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和活动的组织在14和15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均已单选和案例和形式考察过,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前儿童发展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考试中建议广大考生依然以单选、简单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思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直觉行动性思维(0-3岁),具体形象思维(3-6岁),抽象逻辑思维(5岁以后)。
1、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发展),依靠的是感知和动作。感知强调的是依靠感觉器官,对直观材料所产生的视听嗅味肤等感觉。而动作强调的是先做再想,事先无目的、无计划。
此部分在考试中常考单选:
如:15年真题:一个幼儿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该幼的思维发展的( )特点。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象征性思维
解析:体现在的是直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特点。
学习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为了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直觉行动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因为需要直观活动材料)。
2.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因为先做再想,所以:提供操作机会)。
3.表象代替动作,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从动作过渡到表象)
2、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1)具体性:与抽象相对应,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的幼儿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如:加减法运算、定义、原理、集合概念(如:玩具、家具、水果……)等。如:幼儿理解不了“这是什么水果?”,但是知道“这是苹果”,因为相对来说苹果是具体的,而水果则是抽象的集合概念。
(2)形象性:指的是可以使用一些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来描绘某个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等,使之更生动形象、直观。如:这是一个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苹果---这是一个红红的、圆圆的、香喷喷的大苹果……
具体性和形象性在考试中考察单选的概率比较大,但考生往往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才能正确的做出选择。
除此之外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1)经验性: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维。如丽丽听到奶奶埋怨小鸡不爱长,丽丽就把小鸡埋在了土里,漏出脑袋还浇水,并骄傲的告诉奶奶,小鸡马上就会长大了。
(2)拟人性:把实物、动物都当做人来看。如:幼儿会跟自己的娃娃说话,笔掉到地上会疼。
(3)片面性:缺乏全面的认识,只能看到个别方面不能从多个维度综合思考。如: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不能理解一个杀人犯是个好爸爸
(4)表面性:缺乏深刻的、本质的认识,看待事物只能看到外在的、肤浅的内容。如:3岁的丽丽听到妈妈说“这孩子的嘴真甜”,丽丽问妈妈“你舔过她的嘴么?”。丽丽对于嘴甜只是表面的味觉理解,而不是长相甜美、漂亮。
此处考察形式多为单选:
如:【2014年上】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A.经验性 B.表面性
C.拟人性 D.片面性
解析:反话:听到什么就是什么,理解太表面、不深刻、没有看到本质。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活动组织和教学要求为:
(1)丰富幼儿的表象。(让幼儿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和表象能够促进其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
(2)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抽象逻辑思维是在5岁的时候才开始萌芽的。因此,在小班不适宜开展加减运算。并且幼儿理解事物是需要直观的、可见、可感、具体形象的,所以要求教师要选择直观的教学方式,避免抽象的。)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正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并且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所以往往会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或者是匪夷所思的想法和说法,而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衡量和评价幼儿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幼儿思维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具体形象性思维考试的时候单选和案例及简答都有可能涉及出题,如:
【真题讲解】
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
请结合案例简述幼儿园思维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题思路:
(1)找知识点:思维的发展特点。
(2)结合案例:具体形象(阐述材料中的表现)。
(3)总结收尾:综上所诉:材料中体现的是……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考试的时候涉及的考题相对不会很多,而且在下一章节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时候我们会有详细的分析,所以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主要考察形式是:思维发展的特点做单选备考,同时会结合活动的组织联合作出简单和案例分析题,所以建议考试作简单和案例备考。
拓展:特殊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
1.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存在很多共性。台湾学者陈政见认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①发展历程模式相似;
②生理组织结构相似;
③心理需求要素相似;
④人格结构发展相似;
⑤社会适应内容相似。
特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高、体重、体型、结构、机能等都在自然地生长变化。他们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重要的发育阶段。在青春期,特殊儿童的身体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性 成熟时性:别特征明显。
在心理方面,特殊儿童同样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也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例如,盲童、聋童、天才儿童等的思维发展首先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然后发展至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最后才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上同样起重要作用。首先,遗传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给特殊儿童带来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例如,自闭症儿童可能终身都会带有这种病症所特有的某些特征。其次,环境和教育提供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如果家长和教师因孩子有残疾而低估了其发展潜力,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超常儿童的遗传素质非常优异,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提供有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教育,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也不会成为现实。
(3)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
环境和教育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特殊儿童的需要有物质方面的,如食物、水、衣服等;也有精神方面的,如学会某种技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将来找到一份工作等。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特殊儿童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矛盾的双方,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特殊儿童的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水平上产生的。例如,智障儿童的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较正常儿童相对落后,即使社会环境对他们提出了较高要求,也很难转化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反之,某种心理水平的形成,也有赖于是否有相应的需要。如果多动症儿童不想学习,那么他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达到所期望的水平。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从实际出发,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在表现以下3方面:
(1)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
大部分特殊儿童都有生理和心理的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和适应,其心理发展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易引发第二性缺陷——心理障碍。例如,盲童的视觉器官有缺陷,他们不得不利用听觉、触觉等来感知外界事物。由于失去接收外界信息的视觉通道,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聋童由于听觉器官有缺陷,对其语言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又会妨碍其抽象思维的发展。肢体残疾儿童在动作技能的发展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时生活难以自理。智障儿童的智力有缺陷,他们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比普通儿童晚,起点低,速度慢,所能达到的水平一般也有限。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都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个体间差异既包括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例如,超常儿童与智障儿童分别代表了智力水平较高和较低的两类儿童,这两类儿童之间有极大差异。又如,盲童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童及其他儿童。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特殊儿童,因造成其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不同,每个儿童的个体特征也不同。正是由于特殊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应该进行归类和具体分析。
个体内差异通常是指个体内部各种能力之间的差异。特殊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差异特别大。例如,有些自闭症儿童的记忆力非常好,而语言理解力、人际交往能力又特别差。又如,有些聋童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手眼协调能力却非常好。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其个体特点进行。
(3)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
特殊儿童往往难以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也面临较多困难,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和特别辅导。例如,普通学校的教学内容对超常儿童可能过于容易,而对于智障儿童则可能太难。对大多数聋童和盲童而言,他们可能无法适应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学校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要设计课程和教材,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特殊儿童才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又如,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由于其成长的“特殊”环境,其学习和生活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往往会造成适应不良。因此,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考虑特殊的方式方法。
3.特殊儿童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
儿童身心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如身体成熟的发展、运动一动作的发展、语言的发展等都有各自的先后顺序。或者说,无论他们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发展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这就是一般发展,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但多数特殊儿童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的差异。虽然有些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显而易见或无法改变,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如发展顺序、发展阶段等)和普通儿童并无不同,并且有着相同的心理、要求及愿望,存在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潜能,只是发展速度慢一些,遭遇的困难多一些。他们某些方面的特殊发展依赖于相应的教育和训练,否则其特殊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对普通儿童所进行的某些发展教育,对特殊儿童同样适用,如感官动作的能力、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语言沟通的能力、认知的技能等,但是需要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训练,才能发挥其潜能。因此,特殊儿童的'发展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有机结合,一般发展提供了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所有的发展都无法实现;同时,特殊儿童又需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特殊发展训练。
【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分析11-08
Java语言的特点分析09-03
国际内审师考试的特点分析08-08
怎么建立数据分析的思维框架10-16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特点分析09-07
2016雅思听力特点与备考技巧分析04-09
银行从业的发展前景分析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