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物理

浅析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

时间:2021-07-09 09:22:19 物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入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为此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物理现象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如下:

浅析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物理现象多种多样,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自学法

  有些物理现象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是可以掌握的,教师设计几个有关该物理现象的思考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该物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在“噪声”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零分贝的含义是什么?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通过认真的自学,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噪声”现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演示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先用生动具体的实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该物理现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来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最后由教师总结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中,先把课本(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社版)P105图9.2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被打飞的棋子飞出去后,上面的棋子仍然留在原处,接着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这是学生急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然留在原处.再将课本P105图9?3所示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察到:静止的小车被突然用力一拉,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后方;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小车上竖放的木块倒向前方.教师提问:木块为什么会倒?为什么两种情况下木块倒下的方向不同?这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当用力突然拉动静止的小车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运动;但木块具有惯性,其上部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仍然静止,所以木块倒向后方.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木块和车面间有摩擦,木块底部立即随小车停止运动;但木块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进,故木块倒向前方.最后由教师总结: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再让学生根据亲身体会,谈一谈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对惯性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就较深刻了.

  3.探索实验法

  有些物理现象,教师设计一些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研究物理现象,观察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组有如下器材:一个检流计、一个线圈、一个条形磁铁、一个马蹄形磁铁、一个直铁棒、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去研究、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和条形磁体穿过闭合线圈的情况统一起来,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得深,掌握得牢.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

  4.讲述、讨论法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认识和理解它十分困难,此时,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详细完整地进行理论分析,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例如“静电感应现象”的教学.

  第一步,要做好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将A、B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用绝缘支架固定,且相互接触,然后将带电体C靠近A但不接触.学生发现,A、B导体下面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说明A、A导体均带了电,这种现象就叫静电感应现象.

  第二步,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由电场知识可知,带电体C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导体A、B处在电场中.导体A、B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在电场中要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移动.开始时A端电势比B端高,故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要向A端移动,即A端有多余的负电荷,则B端有多余的正电荷.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A、B两端电势相等,内部场强为零,自由电子不再向A端移动.

  第三步,设计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静电感应现象的理解.针对上面的实验可设计如下的讨论题:

  (1)将导体B接地会出现什么情况?将A接地呢?

  (2)用手摸一下B会出现什么情况?摸一下A呢?

  (3)将A、B分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4)A、B不分开,将C拿开,会出现什么情况?

  (5)将A、B分开,再拿走C,会出现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分析、讨论,有利于理解静电感应现象.

  第四步,由教师归纳总结静电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第五步,指导学生运用静电现象去分析、解释有关的物理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从实验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便于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物理现象.

  以上四种方法是针对不同的物理现象,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二、物理现象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物理现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

  各种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有些物理现象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更应引起注意.

  如蒸发现象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达到沸点,液体就沸腾了,变成了沸腾现象.

  2.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

  物理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物理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形形色色的联系中,排除各种非本质的联系,把现象的本质显露出来,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它的本质.

  如,烧开水的水壶冒出的“白气”,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有人认为这是汽化现象,其实是错误的.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沸水的蒸气和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状物,人眼看来就是“白气”.

  又如,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3.理解物理现象的意义

  各种物理现象都有各自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各种物理现象所揭示的物理问题,弄清其物理意义.

  如,失重现象和超重现象,并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使物体间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物理现象.

  4.注意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些物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有区别.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物理现象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蒸发只能在液面上发生汽化,而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蒸发过程缓慢,而沸腾过程剧烈.

  5.注重物理现象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投出去的篮球能继续飞行;射出的子弹能继续飞行;各种交通工具高速运动时,遇到紧急情况,不易停下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又如,各种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冬天要穿棉衣;夏天要穿衬衣等等.

  只有运用物理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才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总结:以上就是“上好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的全部内容,的'小编希望大家能进入高中频道参考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大家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就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些建议:

  首先分析一下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道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谈

  进人后,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的情况为数甚多。因此,同学们能否掌握科学的,不但是今天能否由“怕学”变成“爱学”的关键所在,而且会影响到今后一生能否掌握自然科学的一般以求更好地发展。

  同学们要想学好,首先必须真正做到课前认真阅读教材、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及时进行课后和单元小结等。当然,这只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学好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清学科特点,掌握物理意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为主导,应用为目的的自然科学课程,它与、的联系十分密切,有适应本课程特点的特有的。物理知识的意义体现在它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提出假说、逻辑推理、再次实验并得到结论。

  针对这一学科特点,要求学习物理要重视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实验。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中只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就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科学。

  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是死的,不丰满,而且不能在运用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道题,务求真正弄懂、有所收获。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这样说:“做练习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练习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希望同学们能谨记他的教诲。

  二、知识的准确积累及准确提炼题中信息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概念、定律、公式、法则、原理等),从掌握到运用,必然要经过知识积累。学习物理尤显重要。有的同学感到物理公式太多,记不住,或易混淆,原因是记得不准确,或理解不透,或有缺陷,或未能形成结构,如一盘散沙。有的同学虽然把概念、共识、规律背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实际问题,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解决,这就是由于不会从信息库中迅速地提炼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所需的知识。

  知识的积累,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存入到自己的中去。若单纯地依靠与背诵是不行的,应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的意义。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应通过知识的整理、分类,强化信息的纵、横联系,特别是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定律以及定律与定律的逻辑联系,把所有的知识纳入合理、科学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中去。这样的知识积累才是牢固的。如果同学们每天晚上闭目在脑子里放几分钟的“电影”,映一下这不断优化着的信息链,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整体性和和谐性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增强。

  遇到实际问题,经过思索,迅速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所需要的知识去解决。合理、牢固知识积累是迅速提炼的基础。提炼的过程是认真审题、明确题给条件、物理过程和解题目的,思索后,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时大脑中很快就显现也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解题不贪多,但求精。不能满足于模仿例题的熟路,应敢于尝试对自己来说是新型的习题,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检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提炼应从审题和分析可利用的条件入手,同学们审题时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全部隐性条件与显性条件,特别要仔细认真地划出较难发现的隐性条件。例如在习题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描述,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物体从静止开始……,……直到物体停下来。这种物理语言隐含的解题条件是:摩擦力可以不计,物体的初速度为零,物体的末速度为零。一般来说,隐含条件有这样几种情况:

  1.隐含在题给的物理现象中

  题设的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深刻体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例:“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隐含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讯卫星”隐含卫星的运行角速度、周期与地球的角速度、周期相同,即同步。“导体处于平衡状态”隐含物体是等势体,内部场强为零……

  2.隐含在物理模型中

  在中常将理想化条件隐含在有关词语或题意中,需要运用理想模型去捕捉和挖掘。如质点和点电荷,都不计形状和大小;轻质即不计其重;光滑表面即不计其摩擦;理想变压器即不计功率损耗等。

  3.隐含在临界状态中

  当物体由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转变成另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时,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隐含着物体的临界状态及其临界条件,须通过分析、推理来挖掘。如绳约束下的小球做圆周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隐含恰好重力提供向心力,绳的拉力为零。

  4.隐含在题设附图中

  许多物理试题的部分条件常隐含于题设图形中及图形的几何性质中,须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与以挖掘和发现。如v-t图像平行于横轴即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隐含于常识中

  许多物理试题某些条件由于是人们的常识而没有在题中给出,须同学们据题意多角度分析,根据一些常识,提取或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已知条件的不足进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信息提炼必须把题给条件、物理过程、要求的物理理论等联系起来思考,把握住物理过程,这样才会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所应用的基本规律。

  三、掌握用“物理语言”思考问题的方法。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通过物理语言来表述的,如果不理解物理语言的特点,阅读物理课本如同阅读一般的语文课本,就不会用物理语言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等于没有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物理语言包含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

  文字语言是表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常用的一种形式,它准确地说明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条件、对象及结论。阐述一个定义、一条规律的每一段文字语言中的每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不能随意省掉,比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一切”指所有的,“总”是没有例外的时候,真是字字均有其重要的意义。同学们要学会从表述物理规律的文字语言中,准确地分析出该规律所阐明的条件、对象、结论,并由此去思考问题,避免发生错误。应用定律和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作业和实验)后还应再次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前后连贯,归纳系统,深刻理解概念和定律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公式中。物理公式含有生动的物理内涵。同学们切不可将物理公式当作一般的数学公式来记忆,而必须学会将生动的物理内涵说明抽象的符号语言的方法。一看到物理公式,立即就能用文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概念或一个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善于说明符号的物理意义是准确运用公式解题的关键。例如功的公式W=FScosα,式中F为力的大小,S为位移的大小,α为力与位移两者的夹角,而这只是基本的理解,大部分同学可以掌握,但由于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很多同学在解题中还会认为S是力方向上的位移,求解时又分解,其实在这个公式中S为物体的实际位移,根本不必要进行分解。比如一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在使斜面体向右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求: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大部分学生解:W=FScosα=mgsinα×Scosα×cosα=mgScos2αsinα(错误原因就是分解了S)

  正确解法:W=FScosα=mgsinα×S&times,高三;cosα==mgscosαsinα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准确理解物理符号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图像是用几何图像来表述物理现象或规律的一种形式。物理的图像语言能反映真实的物理内涵。特点是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简洁明了,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极好的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中已出现了不少表述物理规律的图像,如运动学中的s-t、v-t图像;机械振动、机械波中的振动图像、波动图像;电学中的I-t图像等;学生实验中也有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要求。同学们要能从物理图像中获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办法。

  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和能力结构,有利于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用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利用一些典型的习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牢固掌握利用物理语言来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到实处,并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成绩是多因一果,科学方法是关键。科学的方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哪位可以恩赐的。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要想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勤思考,多训练,才能总结出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方法,受用终生。

【浅析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上好高中物理现象课的方法07-13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上好物理现象课07-13

如何上好物理现象课03-12

怎样上好物理现象课07-26

浅析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07-02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解题方法08-06

浅析化学复习方法08-05

浅析素描习作的方法与步骤05-09

浅析数学思想方法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