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时间:2024-08-27 05:17:31 备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因此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十分重视毕业阶段的复习工作,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圆满地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及措施概括如下;

1、系统的整理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逐渐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分析,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缺陷,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并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2、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是对概念,法则,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沟通知识间的 联系,使学生对已有知识系统的认识。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4、因材施教,加强培优补差,复习时面向全体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通过复习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区别对待,帮助他们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升入初中学习。

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

第二周完成第二单元圆柱的教学;

第三周完成圆锥的教学及第二单元的整理复习;

第四周完成第三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

第五周完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第六周完成比例的应用并对第三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第七周完成统计和数学广角的教学;

第八周对前面这几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第九周进入第六单元的教学,本周和第十周复习数与代数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第十一周和第十二周复习空间与图形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第十三周复习统计与概率并测试;

第十四周复习综合应用并测试;

第十五周至第十八周进行系统复习并随时进行模拟测试; 第十九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迎接毕业考。

官厅小学:王晓春 2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篇2]

一、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结合我校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二、总复习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措施

1.在复习分块章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上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在系统复习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防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比较相对的单位,理顺关系。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1)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面,重地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多次的过关练习;(2)在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4)其它的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导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开“小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及时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以期达到复习目标。

四、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从6月1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 46日—411日)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3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4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月12日—4月19日)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3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3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 (4月20日—5月7日)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6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8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四)、量的计量( 5月8日—5月13日)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2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4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

(五)、几何初步知识 (5月14日—5月24日)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4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5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

(六)、简单的统计(5月25日—5月31日)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3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2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七)、综合复习、三次模拟考试(6月1日—6月18日)

2011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篇3]

【学情分析】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我所带的班级尖子生不尖,中等生一般,学困生却有很多,而且是三四十分以下的,平时的学习都是一问三不知,真不知道复习阶段会怎么样?这是我最担心的,因此我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后60%学生的辅导上面,同时兼顾尖子生的培养。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系统地整理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就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具体提高教学的措施】

1、贯彻课标,重视复习的针对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课标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

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4、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6、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7、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毕业考试虽不关其择校、就业,然就考试的重视、重要程度而言是小学生平生第一

次经历,所以平时就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让学生能有一个沉

着、冷静、宽松、从容的心态走进考场,发挥其最佳水平。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年级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教学实际,从5月初进入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8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因数和倍数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2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因数和倍数”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1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1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5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2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4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4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6、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7、应用题的综合训练(2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7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综合训练(2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4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综合训练。(2课时)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

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7年3月8日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 [篇4]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起着不可忽视的激活作用。毕业总复习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生成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考虑预设和生成,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一、复习任务

1、首先我们系统地梳理小学阶段的所有核心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优化,从而形成符合学生个性要求的有效知识网络结构。

2、引导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毕业复习本身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再学习和知识结构再优化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达到熟练掌握水平的过程。我们很清楚,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而通过总复习,我们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各种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4、再次激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体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学习目的教育、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复习内容

教材在最后一单元安排了总复习内容,该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所有数学知识,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从而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教材在复习每段的知识上,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在复习中,我们根据各班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合理剪接教材,适当补充教材,将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全面为课堂教学作好充足准备。

三、总复习过程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各班教学实际和本校特色,总复习阶段共计3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与代数” 分成: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

1.“数的认识” (3课时)

重点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以及这些数的联系与区别;分数性质、小数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数的实际应用。

复习建议:

(1)帮助学生熟练地在数轴上填整数、小数、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2)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素材读、写多位数,改变数的计数单位,求近似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写多位数,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包括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位分级、多位数的组成等。通过读多位数、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比较多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多位数一般先分级,还要遵循读数的规则,尤其是数里的0的读法规定。另外这里还带着复习小数的知识,包括计数方法、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等。

(3)在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性质、小数性质改写数与式上。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些知识常用于名数的化与聚,并且还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结点。可以先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改写。

(4)将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5)用卡片摆数,复习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我们着重利用摆出的数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

以及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把许多知识融合在一个活动之中,使知识不孤立,复习不枯燥。

(6)新教材中特别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在车票、商品标识以及报纸、网络上寻找数的信息,体会数的具体含义,感受数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表示次序或用于编码。

2.“数的运算” (5课时)

重点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路。

复习建议:

(1)应该掌握的口算、笔算、估算等方法。并进行灵活的选择,主动采用简便运算。通过选用合适的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应主要抓住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的训练,全面、充分挖掘条件间的联系,进行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充分利用题组体会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交流解题的体验,自己再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式与方程” (2课时)

重点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

复习建议:

(1)让学生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书写规则。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2)熟练掌握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问题如果列算式计算,思路曲折、列式困难,如果列方程解答显得顺畅、方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更要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判断。

4.“正比例和反比例” (2课时)

重点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复习建议:

(1)通过用测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或统计表里的数据写出比、体

会比的意义。并能熟练用比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系与区别。

(2)能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画出正比例图像并能解决一些有关比例尺知识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分成: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8课时)

重点按“线—角—形—体”的顺序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教师把形、体的特征与求积计算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复习。

复习建议:

(1)首先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整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接着整理学过的角,用工具度量角的度数、画垂线与平行线,再认平面图形的底和高。

(3)在复习三角形的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上,复习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边特殊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180°等内容。

(4)在四边形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上,我们可以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线索进行整理。

(5)组织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以及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突出1个单位是多长、多大,并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6)在复习周长、面积公式方面,我们应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次体验转化策略,深入理解各个公式的内涵探索规律,发展逆向推理的能力,鼓励思路多样、画法多样。

(7)在立体图形这一块,我们主要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组织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整理体积公式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

2.“图形与变换” (1课时)

重点复习: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 复习建议:

(1)着重整理图形变换的方法。一类是平移与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2)让学生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图,掌握图形变换的操作。

(3)学会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生活里的现象。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情操。

3.“图形与位置” (1课时)

重点复习: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复习建议:

主要采用边回忆边整理的方法。小学阶段教学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总复习确定位置,先对已有方法回忆整理,但应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为主,从六年级学生的角度去把握。

三、“统计与概率” 分成:统计、可能性两段

1.“统计” (3课时)

重点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数据,用统计量分析数据。

复习建议:

(1)在这一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图上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比较。

(3)会画复式折线图,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关系。

(4)会看扇形图进行估计和计算,体会扇形图的特点。

(5)会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合理使用统计量。

2.“可能性” (1课时)

重点复习: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温不确定现象。

复习建议:

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验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生活中的事件都有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三种现象,在可能发生里又有经常发生、偶尔发生两种情况。并让学生熟练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以及用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 安排了四项活动,每项活动安排1课时。 四项活动具有“背景宽”的特点:

《住房的变化》介绍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996~2017年的变化情况;《绿地面积》介绍我国1996~2017年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部分城市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部分国家首都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情况。这些背景资料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开展活动的兴趣,接受国情教

育。

复习建议:

(1)在复习过程中,把统计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和方法。每项活动都要收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加工数据;在统计表里或统计图上呈现数据;还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并解决问题。突出了统计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2)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自己家庭或全班同学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的逐年增多,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感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从人均绿地面积以及日常生活中用水情况,体会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

另外:复习时有可能要结合校本教材组织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大容量,高密度的机械操练,真正做到轻松、高效学习。 六年级组数学教师应围绕总复习,设计相关的分类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

1.对于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时调整。

2.充分注意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与中学阶段知识结构上的衔接,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并适当补充教材,拓展知识点。

3.充分深入、透彻把握《新课标》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的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上做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

4.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应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5.注意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综合采用多种有利的因素,发挥学生自主性,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6.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教师也在愉快中教,教学效果也就明显的了。

7.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年×月×日 ×××××制

【小学数学毕业备考方案】上海花千坊相关的文章:

小学数学备考方案06-06

小考数学备考方案06-09

小升初数学备考方案06-06

小学毕业数学备考计划(精选15篇)06-09

小学毕业考试备考方案06-06

小学毕业复习备考方案(精选15篇)04-10

人教版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备考计划12-31

高三数学备考方案06-09

小学毕业班备考方案(精选11篇)05-15