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冬至的经典散文(通用2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冬至的经典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
又是一年的冬至,只是今年的冬至,似乎才是真正冬天到来的征兆,忘记了一切,只记得还有怀念。
通过窗棂洒进几缕阳光,怀念成了一种恋,如同与一本书期期相遇,“千万本书中,独独挑中了这一本”,只记得选书时喜悦了。书籍再美,久不翻阅,也会慢慢变得苍白;随遇有缘,真诚不往,到头来,只是用如丝心事繁华了寂寥红尘。虽然,也曾有悱恻缠绵的故事,却在经年缝隙间行走不出结局。翻阅寂寞,怀念永远是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温柔。
曾经花开灿烂如梦,期待满塘荷香,浸染心扉,一枚枚荷上流动的露,静绽为芳菲的素清颜,而今风过无痕,笑靥依旧如花,却在字里行间轻叹着似水流年。冬至怀念飘漫天,往事轻吟,尘香犹在,只是磐石边,弦已断,知音亦不知何处。
在心境最柔和时拨动情绪,漫步思绪里,时间恍若静止。总以为用心灵的笔触,能把怀念悄然写进诗笺,如同轻挽衣袖,卷起月圆微影;只手挑捻,描绘兰衣梅裳。纯净的心,于幻意朦胧中,心灵有约,用百合的清露蘸着柔情,镌在梦想之间,留一方期许让灵魂驻足。
怀念珍重,灵魂在温柔的平台上,轻舞飞扬,一曲又一曲;怀念深情,恍惚于半梦半醒间,涓潺倒流,一浪又一浪。着一袭素衣游走在梦与醒的边缘,褪淡那些沧桑无奈的情愫,在字里行间满是珍惜。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选择,迫使我们不断地放弃,又不断地坚守。心香绕指,天涯几度,原来只是初遇见。
冬至里写下这般馨香的文字,带着浓浓的暖意,深深的期许,为纪念心底那份怀念。今夜,“怀念”要听着梵音,带着真心,诚诚的祈愿:路,还在继续,一切美好都会有的。
不是吗,你听一曲细水远长流,高山流水处已有歌声踏至。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
清晨,我扯开帘幕,放眼窗外画面:楼宇亮晃晃,街道亮晃晃,车辆亮晃晃,行人亮晃晃。城市清明,没有雾霾。
随手点开微信,提醒声便闪烁呼唤,“滴~滴~”不停,亲朋戚友一个一个跳出来,有祝福,有叮咛:记得今天要吃水饺哦。稍不留神,冬至便过去了一天。呲牙,苦笑。
沿金洲大道向东,进入经济技术开发区,身陷雾霭。淡白的太阳蒙胧散射,百米开外幻影幢幢。
城市内外,一半是凛冽,一半是清新。
昨日,雨丝翻飞,草木颤栗,候鸟渺渺,行人寥寥。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以“冬至”名。
冬至怎么就到了呢?这一年剩下的日子屈指可数,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已做的也没有全部做好。夏至日长,冬至日短。太息一声。
有记者在媒体发声,解释为什么今年冬至提前一天。多事?无知?或许有,或许没有,或许,是为了所谓的普及年轻。突然记起小时候的往事,老农仰望天空,掐指默算,神经兮兮的唸叨犹在耳边: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子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物候源于自然,规律早已隐藏在老祖宗的故纸堆中。天文专家谆谆善诱:公众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哭耶,笑耶?
昨日冬至,今天爽心。现代科学的气象预报总在续写矛与盾的故事,说好了的阴天呢?又成为茶余的调侃,饭后的戏言。
家乡谚语震荡时空:冬至雨,春节晴;冬至晴,春节雨。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懵懂了念想,冬至,是今天?是昨日?
一株景观茶花树傲立风中,层层叠叠紧凑了苍翠的叶片,映衬嫣红,点缀花朵。岁月燃情,有凋残,有败落,也有璀璨的吐蕊,更有成长的等候。冬至,一阳始!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3
冬至之后的第一场雨,没有冬天该有的清冷,有的居然是初春的菲菲圆润。走在上果园的小路上一棵杜鹃迫不及待的开放,南方早已经让她忘记冬春的分别了,既然灿烂早点又何妨呢。倒是茶花迟迟而来,不管冬还是春都是她的季节,何必急于一时,与其争春不如恋冬。
偶然的几滴悬挂于树叶的雨滴滴落在我身上,凉凉的冰冰的却不让人排斥,空气带着泥土与树木特有的清新,突然想起生活在远方雾霾里的朋友,这里没有都市繁华,却有繁华没有的慵懒与洁净。理想从来就是一个没有等于或者明确注解的名词,向往也没有固定的方向,只不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或者属于自己的理想与方向。
山上轻雾蕴绕,红叶隐约在雾里在绿叶之中,虽想那么不招摇可是在南方它注定惊艳。李子树早已落叶萧瑟,山楂也整装待发,来年一场春雨满山即将洁白如雪。山泉汩汩流淌下来蓄水的池子,飞溅起来的水花,让人目光不忍离视。偶然几只飞鸟掠过,又悄悄投入密林之中,一种闲到极致的懒散,好想今天就这样吧,把自己放逐在这熟悉但安然的山野,不敢脱俗,因为不忍与不舍。
放出来的鸡禽,开始满山奔走,到处找寻它的早餐。百无聊赖的想坐在常常坐的那块石头上,可惜雨水早已占据,我只能站着看着群山起伏,也看着城市的一角慢慢苏醒,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本来就没多大志向的我,现在连小志都没有丧失殆尽,此刻心是自由的,此刻我忘记所有。
不管什么季节都会有花开花落,习惯了也就一切自然而然,花开不惊花落不悲,过好每一天才是生活基本与责任。你可以爱一个人也可以爱很多的人,但是责任却不能推脱,毕竟生活是由不同人构成的,问题是在于你能不能承担而已。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4
夜里,外面传来一阵阵鞭炮声响,人们欢呼着这个冬至来临。晚餐,同事们还特意驱车进城买了萝卜和羊肉煲汤喝了洗寒,可我丝毫没有一点胃口,那是因为我的身体近来很虚弱,心也在疲惫中消瘦,人累好胃口自然就没了。今夜,我拨动你的电话,你依然不接,这个冬至,我没有感觉到丝毫暖意。 无奈,残留着心酸。我只有和往日一样依然早早关在了屋子里,倚斜而靠在床头,点燃了一支烟,听着音乐想着我们的一切,我的泪不仅暗涌。男儿本不哭,男儿一直坚强!
是的,我从不喜欢流泪!可是此刻的我很悴弱,心彻底地碎裂了,我在为我们的未来流泪了!为何,你依然用你的固执和无情让我一而再的难过,为你痛惜。 曾经你可说过,这辈子有我已足够,你要和我厮守一生一世,白头偕老!你说,你会天天做很多好吃的菜来养敬我,要我变成一个大胖子!
还有,我们的心肝宝贝,她遗传了我的天资和你的美丽,你说永远不会给她被分割的父爱母爱,将来要把她变成一颗大树,来做为祖国和社会的栋梁! 可是,我现在感觉到了我们的爱已窒息,我是多么希望能用一切办法来挽救。我甚至编造了谎言,给你发了一条短信说,老婆,我快死了,你却还那样折磨我,我的肚子又痛了…可是换回的,也只是你虽然终于接听了我的电话,但没对我一点点问慰,说一句话一个字。上上个月,我尿道结石病发、治愈,你给我是一个电话一声哭泣,一直那么关心着我,害怕我真的死去!可是你现在怎么啦,为了一点点误会,就不能原谅真正疼爱你的人一次?如果我死去能换回你的笑容,你的开心和幸福,我宁愿,也真的很想离开这个世界。亲爱的,你可看见,我在正为听不到你们的声音而流泪;你可聆听到,此刻我对你们撕心裂肺的思念……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5
冬至请一友小聚,点了一碟腊肉、一份筒筒笋、一盘凉拌折耳根和两碗水豆花。其实这算不得奢侈,才二十三元钱的菜,在这样的节日,吃一斤熟羊肉也要二十五元。
正吃间,来了三个乡下人,夫妻俩带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与我们同席而坐,要了两碗水豆花。小孩朝我们这边看了看,羞涩而又胆怯地说:“妈妈,我要吃……腊肉。”小孩的母亲寻思了一会,站起身问道:“老板,请问腊肉多少钱一份”?“大份十五,小份十二”。小孩的母亲立即像被针刺了一下,身子微微一颤,然后畏缩了回来,哄道:“宝宝乖,今天咱不吃腊肉,等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好不好”?小孩没有搭腔,只是充满着一脸的无奈。这时,我再也静不下去,给小孩夹了两片肉,小孩的父亲急忙对小孩说:“快谢谢叔叔”。小孩没说话,一对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不知是惊讶还是感激?
离开饭店后,我怎么也忘不了小孩那对大眼睛,他似乎在告诉我,就在我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困苦的人们正为生计而奔波。也许,我们平时本可以省掉的一桌宴席,就是他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记得前不久与朋友一起聊天时,给他讲了一则湖南电视台的报道,说的是一个家里拥有四口人且家庭收入仅有七百多元的公安干警,每月都要拿一百多元钱去支助一个孤寡老人,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朋友听后淡然地说:“这不算什么,我们也能做到”。是的,我们的确能做到,但我们却没有做到,因为我们没有去做,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想去帮助的心。越想起这些,就越感到汗颜,我想:在我们大肆挥霍、铺张浪费的时候,何不去想一想那些还生活在贫困的人们,因为他们贫困的生活正需要一双双援助的手。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6
一到冬至,心中甚喜,因为一过冬至,漫长的黑夜逐渐见短,白昼变长了。
而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时间最短的,从这天开始,白昼时间逐渐长了。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白天愈来愈长,黑夜愈来愈短。有句民间谚语说的好:“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可一线的时间是多少呢?过去没有时钟,但计时的方法很多。比如妇女们做鞋,纳鞋底,每次用一根线,不要太长,不然手拉不开;也不要太短,不然要频繁换线。所以这一线的长度大约在1米左右,而纳完这一根线,大约在一刻钟左右。还有一种说法,吃了冬至饭,巧女每天多纺一根线,而纺这根线的时间大约也在一刻钟左右……显而易见,意思明了,过了冬至,白昼逐渐一天天加长,而冬至这天也是数九第一天,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寒冷起来。
一到冬至,心中就欢喜,因为冬至这天,要吃香喷喷的冬至饭,所谓的冬至饭就是饺子。
记忆当中,冬至这天,母亲一上午都在忙乎在大锅里炸萝卜,在案板上砰砰剁肉,又是盘馅,又是和面。等饺子包好,丢进热腾腾的沸水锅里煮好,盛到大盘子里,母亲就一脸的笑容,叫道:“吃冬至饭喽,不想冻掉耳朵的,那就赶快吃饺子吧。”北方冬至吃饺子是有说头的,饺子的样子像耳朵,吃了饺子,一个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
一到冬至,我便心升企盼,因为,从冬至这天起,开始“数九”了。
数九,也就是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小时候,常唱着祖母教我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嗬嗬,姹紫嫣红的春天来了。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7
今天冬至,三门峡正下着冰冷的小雨,而我的家乡此刻却是大雪纷飞。
昨晚和母亲视频聊天,母亲问我:“明天有没有饺子吃啊!”我说有,她才放心下来。每次在和母亲的视频中,父亲是插不上嘴的,他总是默默地小声嘀咕,提醒母亲,问问我是否吃饱穿暖,一人在外多注意安全。平凡朴实的话语,含着他对儿子浓浓的关爱。
相比父亲的含蓄,母亲是感性的。她说:“明天家里要包我最爱吃的白菜馅饺子,还要做山药大烩菜,可惜你不在,吃不到妈妈的饺子。”言语含着淡淡伤感,总要用一声唉叹来结束这段话语。每到这时,我总是及时打断她的话语,不想让她碎碎叨叨下去,我明白,下一刻她会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成两行泪水,徒添一丝悲伤。我总是想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希望用假装镇定的态度,来缓解父母殷切的关心,让他们安心下来。嘴里常说着:“快了,快了,马上就能回家了。”心里恨不得即刻回到温暖的家。现实的状况,让我不能早日回家团聚,但这每年的假期,却是赐予自己最好的礼物,更让我珍惜这难得的假期,总是想着能在这紧凑的时间里,办好多好多的事,多陪陪自己的家人,尽尽作为儿子的义务。可每年回到家后,父母总是忙前忙后,舍不得让我多干活,自己也就落得清闲,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特殊的照顾。然而每次走后,心里却是满满的愧疚,恨不能给他们帮忙,分担他们的劳苦,责任与誓言又一次次的空头流转了。
我们总是忙于外界的情感交流,日日忙忙碌碌,夜夜推杯换盏,却总是忽视给家人的陪伴。其实,他们要的并不多,只想你能早早地回家,一起吃顿团圆饭,聊聊天就好。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8
岁月,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不知不觉间,冬至已至,又一年,将尽。
无涯的生涯。时光的水墨,一点一滴,将过往涂抹成一片山色空濛,拎不起,也看不清。而曾经那些追逐的梦,也老在岁月的风烟里,日日消减,瘦成一弯下弦的月,高高挂在冬的枝桠,突兀,孤冷,残缺不全……
性情薄凉,冬,薄凉。总想用最温热的文字,孕育一枝春暖,缓缓拔节在眉间,心头,予生,一朵明媚;抑或,用最滚烫的世味,熬煮一壶烟火的茶,轻轻迂回在岁月的枝头,予生,一朵馨香。
红尘里的故事,哪有圆满,总是一半缺,一半圆,一半明,一半暗。不必刻意描摹,也不必刻意强求。就像这个冬天,没有雪花飞扬,舞动心扉,却有碧蓝的天,悠闲的云,大片的暖阳。就像生命里,一些人因你的不好,背你而去,一些人又因你的好,爬山涉水,奔你而来。不论冷暖温良,接纳,是最好的温柔,也是最好的生存法则。
孑然行走在时光的水岸,很多事都如风,随了光阴隐去。历经半世沧桑,半世跌跌撞撞,终于把自已打磨成了该有的样子,终于把生命调成了最舒服的姿势,也终于把日子过成了最适合的味道。该来的就来吧,我自怡然,妩媚,以素心,以深情。该去的就去吧,我自悄然,坦荡。以放心,以薄情。
冬至,已至。这一天,我用一年中最短的白天来回望,用一年中最长的黑夜来想念。岁月的杯盏里,盛得下欢喜,也盛得下悲凉,只愿以一颗初心,与往事和解,与烟火同欢,与梦相依,与你相安。
冬至已至。
念,如初。
心依旧,于世,长安!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9
桌上的台历翻到最后一页,心里开始有了些美好的期待,因为有个节日就要到了,这个节日就是冬至。而我知道,冬至这个节日的到来,对我其实是一个承诺。
小时候,我是喜欢冬至这个节日的。冬至这天早上,我通常是被母亲剁饺子馅的声响唤醒的,慵懒地起床,进厨房看看,母亲和父亲已经忙开了,剁馅、切葱、搅拌……小小的厨房里溢着浓浓的甜蜜味道。我总觉得搅拌饺子馅的过程很诗意,就像把生活的百般滋味搅拌到一起,只有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知道生活的醇厚香甜。
最喜欢的场景当然是包饺子了。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负责擀皮,父亲和母亲负责包。母亲总是嗔怪我们擀得不好,而父亲则打圆场:“她们还这么小,已经会帮大人干活了,很难得。”我和姐姐就在父亲宠溺的目光下,把饺子皮擀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母亲能用巧手包出各种形状的饺子:元宝样的、小鱼样的、小老鼠样的……
此去经年,我和姐姐都已经长大,为人妻,为人母,回娘家的时间急剧减少。
可是今年,在我做了母亲之后,我开始热切地盼望着能回到父母身边,做个小孩子,像小时候一样被父母宠爱。
打电话跟姐姐说起,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电话里就约定,今年冬至这天,一定要赶回家,和父母一起再包次冬至节的饺子,因为我们知道,饺子里藏有最深沉的爱,也有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想念,更有我们对一家人平淡相守的珍惜。
我知道,今年冬至,对我其实是一个承诺。这个承诺,关乎爱,关乎珍惜,亦关乎一份情。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0
前段时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可喜可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间。
冬至更是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皇家有“祭天大典”,民间也有各种“消寒”活动。
俗语说,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赶上隆冬季节,他在白河边看到很多流浪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天寒,耳朵都被冻烂了。医圣心里很难过,回家潜心研制出一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用原汤煮熟。张仲景让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搭棚舍药,治病救人,开张那天正是冬至日,因而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南方冬至日盛行吃汤圆,取团圆之意。山东滕州等地则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驱寒。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其实无论是水饺还是汤,都有用羊肉祛寒养生的功效。
记得上大学时,冬至当天校园里会贴出“冬至一定要吃水饺,不然会冻耳朵”的温馨标语,颇有趣味。各系自行发起包饺子活动,师生齐参与,买面粉、肉、大葱,剁馅、擀皮,人人有份,热闹非凡,仿佛有了家的温暖。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包出的饺子形色各异,吃到嘴里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至今想起,那样的冬至节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成为记忆长河里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现今冬至吃饺子已成寻常,在严寒的冬日,这一习俗给人们带来丝丝缕缕温暖的记忆。又是一年冬至到,让我们来一碗热腾腾的水饺驱驱寒气吧。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1
前日收到同学的一条短信,“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这才惊觉,归去来兮,冬至已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相传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冬至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而芜湖这边似乎是冬至要喝老母鸡汤。我本也想入乡随俗,但半天没找到卖老母鸡汤的店,便作罢,草草的买了些饺子了事。
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看着渐渐蒸腾起的热气,忽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想起藏在岁月里的一些细节。为了一只桃子爬树,为了一块橡皮赌气,为了一本小说在课堂上走神,为了一场游戏扔下饭碗,为了一次赖床被拧耳朵,为了一次考试而彻夜鏖战,为了一篇文章写了又划,划了又写,那些散漫的时光,那些散落的点滴,串起了我以前的时光,没有光华四射,却也平静安康。
而回首这一年,走过四季,走过自己,心中的感悟和种种经历恍若电影中的一个个片段,如果说自己是电影中的主角,却觉得有点牵强,毕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有太多的人与事,哪些事自己是主角,哪些不是,真的说不清,只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人与心都曾有过疲惫,有过沧桑,当然,也有许多新的希望在不断发芽,重生。
而这时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装之感,然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我却仿佛能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能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毕竟,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2
又到冬至,问问现在的学生,冬至是什么时候?没有一个清楚,更不用提从什么时候开始数九了。可是问问还有几天是圣诞节,这次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这边把“冬至”说成是“过大冬”,是祭祀祖先的四大节日之一。母亲和妻早早就开始准备了,买来新鲜的荷藕,用刨子刨成丝,剁碎了,再和上面,做成藕饼。或把南瓜煮烂,和上面,做成南瓜饼。鸡鱼肉蛋,瓜果蔬菜,荤素搭配,忙活了半天。其中青菜豆腐汤是必定要有的,因为我们这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也有做人要清清白白的意思。
心灵手巧的妻子又去买来金箔和银箔纸,叠成金元宝和银锭的样子,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总算是做好了。
父亲因为脑梗而偏瘫,祭祀的事情就由我来主持。摆上供品,点上香烛。先敬门神,请他允许祖先回家吃饭收纸钱。然后在供桌前的盆里把准备好的纸钱、“金元宝”和“银锭”烧给祖先。在跳动的火焰中,缅怀祖先的音容笑貌,并向他们汇报近来家中的大事,对未来提出一些期盼。待纸钱化尽,最后郑重地磕上四个头,祭祖仪式就结束了。
原本我对此事是不以为然的,鬼神之事纯粹是无稽之谈,古人因为思想认识不够,才有了这些封建迷信活动,父亲在郑重地做这些事时,我总是在一旁无聊地看着。
现在我亲力亲为后,对此事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活动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饮水思源,人是不能忘本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有前人的付出在里面。供桌前的祷告,那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地态度,一种郑重地承诺。我觉得这种活动在我们后人手里,应把它演变成不忘先人的教诲和鞭策自己前行的活动。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当我们再次吟唱这首歌的时候,但愿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从冬至开始数九,更多的人理智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祖先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造福后人的精神。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3
朋友请我到餐厅吃饭,是现在最流行的“吃到饱”餐厅,每个人一百九十九元,任人吃到饱为止。
由于算起来便宜,餐厅内人声鼎沸,有许多场面到了不忍卒睹的地步,东西拿太多掉在地上的有之,剩下一大盘吃不完的有之,还有一些人吃得太饱,而抚着肚于叹气。
一般最能自我节制的人,也免不了吃下比平常食量更多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这种吃到饱的餐厅真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的贪欲,也正是文明粗俗的表征呀!”
更有趣的事情是,当我们走出一九九元吃到饱的餐厅,才发现透明的窗玻璃上贴了许多减肥瘦身的广告。
朋友开玩笑地说:“减肥的美容院开的速度大概与吃到饱的餐厅是成正比的。”
我说:“如果大家每餐都不吃到饱,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接着,我与朋友在公园散步,以消耗我们吃得过多的食物,边走就想起民间一个关于贪欲的寓言。
话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想到:作为我的弟子,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不贪心呀!
于是,吕洞宾心生一计,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汤圆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
从早到晚,许多人都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的,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眼见黄昏来临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
突然有一个青年付了一文钱,吃一个汤圆就走了。
吕洞宾大喜过望,追上去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两文钱吃到饱呢?”
那年轻人无奈地说:“可恨我身上只剩一文钱,真可恨呀!”
吕洞宾长叹一声,纵身飞上天去,终生都没有收徒弟。
我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我说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正常的习性,只是很少人看见自己的贪心罢了。
朋友说:“我们以后还是少去这种吃到饱的餐厅了。”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4
师范三年级时,我们学校在冬至那天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包饺子。
班主任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让我们互相合作。我们组的组长是个英俊的男生,也是班长。他带领我们去食堂领了饺子馅和面粉等。大家在教室里把课桌拼到一起,开始热火朝天地包饺子。教室里简直沸腾了,同学们兴奋地喊着、笑着。大家在一起包饺子,班级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饺子了。我负责擀饺子皮,其余5个同学负责包。我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功夫,擀皮特别快,饺子皮在我手中飞速地翻飞着。我擀出来的饺子皮,外薄里厚,圆溜小巧,非常好用。同学们都惊叹我的擀皮速度,都说我的手快得像机器。蓦然,我用眼角的余光,发现我们的组长在很专注地看着我。
其实,他一直是我心里喜欢的男生。他多才多艺,长得也帅,是我们女生的偶像。总之,他这个人,有才、帅气、性格好,在我眼里,他完美得无可挑剔。
我飞快地擀着饺子皮,眼睛却偷偷地瞟向他。他看我时,眼神里有欣赏,有惊叹。我越发感到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擀得更起劲了。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他忽然说:“我妈说,一个人擀皮能供上3个人包饺子,这个人肯定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同学们打趣说:“这样的女孩,将来肯定是个好老婆。”说得我脸都红了。他又说:“我最爱吃饺子了。”别的同学说:“那一定要找个会包饺子的老婆。”我瞥见他在偷偷看我。
吃饺子的时候,我负责给同学们盛。谁都看得出来,他碗里的饺子比别人的多很多。同学们都说我偏心,他呵呵地笑了。那天吃完饺子,我收到了他的贺卡。他的贺卡上写着:“这个冬至又冷又暖。冷的是天气,暖的是你的饺子。”我幸福地笑了。
如今,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十年。他总说,我擀饺子皮的时候最有魅力。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5
我的老家坐落在北方的山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大风都会从山坡上刮过,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的风俗习惯一直没有变。如今回忆起来,仍觉韵味无穷。
冬至,节令已到年末。记得儿时的冬至,天气比现在寒冷,在我们北方,已是北风呼啸,万物凋零了。北方的冬至大多地方都是吃饺子,而大山里的小山村一直流传着吃南瓜的习俗,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南瓜。听老人们说冬至吃南瓜不会肚子疼,也有人说冬至吃南瓜过冬就不怕冷。每年秋收后,每家都会把最好最大的南瓜挑出来,然后放到窑窗上晾晒,等着冬至这一天享用。
记得每次冬至节,妈妈会把晾晒的南瓜取来,先把外皮削了,切成两半,把里面的南瓜子取出;然后把南瓜洗净,切成许多小块,放到盆里;再开始和面,在面里放点小苏打,放点香油,放点香菜末,用手搅好后,加入水和成面;最后等面醒好后,把面用擀杖擀开,用刀切成宽条,对折几层后,切成菱形。这时候把锅底抹上少许的香油,然后一层南瓜一层切面,再加入少量的水,盖上锅盖,用火蒸二十分钟后,揭开锅,香香的南瓜味就飘出来了。全家人每人盛一碗,围着火炉,开始唱南瓜歌。“在沙中生,在火里长。历经千锤百炼,造就腹中辉煌……”唱完歌后,碗里的南瓜温度刚好,小勺舀入唇舌之间,香气四溢,浓郁的香爬进味蕾,爬进胃,爬进周身的每一根神经。一碗吃罢,未尽兴,就再来一碗,此刻,这世界就是你的,是美好的。
其实,吃南瓜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南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钴和果胶,常吃南瓜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南瓜还具有广泛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南瓜的花、叶、种子及果实都有特殊的功效。除能袪热、止泻外,还有特殊的利尿作用。
这个时候的冬至万山积雪,严霜寒彻,夜色浓郁,全家人围炉夜话,心间顿生出许多暖意来。久别大山许久,儿时冬至吃南瓜的情景时时想念。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6
秋季的怀念,换来了冬至的深思。人生的季节魅力,也就在乎于此了。当然,需要加上的是,春季的希望,和夏季的热情。
冬至已来,除了带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温暖之外。还带走了熙熙攘攘的纷扰。昔日农村下夜半才息的灯光,如今早早随着夜幕失去了踪影。一个人走在枯黄的田野上,秉着夜光,不得感叹,还有如此明亮的星光,窃喜中。
此时的大地,宁静非常。切耳细听。方闻星际流转,流年过往而空。细数着过去的对于不对。对的住的,继续加油向前。对不住的,只有仰望此月,寄予祝福,忏悔。《大学》曰:静后而观,观后有得。想必,便是此冬至之魅力所在吧。
年轻之时,午夜仍在穷中取乐。在继往而错的经历中,寻找欲望上的偶尔满足。若不是今天觉醒,多年后,又会为此大把年华而叹息。谁说年轻就是资本,不过是老人们安慰后生的搪塞之词。现在的我,冬至之夜。醒来却无心睡眠。如回忆起昔日此时的烈酒之味。不得不恶心泛酸。倒杯清茶,半以窗口,或披衣起身,踱步窗外。总觉得很多都需要思考。但是很少能总结一二。留下淅淅沥沥的字迹,却像冬雨飘过,大地也叹无痕。
这或许就是前辈们所说的成长吧,唯恐这标记是:你开始懂得思考了。是啊,我在以往的文字中,总是向自己申明:我很庆幸上帝给我一个大脑,让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愉悦的思考。后面便是:一个小人物,大人生的俗人写照。看似成熟的文字中,藏有多少的轻狂,如遇不愤之事,变笔成矛,所伤之处,遍体鳞伤啊。
从前很感激秋季,从立秋到立冬这段时间。望秋叶飘零,河水渐下。总觉得自己在缅怀什么。若不是初恋的提醒,我也难以爱上这样的季节。且如今,冬至的寒冷,将大地赋予宁静。这样的环境,我除了思考,还能做些什么呢?一家围炉夜话?还是闲翻笔记?休闲一下,确实很难。
秋季的怀念,换来了冬至的深思。人生的季节魅力,也就在乎于此了。当然,需要加上的`是,春季的希望,和夏季的热情。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7
冬至又称冬节、大冬,俗话说:“。”冬至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个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二的前后,历书上说:“寒气已极,故曰冬至。”冬至这天的白昼最短,在古代,冬至节在北宋已形成风俗。
在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人们把冬至与春节、中秋节一起,看成是一年中的三大节日,意义非凡。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冬至,京师(汴梁)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当时汴梁的百姓对于冬至的重视,他们在冬至这天换上新衣,摆下酒宴,祭祀先祖,来往祝贺,而且,官府还号召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各种形式的庆贺活动欢度冬至。
北宋时期,汴梁城里过冬至不吃饺子,而是吃馄饨。因为,当时汴梁的老百姓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日,于是,冬至的前夜被称为“夜除”,习俗和除夕之夜差不多。当时的史料记载说,北宋时,冬至这天的汴梁,做生意的人都暂停了各自的生意,大家在一起吃馄饨、喝酒,尽情欢乐。
由于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吃喝玩乐,到了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家就显得财力不及,于是,过春节时就未免捉襟见肘了,所以,当时的汴梁城里就有谚语说:“肥冬至,瘦年。”当时的汴梁城里还流传有这样的俗语:“新年已过,皮鞋底破,大担馄饨,一口一个。”除了吃馄饨,北宋时期的人们过冬至还有别的风俗,比如迎日、戴一阳巾、荐黍糕、献冬至盘等。
北宋的朝廷也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冬至这天,京城的政府部门要组织团拜会,凡是在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穿着崭新的干部制服去朝贺皇帝,仪式非常隆重。不过,那时的冬至不放假,仪式结束后,干部们还要照常上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春节的序幕,充满着新的希望,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8
万能的朋友圈总是把以往不太注意的节日渲染得惊天动地,从昨天的冬至夜到今天的冬至日,各种祝福纷至沓来,各种秀也晃瞎了满屏的狗眼。原本对节日没啥感觉的我,在晚间的食堂里,被饺子和汤圆瞬间击中,勾起了我对冬至的些许回忆与感受。
冬至在老家被称之为“过冬”,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便是祭祖,或许这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尊重,赶在冬日来临之际,请祖先吃顿好的,再化点纸钱,让他们能渡过寒冬。所以,冬至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改善伙食,这在缺肉少油的童年,陪祖先吃顿好的可真是莫大的幸福。冬至留给的另一个印象便是“晴冬至,烂年边”,为了过年期间有能玩耍的好天气,我们总是希望冬至能下点雨。刚刚给年迈的老年打了电话,问她过冬了没?老太太声音洪亮且自豪地说,咱提前两天就“烧冬”啦,今天冬至下了雨,过年的时候是晴天哦,你们回来不用担心天气啦,搁下老娘的电话,心中顿然宽慰,只要您安好,我的冬天便不会冷。
每逢节日,网上总有各种风俗指导,比如昨天的冬至夜,远在常熟的妻与南京的儿子,相约吃了羊肉。特别馋人的是常熟羊肉面,清香的羊汤里,在细细的面丝上搁上切得薄薄的羊肉,再佐以香菜、蒜花、姜丝,看着妻发来的图片,勾得我馋虫四起,儿子的羊肉汤虽然应景,但也没有了家乡的味道,想必咱爷俩回到常熟,一定得去吃上一碗羊肉面。据网上的指导,南方人冬至要吃汤圆,北方人冬至要吃水饺,妻于是煮了汤圆,并拍照告诉我们爷俩,她代表我们吃了,我们都奉上笑脸。来到食堂,发现有饺子、有汤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在广东都有了过节的感觉,特别是有人说我是南方人,特地给我端来了汤圆,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了,虽在他乡为异客,水饺汤圆暖心间。
冬至是隆冬的开始,而在广东却没有一丝寒意,这两天的气温回升,让人外衣都穿不住,中午甚至要开冷空调,下午在路上和驾驶员聊起数九寒天、雪花飘舞,身在南国的他满是向往,从没见过风雪的他,对于隆冬只有童话般的理解。冬至是隆冬的开始,而度过了严酷的隆冬,便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每当我们面临挫折、考验、甚至绝境,就如同身在隆冬,只要充满信心、只要心怀希望、只要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走进春天里。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19
渐近冬至,天愈加凉了。
挽起水色窗帘,放午后的阳光入窗,握一把免费的温暖,心里温暖的像一杯刚泡开的茶氤氲开来。花盆里带刺的黄金伞也绿绿的染了阳光的金色,把隔夜的茶慢慢倒进去,它便精神的像松软云朵似的文字。
透窗的光线斜射在邻桌的薄老师那儿,暧昧地刺疼了她的眼,便看见她白皙的手儿在眼睑上揉成了一朵花。我会意的又把窗帘拉上,那朵花又变成了一朵微笑。
年华向老,我脸上渐渐雕刻上了岁月的纹理,心思也多得像头上滋生的白发。依然喜欢那些有质感的亮色,黑色的羽绒服在暖光里柔软,这是妻子用心挑选的羽绒服,色调靓丽,自觉还不是人生向晚的本色,颈领和袖口透着满满的喜欢。
三十八年的语文教学,自己已经熟成了一块老姜,从不再拿教科书入教室,立在讲台上,也能口若悬河,纵横捭阖;喜欢那个叫桑儿女孩的文字,文字里散发着草木的芳香,奔六的路上,灵魂附在美上再作一次次青春地修炼;朋友从远方寄茶给我,茶筒的中间是一幅林壑幽美的图案,却尤喜上面淡墨的行书“崂山”。
周末回了趟村落里住的老院子,它冷清的像院落里的石头,夏秋遗落的荒芜被大门的一把锁看护了好久,去邻家借来卫生工具,着实地又让院落敞亮了许多。去年有人想买下它,始终觉着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家,叶落归根时,根往哪里依附。百年之后,灵魂要捡拾遗落各处深深浅浅的脚印送回老家,有了老家就有了归宿,精神就有了寄托;其实我一直被老家牵着不曾走远,我的心一直牵挂着它。岁月静好,日子安稳,咫尺抑或天涯,愿我们各自安好。
晚上,房间的暖气正热,不雅的躺在沙发上,持一本书翻阅,从书里爬出的一抹笑,清洌的像碗酒。
眼睑招架不住醇洌的度数,等从梦里醒来,书已经落在地上,未喝的茶凉得没有了精气神。忽觉得肚子饿了,将一个苹果水洗,刀去皮,入口肚圆。
忽觉得生活就这样简单,简单的就像一转身遇到了你,我给你打了一声招呼,你问了我一声安。
窗外,阴沉沉的,怕不是雪要飘来了?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0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起源汉代,盛行唐宋,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一年廿四节气之一。
先看唐朝的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这是杜甫《小至》里的冬至,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也是“阳生春又来”,你看,室内宫女绣纹添线,玉管葭莩灰飞;室外柳枝舒展,梅花欲放,阳气回升,春天很快就要来了。“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这是白居易笔下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可以想象,诗人身处异乡,灯前抱膝独坐,思念家人此时在念叨漂泊在外的他。游子佳节倍思亲既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幸福。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是宋代的冬至,是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里的闲情逸致,想想,风萧萧雨霏霏,枯草湿了,又不是赏花时节,可谁又有诗人这份独游寺庙的雅致呢?不过,他的同胞弟弟苏辙在他的《冬至日》里也自得其乐:“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一个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却不改其乐,把儒贤颜子当“先师”来景仰的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如此兄弟俩,不都是在十丈红尘里,守得一方自己的净土?
那么,同时代的朱淑真又有怎样的《冬至》呢?且看:“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好一个喜庆热闹节日: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可陆游的冬至却显得寂静清贫,“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原来,岁数大了,诗人也怕添岁。
在众多写冬至的诗词里,要数元代尹志平的为最,“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正如有人说的其生机暗涌,天心契合,人心朗润,与时光同道,与自然同理,不愧为经典之作!
看,古人的诗情词意岂止道出了冬至的自然规律、时令玄机?更是阐明了冬至的深意和本旨。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1
冬至,又称“亚年”,在乡下,迎接冬至,几乎等同于过年,是正式而又隆重的事。
冬至,寒冷一天胜似一天。旧日乡下,为了御寒,父亲把干黄的谷草抱回家,捋齐整,然后续在床铺上。厚厚的一层谷草,让床铺瞬间就高起许多。晚上,躺在被窝里,谷草窸窣作响,清香氤氲,它们抱成团,偎着我的身体,阻隔寒气。四肢暖暖的,连梦都分外香甜了。
除此,我的母亲,临近冬至时是闲不住的。新棉花已经弹好,母亲白天要把旧棉被抻展来拆开,用手触摸着,哪里薄了,就用新的棉花续上、熨平,然后一针一线缝制。阳光刺白,好像也被缝入了棉被里。夜晚掌上灯,我们姐弟脱下的棉衣棉裤,母亲要细致地检查,找到破洞,就着昏黄的光线修修补补。幼时顽劣,袖头特别容易磨破,棉花时常被我掏掉。母亲就要另接一块布,续一些棉花,如此忙到子夜。
冬至节,占据我对美食所有想象——羊汤。冬至当日,我会拿到几元零钱,走几里山路,到镇上喝羊汤。在小镇的三岔路口,有一家羊肉汤馆,简易的苫房,门口吊着几扇羊排,矮角凳,长条桌,黑脸膛敦实厚道的掌勺师傅。筒子锅热气蒸腾,肉香弥漫。粗瓷蓝边畅口大腕,高高码放。一元钱的汤,杂肝,肉片一铺,几乎已经平了碗面儿,加一勺汤,辅以油辣椒,吃得满头流汗,通体发烫,那寒气,早被抵挡在身子之外。
冬至时节,河沟里的冰冻结实了,家长不再担心小孩撒野。我央求父亲给我做一个陀螺。也许是受节日的感染吧,不苟言笑的父亲,脸色有了温暖。他拿出板斧,用槐木条子削陀螺,先削岀一个锥尖,用锯子锯到合适长短,在砂石上打磨一番,最后用手掌一熨,满意地递给我。印象中,我的陀螺在冰面上转得最为平衡持久,我挥动鞭子抽打着,我上下被棉衣包裹着,臃肿得像企鹅,嘴上哈着热气,一会儿就汗涔涔了。
冬至那天,村小学的老师也格外的开恩,课间我们晕头巴脑地挤油、斗鸡,老师并不阻止,而是笑眯眯地盯着看。校园里吊的那一节铁轨钟,也提前响了,一向古板的老师痛快地说,都回家吃饺子去吧。然后我们像一阵风,消失在巷子的各个角落。此时,饺子的香气开始在村子的上空悠悠弥漫……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2
寒冷,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骤然降临。匆匆走在上学的路上,呵出的气好似天空里团团的白云,好期望它能带着我的气息越过天际,飘荡在另一个世界里。然而,幻想终究是幻想。那朵朵云花消散的速度都快得叫我不知所措。现实终究是现实,没有谁可以改变。
坐在我身边的人早已披上了厚重的棉袄,而我只是在秋装下套了一件线衣罢了。刘董拉着我的衣服说我穿得太少了。但是我说,还好拉,要是现在就穿那么厚,冬天来了要穿什么呢?结果我被人围攻,她们全都朝着我嚷嚷“现在就已经到冬天了~”真的已经到冬天了吗?我不信,或者说我不愿意信。除了天空中飘扬的雪花,对于冬天,我厌恶它到了不能再高的境界。
一到冬天,我的手就恐怖得连自己看了都害怕。如今手指上的皮肤又开始紫得发黑了,指甲盖也被明显地分为了两段,上面一半是白色的,惨白惨白的,下面一般是紫黑色的,感觉真的好象鬼一样。虽然我没见过鬼,更没见过鬼的手。但是我知道,鬼的手一定和我的手一样冰,一定也是被重重冷气团着的。冰凉的血液似乎要冻结了般,透着皮肤散发着阴阴的寒气。不知情的朋友在冬天牵了我的手是一定要尖叫着跑开的,然后我想到了海海。
认识海海后的第一个冬天时她还是我的同桌,她很内向,我很喜欢欺负她。那时我们已经混得很熟了,她还有杨杨他们都叫我小妹。海海喜欢用她的热乎乎的手抱着我的头,让我的耳朵贴着脸颊,很舒服的感觉,被遗忘的耳朵似乎找到了依靠,很幸福的感觉。
有次我搞恶作剧,在海海抱着我的头的时候,我用自己冰凉的手捧住了她的脸,原以为她会跳着跑开的,但是她却坐得很安稳,安稳得让我很不自在。我松开了手,转过头继续赶我昨天没有做完的数学作业。海海离开了座位,回来时抛给我个热水袋,我笑了。一节课没到水袋就凉了,我的手亦凉了。“呵呵,我的手就这样,永远都没有办法让它在冬天感觉到温暖。等它开始发热时,估计就是要长冻疮了,还不如就这样冷着算了。”我侧过头对海海说到。但是她却在桌子底下握紧了我的手,“只要有另一只热热的手一直牵着你,你就不冷了吧。”她承诺过,会一直一直牵着我的手走下去的。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3
我和妻刚结婚时,正处在磨合期,常常闹矛盾。妻比我大三岁,我依小任性,和妻闹了矛盾,就不回家。
有一年冬天,妻叫我开洗衣机洗衣服,我没有洗,她唠叨了几句,我不服气,又吵了起来。我提上皮包,气呼呼地上班去了。那天,刚好轮到我值夜班,我趁机不回家了。那时家里没装电话,我也懒得给妻捎信。
上街吃晚饭,饭馆都在兜售饺子。我感到奇怪,问老板是怎么回事。老板开玩笑说:“今天是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我是南方人,头脑里没冬至吃饺子这个概念。
我对老板笑了笑,心想,我就不吃饺子,看能不能冻掉我的耳朵。我拿过菜单,点了两个菜,要了一小瓶二锅头。两个菜上来,我美美地呷了一口酒,很享受的。
酒饱饭足,我哼着小曲,回到值班室,见和我一起值班的同事,还没有来。我打开电视,斜躺在值班室的床上,惬意地欣赏节目。也许是酒精的作用,看了一会儿电视,我迷迷瞪瞪地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值班室哄笑声一片。我睁开朦胧双眼,说:“什么事?闹什么闹?”同事老王踹了我一脚,道:“你说什么事呢?弟媳妇来给你送饺子了。”我转过头,见妻捂得严严实实的,手里抱着一个保温筒,正盯着我笑呢。
妻在外人面前,会给我留足男人的面子。她好像忘了今天吵架的事儿,温柔地说:“老公,今天值夜班,就把冬至节气也忘了,是不是?”我瓮声瓮气地说:“我是南方人,过什么冬至呢?”妻说:“入乡随俗嘛,今天我给你包了你最喜欢吃的海鲜馅,你尝尝!”同事们在一旁起哄,弄得我有些不好意思,说:“去,去,我不喜欢吃饺子。”
妻自顾自进了值班室,到桌子前,打开保温筒,像变戏法似的,抽出了好几双筷子,招呼我的同事,说:“快,大家来陪俺老公,尝尝我的手艺。”同事们连推带搡,把我推到桌子前。大家拿起筷子,一哄而上,吃起饺子来。
大家边吃边夸奖妻贤惠,这么冷的天,自个儿的老公值班,没空回家,也不恼,还包饺子送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心里霎时热乎乎的。可想起清早出门的事儿,我惭愧极了,深情而感激地望了妻一眼。
冬至的经典散文 篇24
每年冬至这天,家乡的习俗就是一定要包顿饺子吃,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老百姓一直都在流传“过了冬至就交九了,一定要穿暖和哦,家家户户定要吃水饺。”今年的冬至就要到了,不禁让我想起家里每年过冬至包饺子吃的情景。
父母在世时,每年冬至这一天,妈妈早早的起床,把包饺子的面放点盐,先和好,那样擀出的饺子皮特筋道,妈妈在把自家种的大白菜,洋葱洗干净,晾晾水气,然后开始剁肉馅,那时也没有绞肉机,一大家十几口子人的饺子馅全靠妈妈手剁,妈妈很有耐心,总是把肉馅剁的细细的,然后把菜剁好后,拌在一起,放上花椒粉,滴上几滴酱油,再倒点熟油,颜色黄亮,闻着都好香。在我的记忆力里,那时生活条件都不好,很少吃肉,最盼望的就是过节,因为过节家里才能吃上肉。
紧接着,妈妈和姐姐就开始包饺子了,她们包的饺子都直直的站在那里,我在家是老小,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啥也不想学,手又笨,不会包,包的饺子不是睡在那,就是饺子皮张开口笑。所以,妈妈每次都不让我包,说我包的饺子下到锅里会烂成糊糊的,由于她们动作娴熟,包的又快,妈妈和姐姐每次一个小时就把全家人吃的饺子包好了。
这时候,我的任务是坐在炉子旁边手摇鼓风机烧水,爸爸的任务就是下饺子,爸爸站在锅边守着家里那口大锅,锅里的饺子,不停地翻滚,爸爸也拿着汤勺不停地轻轻地搅着。那样饺子也没有粘连的,也不会煮烂,等饺子煮了5滚后,饺子就可以出锅吃了。
一家人围着一大盘热腾腾的饺子,飘香四溢,热热闹闹的吃着。妈妈总是说,加油吃,吃了饺子才能冬天不受冻,尤其是不冻耳朵和手,耳朵冻不掉,手不会起冻疮。对我们来说吃这顿饺子,真是一种幸福,感觉身上心里都是暖暖的。每年冬至这一天,妈妈都会让我给连队的“五保户”李奶奶送去一碗,李奶奶很感动。
如今,父母也不在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东西也不缺,啥时候想吃饺子,很是随便,想吃啥样的饺子馅都可以,但是我无论包怎么样的饺子,也找不到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那种味道和感觉了。
【冬至的经典散文】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经典散文欣赏:冬至02-05
冬至优美散文-冬至未至02-17
冬至之后是小寒优美散文02-17
大雪·冬至散文随笔02-21
小城的冬至优秀散文随笔01-11
思念父亲的散文:冬至雪花开01-03
秋去冬至-抒情散文03-07
优美散文:冬至看见母亲的笑03-17
冬至心情-抒情散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