基本定义式进行计算。

  b.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考纲说明】

  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②1mol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其数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③1mol气体的体积叫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1,计算时注意是不是标准状况、是不是气体;

  ④以1L溶液所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

  ⑤0.012Kg12C所含有碳原子的个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mol—1,常用数据为

  6.02×1023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考察题型:这种题型高考年年考,但失分者依然较多,主要失误在于审题时不够仔细。审题时还应注意如下细节:

  (1)物质的状态:水在标准状况下时为液态或固态;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碳原子数大于4而小于16的烃为液态,大于等于16的烃为固态。

  (2)某些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惰性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O3),白磷(P4)等。

  (3)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如1molSiO2中含有Si—O键数目为4NA,12g金刚石中中含有C—C键数目为2NA,CnH2n 2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3n 1NA,1molP4含有共价键数目为6NA等。

  (4)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2O(20),T2O(22),18O2(36)等。

  (5)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转移电子数:电子数=一个原子得失电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子数

  特殊:Cl2 2NaOH=NaCl NaClO H2O1mol电子

  ◆2Na2O2 2H2O=4NaOH O2↑2mol电子◆2Cu S=Cu2S2molCu2mol电子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3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3.1红色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0无色8.0——10.0浅红色10.0红色 石蕊5.1红色5.1——8.0紫色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I-Br–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2H2O==H2↑+Cl2↑+2KOH配平:2KCl+2H2O==H2↑+Cl2↑+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4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及成分

  1.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2)重晶石(钡餐):BaSO4(3)绿矾:FeSO4?7H2O(4)芒硝:Na2SO4?10H2O(5)明矾:KAl(SO4)2?12H2O(6)蓝矾(胆矾):CuSO4?5H2O(7)熟石膏:2CaSO4?H2O

  2.矿石类

  (1)电石:CaC2(2)磁铁矿石:Fe3O4(3)赤铁矿石:Fe2O3

  (4)石英:SiO2(5)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3.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2)水煤气:CO、H2(3)天然气(沼气):CH4

  4.有机类

  (1):35%~40%的HCHO水溶液(2)蚁酸:HCOOH

  (3)尿素:CO(NH2)2(4)氯仿:CHCl3(5)甘油:CH2OH―CHOH―CH2OH(6)硬脂酸:C17H35COOH

  (7)软脂酸:C15H31COOH(8)油酸:C17H33COOH(9)肥皂:C17H35COONa(10)银氨溶液:Ag(NH3)2OH(11)葡萄糖:C6H12O6(12)蔗糖:C12H22O11(13)淀粉:(C6H10O5)n(14)石炭酸:苯酚

  5.其他类

  (1)石灰乳:Ca(OH)2(2)铜绿:Cu2(OH)2CO3(3)王水:浓盐酸、浓HNO3(按体积比3∶1混合)

  (4)泡花碱:Na2SiO3(5)小苏打:NaHCO3(6)纯碱、苏打:Na2CO3(7)大苏打:Na2S2O3?5H2O

  (8)光卤石:MgCl2?6H2O(9)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10)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非有效成分NaCl(11)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非有效成分CaCl2(12)碱石灰:CaO、NaOH

  二、物质的状态和颜色

  1.固体物质

  淡黄色:S、Na2O2、AgBr、黄色:Au、AgI、Ag3PO4、FeS2紫红色:Cu

  红色:Cu2O红棕色:红磷、Fe2O3棕黄色:CuCl2、FeCl3

  白色:P4、Fe(OH)2、无水CuSO4、AgCl、BaSO4、Al(OH)3、Mg(OH)2、BaCO3、CaCO3、Na2O、MgO、Al2O3黑色:石墨、CuS、Cu2S、FeS、MnO2、FeO、Fe3O4、CuO、PbS、粉末状银和铁

  棕褐色:Ag2O紫黑色:I2

  红褐色:Fe(OH)3蓝色:CuSO4?5H2O、Cu(OH)2绿色:FeSO4?7H2O、Cu2(OH)2CO3

  银白色:块状铁、银、钠、钾

  2.液体物质

  蓝色:Cu2+、[Cu(H2O)4]2+、,遇I2的淀粉溶液

  黄色:Fe3+、碘的水溶液、遇浓HNO3的蛋白质溶液、久置的浓硝酸、工业盐酸

  紫红色:MnO4-、碘的CCl4溶液红色:[Fe(SCN)n]3-n(n=1~6)

  深红棕色:液溴浅黄绿色:氯水橙色:溴水橙红色:溴的CCl4溶液

  红褐色:Fe(OH)3胶体褐色:碘的乙醇溶液

  3.气体物质

  淡黄绿色:F2红棕色:NO2、溴蒸气紫红色:碘蒸气黄绿色:Cl2

  无色:NH3、NO、N2O4、SO2、H2S、CH4、CH2===CH2等

  三、特殊的物理性质

  1.易液化的物质

  常压下SO2(-10℃)、NH3(-33.5℃)、Cl2(-34.6℃)

  2.SO3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晶体。

  3.H2SO4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油状液体,常用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3%,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属高沸点、难挥发性酸。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浓硫酸不慎溅到衣服或皮肤上,应先用湿布擦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4.单质溴易挥发,单质碘易升华

  5.易潮解的物质

  NaOH、MgCl2、CaCl2。

  6.气体溶解性归纳

  难溶于水:H2、N2、CO、NO、CH4、C2H4;微溶于水:O2、C2H2;较易溶于水:Cl2(1∶2)、H2S(1∶2.6)、CO2(1∶1)、SO2(1∶40);极易溶于水:HF、HCl、HBr、HI、NH3等。

  7.物质的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NH3、Cl2、SO2;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四、常见物质的重要用途

  1.O3:①漂白剂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漂白剂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②填充灯泡③保存粮食作物④冷冻剂

  4.Al:①制导线电缆②食品饮料的包装③制多种合金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5.Na:①制Na2O2等②冶炼Ti等金属③电光源

  ④Na、K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2O3:①冶炼铝②制作耐火材料

  7.NaCl:①化工原料②调味品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②人工降雨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②石膏绷带③调节水泥硬化速度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的主要原料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②护肤

  五、常用的除杂方法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离可采用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常见的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下,其pH通常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七、常见化学反应

  (一)金属元素的反应

  1.碱金属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的化学反应

  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题源信息】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而是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然后生成的NaOH溶液再与盐溶液反应,钠与H2O、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反应,所以钠与酸溶液反应更为剧烈。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②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空气中缓慢氧化)

  2Na+O2点燃=====Na2O2

  2Na2O+O2△=====2Na2O2

  4Li+O2点燃=====2Li2O

  【题源信息】①无论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但得到Na2O2的质量大于Na2O的质量。

  ②注意Na及其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③要注意推断题中的“题眼”――多步氧化关系:NaO2??→Na2OO2??→Na2O2。

  (2)碱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①Na2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SO2+Na2O2===Na2SO4

  【题源信息】1molNa2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该结论常用在考查NA的题目中。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注意相关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将Na2O2投入Na2S、Na2SO3、NaI、FeSO4等具有还原性的溶液中)。

  ②Na2CO3

  Na2CO3+2HCl(过量)===2NaCl+CO2↑+H2O

  Na2CO3+HCl(不足)===NaCl+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

  【题源信息】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生成NaHCO3,然后是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两者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也不同,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

  ③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Ca(OH)2(不足)===Na2CO3+CaCO3↓+2H2O

  NaHCO3+Ca(OH)2(过量)===CaCO3↓+NaOH+H2O

  【题源信息】a.不能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备NaHCO3晶体,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b.在书写碳酸氢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两者量的相对多少。

  c.吸收CO2气体中的HCl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需用饱和NaHCO3溶液。

  ④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⑤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可根据Na+和C守恒法确定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

  2.Mg的反应

  (1)在CO2中燃烧

  2Mg+CO2点燃=====2MgO+C

  (2)在空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MgO3Mg+N2点燃=====Mg3N2

  2Mg+CO2点燃=====2MgO+C

  【题源信息】a.此反应在高考中是一个热点反应,主要出现在推断题中,是由金属单质作反应物生成非金属固体单质的置换反应。

  b.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常温下镁在空气中与O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有抗腐蚀性。

  3.Al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铝片产生氢气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题源信息】铝单质是中学化学中典型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单质,这常作为高考中物质推断题的“题眼”。

  (2)铝热反应

  2Al+Fe2O3高温=====2Fe+Al2O3

  4Al+3MnO2高温=====3Mn+2Al2O3

  【题源信息】a.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是高考实验考查的热点。主要操作是先铺一层KClO3,插上镁条,然后点燃镁条。

  b.注意铝热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金属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的置换反应。

  c.该反应形式常在无机框图中出现,注意反应条件(高温)及信息(铝热反应)。

  (3)Al2O3的反应(两性)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题源信息】由此可知Al2O3是一种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两性氧化物。

  (4)Al(OH)3的反应(两性)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题源信息】由以上反应可知,Al(OH)3是一种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白色沉淀,这是高考推断题的常见“题眼”。

  (5)铝盐的反应

  ①铝盐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4+

  【题源信息】a.不管氨水是否过量,都会发生此反应,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b.此反应常用于制备Al(OH)3。

  ②偏铝酸盐的反应

  向偏铝酸盐溶液中滴加盐酸

  NaAlO2+HCl+H2O===Al(OH)3↓+NaCl(少量盐酸)

  NaAlO2+4HCl===AlCl3+NaCl+2H2O(足量盐酸)

  【题源信息】向偏铝酸盐中逐滴滴加过量盐酸的实验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

  向偏铝酸盐中通入CO2[Al(OH)3不溶于碳酸]

  2AlO2-+CO2+3H2O===2Al(OH)3↓+CO32-(少量CO2)

  AlO2-+CO2+2H2O===Al(OH)3↓+HCO3-(足量CO2)

  偏铝酸盐与铝盐反应

  Al3++3AlO2-+6H2O===4Al(OH)3↓

  【题源信息】a.Al3+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

  b.此反应是一种最节省原料的制备Al(OH)3的方案。

  4.铁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铁单质

  3Fe+2O2点燃=====Fe3O4

  Fe+S△=====FeS

  2Fe+3Cl2点燃=====2FeCl3

  3Fe+4H2O(g)高温=====Fe3O4+4H2

  Fe+2H+===Fe2++H2↑(酸为非氧化性酸)

  Fe+4HNO3(稀)===Fe(NO3)3+NO↑+2H2O(铁适量)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铁过量)

  Fe+CuSO4===Cu+FeSO4

  2FeCl3+Fe===3FeCl2

  【题源信息】Fe与O2、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Fe与Cl2反应时生成FeCl3,与S反应时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能力大于S的。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2)铁的化合物

  FeCl2+2NaOH===Fe(OH)2↓+2NaCl

  4Fe(OH)2+O2+2H2O===4Fe(OH)3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SCN)3

  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Fe2O3?nH2O+3H2O=====铁发生吸氧腐蚀生成铁锈

  【题源信息】①FeCl2溶液与NaOH溶液在空气中反应的现象变化,常用于物质推断。向Fe2+溶液

  中加入硝酸、KMnO4、氯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时,溶液会出现浅黄绿色→棕黄色的颜色变化,该现象可用于Fe2+的初步检验。

  ②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原则有两点,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提前除去,二是反应过程中必须与O2隔绝。

  ③Fe3+的检验方法较多,如观察溶液颜色法(棕黄色)、NaOH溶液法(生成红褐色沉淀)、KSCN溶液法(生成红色溶液),前面两种方法需溶液中Fe3+浓度较大时才适用,也最灵敏的方法是KSCN溶液法。Fe2+的检验可采用加入KSCN溶液后再加入氧化剂的方法。

  5.铜及其化合物的反应

  (1)铜单质的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Cu+O2△=====2CuO

  2Cu+S△=====Cu2S

  Cu+Cl2点燃=====CuCl2

  在潮湿空气中被锈蚀生成铜绿

  2Cu+O2+H2O+CO2===Cu2(OH)2CO3

  ②与酸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铜的重要化合物

  ①黑色氧化铜高温分解生成红色氧化亚铜

  4CuO高温=====2Cu2O+O2↑

  ②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

  CuSO4?5H2O△=====CuSO4+5H2O

  【题源信息】铜作为不活泼金属的代表,高考常考查:

  a.铜单质的化学性质;b.铜的化合物在反应中的颜色变化;c.CuSO4?5H2O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反应的简单计算。

  (2)①4H2+Fe3O4高温=====3Fe+4H2O(与其他铁的氧化物反应也可)

  ②2Fe2++HClO+H+===2Fe3++Cl-+H2O

  (3)稀硫酸、KMnO4溶液取适量D固体于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所得溶液滴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KMnO4溶液褪色

  【题型解读】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此类试题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试题区分度高等特点,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转换、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可从物质的特殊颜色、特征性质、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如连续氧化关系、三角关系、置换反应等)、特征数据、工业生产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找出“突破口”,继而完成其他物质的推断。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15

  一、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03-14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03-24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06-11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梳理分享03-24

广东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05-25

高考化学推断题必背知识点总结05-14

中考化学必背的知识点04-23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05-25

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