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
在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篇1
1、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文字的演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1)出现:原始社会末期。
(2)盛行:商朝、西周。
(3)代表作:司母戊鼎。
3.活跃的学术思想
(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又是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2)百家争鸣: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
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法治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⑤兵家鼻祖孙武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初一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期末知识点整理07-04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整理01-20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知识点07-07
初一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知识点07-05
初一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教学设计11-27
初中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题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